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豳風

《國風》豳風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詩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七月》


1. 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穫、十月隕蘀。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豜于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穫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晝爾于茅、宵爾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2. 注釋


1. 流火:指大火星西移,象徵天氣轉涼。



2. 授衣:開始換穿秋衣。



3. 觱發:風聲急猛貌。



4. 栗烈:寒氣刺骨。



5. 褐:粗布衣服。



6. 卒歲:度過一年。



7. 于耜:拿起犁具耕作。



8. 舉趾:舉步下田。



9. 饁:送飯。



10. 南畝:向陽的田地。



11. 田畯:農官。



12. 載陽:指春回大地。



13. 倉庚:黃鸝鳥。



14. 懿筐:美好的盛物用籃。



15. 微行:小徑。



16. 蘩:香草。



17. 祁祁:盛多貌。



18. 殆:幾乎。



19. 萑葦:蘆葦。



20. 條桑:修剪桑樹。



21. 斧斨:砍伐工具。



22. 遠揚:高大之木。



23. 猗:茂盛。



24. 鵙:伯勞鳥。



25. 載績:開始紡績。



26. 載玄載黃:紡出黑黃兩色布。



27. 朱孔陽:紅得發亮。



28. 裳:衣裳。



29. 秀葽:芳香的草。



30. 鳴蜩:蟬鳴。



31. 隕蘀:落葉。



32. 于貉:打獵。



33. 豵:小豬。



34. 豜:豬肉。



35. 私:祭祀。



36. 宇:屋簷。



37. 牀下:床下。



38. 穹窒:堵塞屋頂牆壁。



39. 墐戶:封閉門戶。



40. 改歲:過年。



41. 鬱、薁:草名與果實。



42. 菽:豆類。



43. 亨:煮熟。



44. 春酒:新釀的酒。



45. 介眉壽:祝長壽。



46. 叔苴:整理麻絲。



47. 荼、樗:苦菜與樹木。



48. 筑場圃:築打場院。



49. 黍稷重穋:各種穀物。



50. 宮功:官府役事。



51. 茅、綯:茅草與繩索。



52. 乘屋:建房。



53. 播百穀:播種各種穀物。



54. 鑿冰沖沖:砸冰聲。



55. 凌陰:冰窖。



56. 其蚤:清晨。



57. 滌場:清掃場院。



58. 朋酒:眾人所飲之酒。



59. 兕觥:酒器。



60. 萬壽無疆:長壽無盡。




3. 白話文

七月大火星西沉,九月天涼發衣裳。

初一那天風呼嘯,初二那天寒氣強。

沒衣沒粗布,怎能度年光?

初三那天下田耕,初四那天邁步忙。

和我妻子同下地,送飯南畝間,田官喜氣揚。


七月大火星西沉,九月天涼發衣裳。

春天來臨萬物暖,黃鸝啼鳴聲悠揚。

女子手執好竹筐,走過幽徑柔桑尋。

春日遲遲陽光暖,采蘩茂盛草豐盈。

女子心中懷傷悲,幾乎隨那公子行。


七月大火星西沉,八月蘆葦繁盛生。

蠶月剪修柔桑枝,手持斧斨伐遠林,

高大女桑真茂盛。

七月伯勞鳥長鳴,八月開始勤紡績。

紡出黑黃兩色布,艷紅光彩獻公子。


四月芳草秀,五月蟬聲鳴。

八月開收穫,十月葉飄零。

初一狩獵抓狐狸,為公子做冬衣。

初二共同展武功,豢養小豬奉大豬。


五月蚱蜢鼓腿跳,六月蟋蟀羽聲揚。

七月野外鳴,八月屋下藏,九月門邊響。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忙。

塞上屋頂驅老鼠,封閉門窗度寒霜。

嗟我妻子皆苦語,只盼改歲入此房。


六月食草果,七月煮葵菽。

八月剝紅棗,十月收穀熟。

釀出春酒祝壽福。

七月吃瓜甜,八月破壺裝,

九月擇麻線,采苦菜與柴樹。

慰勞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收禾麻。

黍稷麻與麥,滿倉皆豐華。

農夫辛勤收割同,仍要服宮差。

白天割茅夜搓繩,趕建屋宇不停歇,

播下百穀等春來。


初二鑿冰聲鏗鏘,初三送入冰窖藏。

初四清早獻羔羊,韭菜為祭香。

九月霜風肅,十月清場忙。

邀朋共飲酒,殺羊備宴饗。

登堂奉兕觥,祝壽無疆長。


4. 總結

本詩描寫一年中農家勞作、四時變遷、家庭生活與歲時節令,刻畫出農耕社會的生產節奏與生活情感。詩中不僅展現自然節氣與農事活動,更表露百姓面對寒冬生活之艱辛與對溫飽的渴望。後段亦顯示農人須服徭役與貢獻所產,反映社會壓力與人情現實。


