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無劇情劇透
「罪人」是一部極具野心的作品,它大膽地將多種看似毫無關聯的元素交織融合,最終編織出一部風格獨特、氣韻非凡的佳作。雖本質為音樂片,卻巧妙地披上恐怖驚悚片的外衣,深刻探討種族主義議題,並摻入黑幫、宗教等豐富面向。節奏流暢、敘事創新,大概率能成為2025年口碑與票房雙贏的黑馬之一。
演員表現幾近無可挑剔,麥可·B·喬丹一人分飾兩角,將史式兄弟截然不同的個性詮釋得入木三分,既具魅力又充滿張力。雖然最後仍不免有幾幕存在感十足的橋段,但整部作品的成功,他的貢獻無庸置疑。其他配角亦各具特色,不論是瘦子還是玉米麵,都在敘事中扮演了畫龍點睛的關鍵角色,為劇情穿針引線,成效斐然,至少能逗得觀眾大笑。
整體構思來自導演童年觀看恐怖電影的記憶,並揉合其家族對三角洲藍調音樂的情感傳承。片中所出現的三角洲商店,即是對這段背景的致敬彩蛋。
此外,影片亦直指多個時代的種族隔離與排亞政策,例如1876年的「吉姆·克勞法」、1930年震驚社會的「印第安馬里恩事件」等。這些歷史傷痕的交織,使「罪人」超越傳統恐怖片的範疇,成為一部極具歷史深意的社會寓言。

•
「罪人」一名,極有可能呼應1930年代的印第安馬里恩事件:當時三名黑人少年遭控謀殺白人男子並強暴白人女性,遭囚禁於當地監獄;5000多名白人蜂擁而至,對其中兩名少年(Shipp與Smith)施以私刑,僅有一人倖存。這名倖存者日後成為民權運動的重要推手。
而黑人被圍困在封閉酒吧中的橋段,亦宛若控訴1876年起實施的「吉姆·克勞法」,從交通、婚姻、娛樂、教育到日常生活,黑人無一不處於制度性壓迫之中。片中吸血鬼的象徵亦耐人尋味,他們不僅代表著高度優越感的白人至上主義,更象徵著對黑人社群的榨取與壓迫,宛如吞噬生命的殖民吸血鬼。
吸血鬼的襲擊,也可視為對密西西比州於1930年代私刑氾濫的反諷;自1880年至1965年間,該州記錄在案的私刑案件逾500件,受害者多為無辜黑人,而這些殘暴事件,往往得不到政府與媒體的關注與追究,成為歷史中被掩埋的傷痛。

•
《罪人》的配樂選曲極為精緻,雖多為非原創歌曲,卻使用得恰到好處,渲染力十足。尤其是改編自Luke Jordan〈Pick Poor Robin Clean〉的懸疑主題曲,以黑色幽默的筆觸,諷刺了黑人貧困與被掠奪的現實;其中“知更鳥”的意象,亦與小說「梅岡城故事」中象徵無辜的知更鳥遙相呼應,巧妙呼應種族議題的核心。
建議觀眾選擇音效出色的影廳欣賞本片,雖本次IMAX版本具備完整特規畫面,但茶編群兩個特規版本都看過,更為推薦前往全台秀泰ScreenX影廳觀賞。其270度環繞式沉浸銀幕,不僅強化場景氛圍,更結合頂級音響,能最大限度傳遞劇中音樂所蘊含的情緒與張力。

•
結尾片段的台詞,堪稱全劇神來一筆的總結。對於小山米,亦或對整個黑人群體而言,那段被種族隔離籠罩的年代,是最黑暗的夢魘;然而,當陽光照耀,他們依舊擁有自由。
自由地生活,自由地歌唱
駕車行駛在綿延的棉花田中,奔向那條名為「自由」的道路。

🌟本片有2個片尾片段
|評分|
🟢【好評推薦】必看推薦
“觀影的樂趣,在於能獨自冥想那片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