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裘》
羔裘逍遙、狐裘以朝。豈不爾思、勞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豈不爾思、我心憂傷。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豈不爾思、中心是悼。
2. 注釋
1. 羔裘:羔羊皮製的皮袍,象徵柔和溫雅。
2. 逍遙:自在悠然的樣子。
3. 狐裘:狐狸皮製的皮袍,象徵華貴隆重。
4. 以朝:用來朝見,指正式穿著出席朝會。
5. 爾:你。
6. 思:思念。
7. 勞心:內心辛苦、煩擾。
8. 忉忉:憂愁不安的樣子。
9. 翱翔:自由飛翔,引申為行止優雅從容。
10. 在堂:在屋中,表示未遠離。
11. 憂傷:內心傷痛。
12. 如膏:如脂膏般細膩柔滑,形容衣物高貴精美。
13. 有曜:閃耀、發光。
14. 中心是悼:內心哀悼。
3. 白話文
羔羊皮袍輕鬆悠然,
狐狸皮袍用來上朝。
怎能不想念你,
內心勞累又憂愁。
羔羊皮袍好似飛翔,
狐狸皮袍還在廳堂。
怎能不思念你,
我心裡滿是哀傷。
羔羊皮袍如脂般細滑,
日出時閃閃發光。
怎能不思念你,
我內心滿是哀悼。
4. 總結
此詩藉由對衣物的描繪,表達對所思之人的深切懷念與哀悼之情。
啟示有:
1. 衣物可象徵情感與記憶,勾起對人的懷念。
2. 思念之情難以抑制,日常生活皆受影響。
3. 詩中用對仗與反覆加強情感的強度與節奏感。
4. 美物不敵情感的缺失,富貴亦難慰哀思。
5. 表面描寫衣裘,實則深藏摯愛與情傷。
《素冠》
1. 原文
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勞心慱慱兮。
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
庶見素韠兮、我心蘊結兮、聊與子如一兮。
2. 注釋
1. 庶:希望、願望。
2. 見:看見。
3. 素冠:白色的帽子,素有純潔、喪服之意。
4. 棘人:守門的人。
5. 欒欒:動作忙亂或繁多的樣子。
6. 勞心:內心辛苦、憂愁。
7. 慱慱:煩悶不安的樣子。
8. 素衣:白衣,亦可指喪服,象徵哀思與純潔。
9. 傷悲:悲傷哀痛。
10. 聊:姑且、願意。
11. 同歸:與你一同回去,引申為共赴某處或共享命運。
12. 素韠:白色的腰帶,也象徵哀悼或簡樸。
13. 蘊結:情感鬱積難解。
14. 如一:心志一致,心靈契合。
3. 白話文
但願能見白帽之人啊,
守門人來回奔忙啊,
我內心辛勞又憂愁啊。
但願能見白衣之人啊,
我心中充滿悲傷啊,
願與你一同回家啊。
但願能見白帶之人啊,
我心中鬱結難解啊,
願與你心意合一啊。
4. 總結
本詩以連續三段「庶見素物」的願望句式,表達對特定之人的強烈思念與哀傷,並流露出渴望團圓與心靈契合的情感。
啟示有:
1. 素色衣冠象徵純潔、哀思與誠摯情感。
2. 情感積鬱不吐,令人內心辛勞難安。
3. 渴望與心愛之人團聚乃人之常情,詩中強烈表現此一願望。
4. 重複句式與漸進情感層次,強化詩的感染力。
5. 守門人的繁忙象徵外界阻隔,內心的愁苦與思念無法表達。
《隰有萇楚》
1. 原文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
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
2. 注釋
1. 隰:低濕的土地。
2. 萇楚:一種生長在濕地的灌木。
3. 猗儺:枝葉茂盛、搖曳的樣子。
4. 枝、華、實:依次指樹的枝條、花朵、果實。
5. 夭:繁盛、茂美。
6. 沃沃:茂密而鮮艷的樣子。
7. 樂子:讚美對方。
8. 無知、無家、無室:無知識、無家庭、無住處,也可能有戲謔、嘲諷之意。
3. 白話文
低濕的地上有萇楚樹,
枝條繁茂搖曳生姿。
它長得茂盛又茁壯,
我讚美你沒有知識。
低濕的地上有萇楚樹,
花朵繁茂搖曳生姿。
它長得茂盛又茁壯,
我讚美你沒有家室。
低濕的地上有萇楚樹,
果實繁茂搖曳生姿。
它長得茂盛又茁壯,
我讚美你沒有住處。
4. 總結
本詩以三段重複句式描寫濕地上茂盛的萇楚,藉由自然景象襯托對一位男子的嘲諷或諷刺。表面上是讚美,實際可能帶有反諷意味。
啟示有:
1. 自然景物常被用來比擬人物性格或社會現象。
2. 「樂子之無知」等語句可能反映社會對無才無德者的輕視。
3. 詩歌透過重複與層遞,強化語意與諷刺效果。
4. 表面讚美實則挖苦,是古詩中常見的修辭手法。
5. 透過景物描寫與人事對照,引發讀者反思真意。
《匪風》
1. 原文
匪風發兮、匪車偈兮、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風飄兮、匪車嘌兮。顧瞻周道、中心弔兮。
誰能亨魚、溉之釜鬵。誰將西歸、懷之好音。
2. 注釋
1. 匪:非,不是。
2. 發、飄:形容風的猛烈、飄動。
3. 車偈、車嘌:形容車輛疾行時的聲音。
4. 顧瞻:回頭望。
5. 周道:周國的道路。
6. 中心:內心。
7. 怛:悲痛、傷感。
8. 弔:哀傷、悲傷。
9. 亨:煮熟。
10. 溉:灌注,引申為放入水中煮。
11. 釜鬵:大鍋,小鍋,泛指炊具。
12. 好音:美好的消息。
3. 白話文
不是風猛烈地吹起,
不是車輛急速奔馳。
回頭望著周國大道,
我內心感到哀傷痛苦。
不是風飄動在空中,
不是車發出轟鳴聲。
回頭望著周國大道,
我內心充滿悲傷感慨。
誰能煮熟鮮魚,
把它放進鍋裡煮食。
誰要向西方歸去,
請他帶回好消息。
4. 總結
本詩藉由否定外在動靜(風、車)以突出內心情感的波動,表達對往事或親人離去的深切思念。末句轉為現實期待,期望遠行者能帶來好消息,構成情感上的轉折。
啟示有:
1. 情感的波動不一定來自外界,而是內心的觸動。
2. 回望舊地易引發哀傷,詩人藉景抒情。
3. 日常炊食之事與親人歸來的期待形成鮮明對照,富含人情味。
4. 詩句簡潔但情感深沉,充分體現《詩經》的婉約風格。
5. 對於思念之情,不僅是沉湎悲傷,也蘊含著期待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