啟示有:


1. 展現古代農業社會勞作之辛苦與節氣之緊密聯繫。



2. 民間生活與王朝政治相互影響,百姓需兼顧生產與國事。



3. 賦詩記事亦能抒情,農事詩中蘊含家庭情感與憂思。



4. 節令與勞動密不可分,對氣候的認知主導一年規劃。



5. 詩中勞動美學彰顯尊重自然與勤勞精神的文化價值。




《鴟鴞》


1. 原文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2. 注釋


1. 鴟鴞:貓頭鷹,古人視為不祥之鳥,常象徵災禍。



2. 既取我子:你已經奪走了我的孩子。



3. 無毀我室:不要再毀壞我的家屋。



4. 恩斯勤斯:這是出於我的恩愛與辛苦。



5. 鬻子之閔斯:就算賣了孩子,也是出於憐憫他。



6. 迨天之未陰雨:趁天還沒下雨。



7. 徹彼桑土:清除桑林下的泥土,準備修繕房屋。



8. 綢繆牖戶:加固門窗。



9. 女下民:你們這些卑賤之人。



10. 或敢侮予:竟敢欺辱我。



11. 拮据:辛苦勞作。



12. 捋荼:採取苦菜。



13. 蓄租:積蓄的穀物。



14. 卒瘏:最終生病。



15. 譙譙:羽毛凌亂貌。



16. 翛翛:尾巴無力,狀似疲憊。



17. 翹翹:高聳不穩。



18. 嘵嘵:哭泣不止聲。




3. 白話文


貓頭鷹啊貓頭鷹,你已經奪走了我的孩子,就請不要再毀掉我的房屋了。這是我長久以來的恩愛與辛勤所建立的家,就算是賣了孩子,也是出於憐憫他。趁著天還沒下雨,我清除掉那片桑樹下的泥土,加固門窗,但如今你們這些卑微小人竟敢欺辱我。我親手辛苦工作,採摘野菜、儲存穀物,嘴裡卻始終說自己還沒成家。如今我羽毛蓬亂,尾巴無力,房屋高聳搖晃,風吹雨打,聲音中只剩悲鳴。


4. 總結


這首詩透過鴟鴞奪子、毀家之形象,傳達一位母親失子、受辱、貧病交加的苦況。她所建的家庭既因失子而痛,又遭世人羞辱,悲憤交加。


啟示


描寫母愛之深沉與堅毅,即使面對失子之痛,依然心繫家庭。


對社會冷漠與不義的控訴,反映貧弱者在困境中的無力與被欺凌。


提醒珍惜家庭與人情,莫以權勢欺壓柔弱。



《東山》


1. 原文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果臝之實、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戶。

町畽鹿場、熠燿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鸛鳴于垤、婦歎于室。

洒掃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見、于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倉庚于飛、熠燿其羽。

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2. 注釋


1. 徂:前往。



2. 慆慆:徘徊不前貌,形容久行不歸。



3. 零雨其濛:細雨濛濛,形容天氣陰沉,增添離愁。



4.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口說要回東邊,心卻思念西方(家人)。



5. 裳衣:衣服,象徵出征裝備。



6. 勿士行枚:不要士兵單獨行走,表示戰時警惕。



7. 蜎蜎者蠋:纏繞爬行的桑蠶,象徵柔弱生命。



8. 烝:蒸食,這裡指熟化、成熟。



9. 敦彼獨宿:敦厚之人孤單睡宿。



10. 果臝之實:瓜果成熟。



11. 伊威在室:婦人在家。



12. 蠨蛸在戶:蜘蛛結網於門戶,形容冷清久未居住。



13. 町畽鹿場:平坦的鹿場,寧靜之地。



14. 熠燿宵行:螢火在夜中閃爍。



15. 伊可懷也:她值得懷念。



16. 鸛鳴于垤:鸛鳥在小土丘上鳴叫,象徵孤獨。



17. 婦歎于室:婦人在屋內歎息,思念丈夫。



18. 穹窒:深室,形容居室整潔等候親人歸來。



19. 敦瓜苦:敦實的瓜有些苦,象徵生活不易。



20. 自我不見、于今三年:已經三年沒見面。



21. 倉庚:黃鸝鳥。



22. 熠燿其羽:羽毛閃閃發光。



23. 之子于歸:女子出嫁。



24. 皇駁其馬:華麗斑駁的馬匹,象徵婚禮。



25. 縭:系在新娘身上的繩結,婚禮用品。



26. 九十其儀:非常周備的禮儀。



27. 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新人很美好,舊人如何呢?感嘆舊愛被遺忘。




3. 白話文


我向東山而去,久久未曾歸來。當我從東方歸來,天空下著細雨迷濛。嘴裡說著回家,心裡卻滿是西方(故鄉)的憂愁。衣裳已備,不願士兵孤身出行。那纏繞的桑蠶正在野外成熟,那位敦厚的人卻孤獨地宿在車下。


