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餐時和伴侶聊到一則在社群上看到的串文:
阿哲是公司內技術部門的研究員,在職場好幾年都沒有遇到合適的對象,雖然身邊的女性同事不少,但也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時間一久阿哲也從本來的焦慮心態轉變成隨緣的態度;而這時部門新報到了一個工程師:小葳。
阿哲和小葳有著相似的成長背景,喜歡在休假時看看各種展覽,也喜歡品嚐著各地美食,所以即使兩人有著6歲的年齡差,卻很快的就熟識起來。阿哲和小葳之間的情感快速累積、升溫,兩個人都對彼此有好感,身邊友好的同事(Maggie)也都看在眼裡,期待著兩人可以成為一段佳話。
Maggie私底下探問過阿哲和小葳對彼此的感覺:小葳覺得和阿哲相處起來很舒服也很有趣,是可以嘗試進入感情的對象,若是阿哲開口確定彼此的關係,小葳就會答應;而阿哲的回答卻讓Maggie摸不著頭緒:喔,都可以阿...…。Maggie心裡雖急但又不知道該怎麼進一步撮合,才發到廣大的社群來聽聽各種經驗。
而我也和伴侶分享彼此的觀點:
這篇貼文的留言處Maggie補充一些小葳原生家庭現況,是屬於家庭守則比較多的類型,再加上並不是住在雙北地區,所以可能基於保護心態會質問小葳太常出門或是太晚回家。有些網友覺得故事的角色都已經是成年人了,原生家庭還有這麼多的束縛確實很不利於雙方的感情進展;但我倒覺得這個問題現在困擾有點太早, 因為故事中的阿哲和小葳,根本就還不是在一段感情狀態中,何必提早困擾?
對於小葳,如果我是她,我會告訴自己:現在都21世紀了,持續等待並不會真的有好事發生,因為好事值得主動追求;老祖宗不也說了: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若真覺得是適合的對象,快把他抓在手中吧~
對於阿哲,大概是同為男生的立場,我反倒覺得在主動開口之餘,更應該收斂想要得到正面答覆的想法、心態,因為畢竟現實中女性在各個層面的時間壓力都比男生高,要考量的層面也更複雜,即使雙方對彼此的關係都有95%的確定,但終究有5%的不確定存在。會建議阿哲透過溫柔客觀的語氣,向對方表達自己的好感、傾慕,並且不要期待對方會有任何的回覆,也不要說完就改變彼此的相處模式,讓時間醞釀表白,發酵升溫感情,或許終究成就了一對佳偶。

「在遲疑之間,願有人為你搭起那座勇敢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