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春嬤出生六天就被送到九份山上當養女,十歲養父往生,因此國小畢業之後無力升學,只能跟著養母做工養家。從童年到婚前所吃的苦,阿春嬤說不用著墨太多,苦過忘掉最好,心才不會生病,心很珍貴,要放一些快樂幸福的事,不要種雜草,更不要囤垃圾。
數十年過去,阿春嬤的五個孩子都長大成家立業,都是社會菁英,在專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阿春嬤不愁經濟,她轉身就投入志工行列,做得心開意解、身心強健。有一年,阿春嬤要將一間舊房子賣了,市價四百多萬,有一位三十歲的年輕人決定要買,拿出十萬元保證金給阿春嬤,阿春嬤於是退了後面預約看房的人。一個星期後,年輕人反悔,阿春嬤得知年輕人的兒子重病住院需要用錢,阿春嬤立刻去銀行領出十萬元還給年輕人,年輕人當場下跪,阿春嬤扶起年輕人安慰道,「孩子最重要,安心照顧孩子,孩子好好的,我們大人才會好。」
很多老一輩的人都是吃苦撒鹽巴和著眼淚長大的,他們吃過的苦聽在我輩耳裡簡直不可思議,也因為生活的磨難提煉出他們同理心、慈悲心、卑下心,這些善良的價值觀拓印在下一代的心中,下一代人的表現自然不會讓人失望。就像老智者常說,我們怎麼待人,別人就怎麼待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吃過苦,不忍他人來嚐,自己不願意受的,一點一滴都不要推給別人來痛,這就是修身養性,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在替他人著想,這樣子的人天天都在廣進福澤。
將近八十歲的阿春嬤天天笑咪咪做公益,她的女兒再過幾年就要退休,退休後也要隨母親的腳步走慈善,女兒冰意說,「母親一輩子心寬念純,不自私、不計較,是我們兄弟姊妹依循的德性典範,跟隨她的腳步就沒錯。」有善良的母親,就有善良的子女,因為母親是家庭的桶箍,箍得住人就箍得心,也就箍得住善良。
#善良
#善解
#付出
#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