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後的文萱是家中生意的中流砥柱,開貨車送貨跑銀行跑公家機關樣樣利落,毫不含糊。七八年後,文萱嫁給客家獨子,廚房的事全部重新學習,尤其客家湯圓學了好多年,請教很多人之後才終於學會。
在股市上萬點的年代,文萱投入大筆現金在股市,每天在料理三餐和股市之間奔忙,若是忙過頭累了乏了,又跟公婆先生意見相左,她的脾氣也是不遑多讓,一句來一句去,毫不畏懼。那時的文萱覺得生活很窒息,只有股市上升的數字能稍加安慰她抑鬱黯淡的心。
一九九七年的大年初二,文萱的大兒子為了趕回家吃晚餐發生車禍,因為撞擊腦部,醫生要家屬有心理準備。這個意外打醒文萱,讓她從汲汲營營追求貪瞋癡的夢境裡清醒,她跪著跟老天爺祈求,讓兒子醒過來,她願意終身做義工。一個星期後兒子醒了。兒子痊癒後,文萱開始做公益,醫療志工、資源回收、開回收車、陪伴關懷弱勢家庭,勤務來者不拒。
又過了三五年,文萱利用醫療志工之便做了健康檢查,在照MRI時發現山根後面長了一顆大腫瘤,醫生說若不趕緊取出,很快就會壓迫視神經造成失明。一個星期後文萱進開刀房了,術後住院一個月,進出開刀房七次做引流,那一個月當中,有一千位志工為她虔誠祈禱,事後得知自己受到那麼多人祝福,感動到說不出話來,醫生也說困難度不低的手術,過程卻像拔牙一樣順利。
性急,脾氣暴躁的文萱不是刻意修身養性,而是在做公益的當下三不五時就會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是不是如禮如法,會不會傷到別人。反省次數多了,就不容易跟別人起衝突,對公婆先生的態度也就能用同理心去體恤他們當時的境界。文萱說,中年在股市摔了一跤,為了償清債務,她在市場開了一間小小服飾店,好幾年才將債務還清,那幾年跟家人時有爭執,她就躲到服飾店圖清淨,後來做了志工,心情低落時,她就去做分類,分類完心情也平靜了。
老智者說,凡夫俗子總是把時間「沉迷」在貪瞋癡的賭局裡,該盡的責任和義務做得潦潦草草,或是乾脆跳過,用人生的精華追求世間財,卻無法在危急之際用世間財來解救命懸一線的自己或家人。自己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當我們的生活過得去了,應該要撥一點時間回饋社會、利益人群,「享福耗福,福盡悲來」,不要口乾口渴了才想要來掘井,其實都來不及了。
#做福來囤
#修身養性
#淡化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