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養的第一隻貓「大家姐」是一隻白色的波斯貓。由於當時對貓咪的護理經驗不足,我們並沒有定期為牠剪指甲。直到有一次,太太不小心踩到了大家姐的腳掌,導致腳掌出血。去看獸醫時,才發現牠的指甲已經長得過長,甚至刺入了腳掌。從那時起,我們開始學習如何為貓咪剪指甲。最初的時候,我們確實是在摸索,曾經因為剪得太靠近血管而造成出血。至今,太太仍然不太喜歡幫貓咪剪指甲,因此大家姐和兩隻弟弟的指甲都是由我負責的。
我記得帶大家姐去絕育的那次,牠已經是一隻成貓,需要麻醉並留在診所。手術後去接牠時,護士告訴我,大家姐在麻醉前曾經反抗,醫生的手臂不幸被抓出一道血痕,當時我們不斷向護士們及醫生道歉。從那以後,在帶大家姐和兩隻弟弟去看獸醫之前,我們都會先檢查牠們的指甲是否過長。
細佬至少很溫順,抱牠很久,剪完四隻腳,牠都會靜靜地躺在我懷裡,沒有反抗;相反,之前提到的家姐則不喜歡被人梳毛,更不用說抱著牠剪指甲。牠很快就會不耐煩,不斷掙扎,我擔心會不小心弄傷牠,因此我需要分開兩天或三天才能幫牠剪完四隻腳。現在回想,其實在這一年裡,家姐只不斷吼叫,掙扎的次數也少了,原來是歲月讓人變老,不是因為年紀大了變得乖巧,而是因為無力反抗罷了。
拍攝於2014年,家姐約4個月大
幫貓剪指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介紹一篇來自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的文章,講解如何幫助貓主人(以及貓咪本身)減輕在修剪指甲時所面臨的壓力。
修剪貓咪或小貓的指甲應該成為日常習慣,這不僅有助於貓咪和人類的健康,還能保護窗簾、沙發及其他家居用品。
但這對所有貓主人來說都是一項令人緊張的任務。研究顯示,透過多步驟的方案可以減輕貓咪對觸摸和剪指甲的敏感度,從而降低牠們的焦慮感。
研究採用了合作護理的方式,讓動物在訓練過程中自主決定其互動程度。貓咪們將與研究人員共同經歷以下三種場景之一:觸摸與修剪指甲的訓練方案、僅進行觸摸的訓練方案,或不進行任何訓練僅進行修剪指甲的對照組。每次互動都會被詳細記錄,以便日後進行分析。
協議組涉及讓貓咪感到舒適的習慣。在那些日子裡,貓咪會被從籠子裡放出,置於一個安靜的庇護室內,研究人員則坐在那裡,面前鋪著一張墊子。如果貓咪將兩隻前爪放在墊子上,人們就會撫摸牠並給予一些食物。貓咪需要明白,只有當牠們將爪子放在墊子上時,研究人員才會與牠們互動。一旦牠們理解了這一點,研究人員便會繼續進行訓練協議。
研究人員逐步觸摸貓的腿部,接著是爪子,最後輕輕地捏一下爪尖。如果貓咪沒有反抗,則會剪掉一個指甲。
該程序基於過去的步驟,並逐步進行完善。當貓咪完成所有步驟後,就可以進行指甲修剪。如果貓咪不願意互動或拒絕任何步驟,研究人員將會停止處理。研究人員認為,透過合作護理,貓咪對人類的信任似乎確實得到了提升。如果這是牠們自己做出的決定,牠們會感到更加舒適。
對於一般的貓主人來說,這並不困難,這樣可以將令人緊張的經歷轉變為對貓更積極的體驗。貓是能夠感受到這些情緒的。
許多貓咪都渴望獲得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