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寐熊行動Sleeping Bear
作者:康納.沙利文, Connor Sullivan
類型:驚悚、懸疑、推理、犯罪小說
出版日:2025/03/07
美俄關係X政治陰謀X人性掙扎
【驚艷出道:新銳作家的驚悚文學成績單】
《Sleeping Bear》是新生代驚悚小說家Connor Sullivan的處女作,一出版便橫掃各大獎項,包括BestThrillerBooks.com評選的年度最佳新人小說、以及美國犯罪小說讀者季刊《Deadly Pleasures》所頒發的最佳處女作獎。Sullivan筆力銳利,早年即獲Edward W. Moses Award的創意寫作獎肯定,其他作品包含《Wolf Trap》,一舉躍上當代驚悚小說舞台。
作者專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DpVTaW4ouU

【從阿拉斯加失蹤案,拉開全球驚悚序幕】
- 故事從阿拉斯加偏遠地區的露營活動開始,這片人煙稀少之地,每年失蹤人口多達七萬人,卻早已不足為奇。作者利用這樣的「虛實漏洞」作為切入點,建構出潛藏的陰謀與危機。
- 小說場景橫跨美國蒙大拿州、阿拉斯加州、加拿大育空地區、白令海、俄羅斯堪察加半島與克里姆林宮,甚至延伸至中東戰區如拉馬迪與卡林哥山谷。
- 不僅如此,書中還提及如列弗爾托沃監獄中曾被視為叛國賊的馬雅可夫斯基、索忍尼辛等真實人物,使故事既遠離現實,又牢牢植根於真實歷史背景之中,讓人驚訝又著迷。

【從冷戰幽影到情報科技:政治與軍武的雙重拉扯】
- Sullivan對美俄關係的描繪真切且充滿張力,時而讓人懷疑這是否僅僅是刻板印象,抑或是「大國敵對」的假想重演?
- 書中不乏對俄羅斯間諜、蘇聯酷刑等情節的鋪陳,讓人不禁聯想起冷戰幽影仍在現代暗中流動。
- 場景設計上,國家情報局、聯邦調查局、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等高層機構輪番上陣,搭配精密的武器描寫、間諜衛星與直升機規格設定,使每一場動作戲都扣人心弦、充滿期待。

【情感作為燃料:在驚悚中滲透人性溫度】
- 儘管小說以驚悚懸疑為主軸,但在親情與愛情的描寫上仍不失細膩。
- 雖說這類羈絆描寫在驚悚小說中已見不鮮,但Sullivan處理得恰到好處,既不落俗套,也能引發讀者情感共鳴。
- 正是這些情感線,使角色更立體、情節更有說服力,讓人在快節奏的劇情中仍能感受到人性的柔軟與掙扎。

【美國主義的影子:敘事中的政治暗線】
- 書中不乏對美軍專業精神的正面描寫,以及對俄羅斯形象的醜化設定,讓人不免聯想到川普高舉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口號。
- 這樣的民族主義色彩,在閱讀時或許會讓部分讀者產生些微困惑。

【多線敘事的魅力:讓節奏緊湊又有深度】
- Sullivan巧妙採用平行時間軸的敘事結構,成功保持故事張力,並營造出層層堆疊的懸疑效果。隨著節奏逐漸加快,讀者也一步步被吸入其中。
- 角色性格鮮明,從外貌、穿著、習慣到心理狀態都刻劃得入木三分,使得整體故事畫面感十足。
- 這樣的寫作手法,為本書增添更多層次與可看性,彷彿邀請讀者成為故事的一員,一起解謎、一起冒險。

【沉睡的野獸:書名背後的警示與隱喻】
- 讀完本書後,讓人回味思索,書名與故事之間的關聯。書中在開頭提及,獨自露營時需留意荒野中的獵食者——「熊」。提醒獨旅者準備防熊食物盒與獵熊步槍,這層警覺雖短暫,卻悄悄地為整部小說定下基調。
- 「Sleeping Bear(寐熊行動)」不僅僅是字面上的野獸,更像是潛伏在人性、國際政治、甚至讀者內心中的那頭沉睡巨獸。
- 或許,這正是作者藏在書名裡的一點小巧思。同時,這部小說也讓人反思獨旅的風險。在大自然中,野獸不一定是最可怕的,最詭譎的,往往是人心。對於獨行者來說,「防人之心不可無」從來都不是一句老話,而是真實存在的警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