
- 書名:川普2.0時代:全球貿易戰、霸權競爭、地緣衝突,如何在經濟動盪的亂局中找到機會?
- 作者:朴鐘勳, Jong-Hoon Park
- 類型:經濟、趨勢、商業
- 出版:2025/03/12
筆者藉由這本書《川普2.0時代》,解析「到底是什麼樣的時代,造就狂人川普?美國內憂還有救嗎?外患從何而來?」
作者朴鐘勳:解讀全球亂局的經濟預言家
本書作者朴鐘勳(Jong-Hoon Park)為韓國知名經濟專家,追蹤全球政治經濟脈絡近30年。其著作《川普2.0時代》,以深入淺出的分析風格,探討川普重返白宮後,對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的影響,被視為理解當前國際局勢的重要參考資料。
從美國【內部】角度觀察
繁榮的假象:中產階級的失落
美國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GDP成長率為2.5%,2024年達2.8%,表面上經濟穩定成長。然而,作者指出,亮眼的經濟數據,掩蓋了中產階級生活困境。

1. 製造業外移:薪資凍結半世紀
40年全球化浪潮下,製造業外移,美國工廠關閉,「鐵鏽帶」工人失去高薪穩定工作。
即便今天,實質薪資仍停留在50年前水準。美國勞工的實質薪資曾在1970-1990年期間不升反降,當時通膨一度高達14.8%,薪資趕不上物價上漲,導致生活水平下降。
作者提及比爾.柯林頓時代,推動中國大陸加入WTO後,美國製造業大量遷往中國,美國工人僅能從事劣質低薪工作。即使中國廉價產品進口讓物價下降,表面上拉高實質薪資,但工作條件開始惡化。
2.非法移民湧入:工作被壓低與剝削
美國經濟成長,得益於大批湧入移民,因此,美國企業為降低勞動成本,希望更多移民移居美國。此舉讓美國當地人認為,不但薪資消減、工作也遭到剝削。
2023年美國非法移民超過300萬人,2024年拜登政府更開放非法移民納入聯邦醫療補助,激化中產階級對移民政策的反感,並引發「逆向歧視」**情緒,使原本支持民主黨的鐵鏽帶工人轉向擁護川普。
*「鐵鏽帶」(Rust Belt),通常指美國中西部或東北部的傳統工業地區,例如包括賓夕法尼亞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印第安納州和伊利諾伊州等地區,該區域曾是美國製造業重鎮,鋼鐵、汽車及重工業尤為發達。然而,自20世紀下半葉起,受到全球化、去工業化及政策轉向等因素影響,當地製造業逐漸衰退,工廠關閉、失業率上升,城市經濟陷入長期低迷。「鐵鏽帶」一詞即象徵這些地區由繁榮走向沒落的過程,並反映出產業結構變遷對社會經濟帶來的深遠影響。
**「逆向歧視」(reverse discrimination),或稱之為「反向歧視」,通常指社會上既得利益或優勢支配者,由於新政策執行或環境改變,導致失去原先的好處或特權,因此宣稱自己是遭到不平等對待的受害者。
怒火崛起:川普與基層勞工站在一起
天時地利人和的社會經濟環境,造就川普人氣崛起,其中副總統詹姆士・大衛・范斯(J. D. Vance)來自「鐵鏽帶」,他們都獲得選民支持,反應美國基層勞工與中產階級的憤怒!
川普擔任第一任總統時,與共和黨內部意見分歧,且任內最後2年民主黨奪走眾議院控制權,使政策難以推動;第二任時,川普則掌握共和黨主導權,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壯大,2024年總統大選,更帶領共和黨拿下白宮與參眾兩院掌控權,「完全執政」有助推動「去全球化政策」。

高關稅雙刃劍:鐵鏽帶重生,卻缺工嚴重
川普推動的對等關稅,使鐵鏽帶工廠重獲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