我從東山歸來,仍是細雨迷濛。成熟的果實懸掛屋簷下,女人靜靜坐在家中,門上掛著蜘蛛網,像是多年無人歸來。鹿場空曠寧靜,夜裡螢火閃爍。我並不懼怕這一切,她值得我懷念。


我還是從東山歸來,細雨綿綿。高處有鸛鳥鳴叫,屋中有女子歎息。她打掃整潔居所,盼我歸來。香瓜變苦,也仍珍惜薪柴的香氣。三年未見,我的思念更深。


我仍從東山而來,雨絲迷離。黃鸝飛翔,羽毛閃閃發亮。那女子出嫁,騎著華麗的馬。親人為她綁上婚帶,婚禮禮數周備。新人如此美好,舊人如今怎樣了?


4. 總結


這組詩章以反覆「我徂東山、慆慆不歸」的結構描寫征人歸途中的愁思與戰亂之苦,結合家庭思念、女子歎息與社會動盪,充滿濃烈的個人情感與時代氣息。


啟示


戰爭讓家庭支離破碎,個人情感無處寄託


重複的詩句加強悲傷氛圍


既抒寫思念,也諷刺社會無情


描寫細膩生活場景,增添詩意與真實感



《破斧》


1. 原文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東征、四國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將。

既破我斧、又缺我錡。周公東征、四國是吪。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2. 注釋


1. 既:已經。



2. 斧、斨、錡、銶:皆為古代伐木用的工具。



3. 缺:損壞。



4. 周公:周朝的重臣,輔佐成王平定天下。



5. 東征:向東征伐。



6. 四國:指東方四方的諸侯國。



7. 是皇、是吪、是遒:皆為讚美詞,意指威服、歸附、團結。



8. 哀:慰勞、體恤。



9. 孔:很、非常。



10. 將、嘉、休:皆為美善的德行與表現。




3. 白話文

已經損壞了我的斧頭,又損壞了我的斨。周公向東出征,四方諸侯都來歸順。哀憫我們這些人,也實在是非常鼓舞人心。

已經損壞了我的斧頭,又損壞了我的錡。周公向東出征,四方諸侯都來響應。哀憫我們這些人,也實在是非常令人稱讚。

已經損壞了我的斧頭,又損壞了我的銶。周公向東出征,四方諸侯都來歸附。哀憫我們這些人,也實在是非常值得讚美。


4. 總結

本詩描寫周公東征時士兵勞苦與諸侯歸附的情景,展現軍民同心、天下歸服的壯盛局面。


啟示:


1. 領導者德行昭著,方能感召四方歸順。



2. 戰爭的勝利需仰賴士卒辛勞與工具的準備。



3. 對人民的慰勞與關懷是穩固政權的重要手段。



4. 國家的強盛來自於內政與軍事的雙重成就。




《伐柯》


1. 原文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子、籩豆有踐。


2. 注釋


1. 伐柯:砍伐木柴(柯,樹枝或樹幹)。



2. 如何:怎麼樣。



3. 匪:不是。



4. 克:能,能夠。



5. 取妻:娶妻。



6. 媒:媒人,介紹婚姻者。



7. 則:準則、標準。



8. 不遠:不會太遠,比喻近在眼前、可循之道。



9. 覯:遇見。



10. 籩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表示禮儀周備。



11. 踐:踐行、實踐禮儀。




3. 白話文

砍伐樹木應該怎樣做?沒有斧頭就不能成功。娶妻應該怎樣做?沒有媒人就不能成。

砍伐樹木啊砍伐樹木,那準則其實不遠。我遇見這位青年,他盛食的禮器齊備而且遵行禮儀。


4. 總結

本詩以伐木為比喻,強調婚姻應遵循媒妁之言與禮儀之道,並稱讚有禮之士,反映周代重視禮法與規範的社會觀念。


啟示:


1. 婚姻大事應遵循禮制與正當程序。



2. 比喻手法可引導人從日常行為中領會更深層道理。



3. 禮儀與規範是判斷人品與行為的重要準則。



4. 善於實踐禮儀者,往往能贏得他人敬重與認同。




《九罭》


1. 原文

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鴻飛遵渚、公歸無所、於女信處。

鴻飛遵陸、公歸不復、於女信宿。

是以有袞衣兮、無以我公歸兮、無使我心悲兮。


2. 注釋


1. 九罭:多層的漁網。



2. 鱒魴:魚名,指大魚。



3. 覯:遇見。



4. 袞衣:古代盛服,象徵身份尊貴。



5. 繡裳:刺繡的衣裳,華美之服。



6. 鴻:大雁。



7. 遵渚:沿着水邊飛行。



8. 公歸:指夫婿歸來。



9. 無所:無處、沒有去處。



10. 信:相信、誠信。



11. 處:居所、停留之地。



12. 遵陸:沿著陸地飛行。



13. 不復:不再返回。



14. 宿:停宿、過夜。



15. 是以:因此。



16. 無以:無法。



17. 公:夫婿。



18. 心悲:心中悲傷。




3. 白話文

用九層漁網捕的魚,是鱒魚和魴魚。我遇見這位青年,穿著袞服和繡衣。

大雁飛翔沿著水邊,我的夫婿回家卻無處可歸,只能暫住在你那裡。

大雁飛翔沿著陸地,我的夫婿回家卻不再返回,只能在你那裡過夜。

正因他有袞衣這樣的華服,卻不能和我一同歸家,不要讓我心中悲傷啊。


4. 總結

本詩藉漁獲與鳥飛之景,表達女子對失去夫婿的哀傷與思念,對夫婿被奪(或流離)不得共歸的無奈與痛楚,情感深切哀婉。


啟示:


1. 華服榮耀不如情感團聚的可貴。



2. 借景抒情能深刻表現內心情感。



3. 婚姻中的忠誠與信義,是情感的基石。



4. 分離之苦,是人世間最深的哀愁之一。




《狼跋》


1. 原文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2. 注釋


1. 狼:野獸,比喻動作敏捷或危險。



2. 跋:提起腳走,行走。



3. 其胡:牠的鬍鬚,引申為前端。



4. 疐:踩踏、絆住。



5. 尾:尾巴。



6. 載:而且、又。



7. 公孫:貴族之子。



8. 碩膚:膚色白皙、身體健美。



9. 赤舄:紅色鞋子。



10. 几几:鮮明整齊的樣子。



11. 德音:品德與言語。



12. 不瑕:沒有瑕疵,完美。




3. 白話文

狼舉腳行走時鬍鬚觸地,又踩到了自己的尾巴。公孫這人膚色潔白,穿著鮮明整齊的紅鞋。

狼踩到尾巴,又舉步前行。這位公孫身體健美,品德與言語都沒有瑕疵。


4. 總結

本詩以狼行之危險象徵環境的險惡與行動的不易,進而引出對貴族子弟的讚美,既有外表的俊美,也有德行的完備,描寫立體生動。


啟示:


1. 外貌與德行兼備才是真正的美。



2. 比興手法能巧妙引出主旨。



3. 行事如狼行,需謹慎以防絆倒。



4. 德音不瑕是立身處世的最高準則。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5會員
44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蜉蝣》 1. 原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2. 注釋 1. 蜉蝣:一種生命極短的小昆蟲。 2. 羽、翼:指蜉蝣的翅膀,比喻輕盈美麗。 3. 衣裳楚楚:
《羔裘》 1. 原文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2. 注釋 1. 羔裘:羔羊皮製的皮袍,象徵柔和溫雅。 2. 逍遙:自在悠然的樣子。 3. 狐裘:狐狸皮製的
《宛丘》 1. 原文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 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 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2. 注釋 1. 子之湯:指女子沐浴,或為男子對女子的愛慕(湯通「蕩」) 2. 宛丘:地名,
《蜉蝣》 1. 原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2. 注釋 1. 蜉蝣:一種生命極短的小昆蟲。 2. 羽、翼:指蜉蝣的翅膀,比喻輕盈美麗。 3. 衣裳楚楚:
《羔裘》 1. 原文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2. 注釋 1. 羔裘:羔羊皮製的皮袍,象徵柔和溫雅。 2. 逍遙:自在悠然的樣子。 3. 狐裘:狐狸皮製的
《宛丘》 1. 原文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 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 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2. 注釋 1. 子之湯:指女子沐浴,或為男子對女子的愛慕(湯通「蕩」) 2. 宛丘: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