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關稅動盪中穩住自己:我的致富心態與兩個真實故事
2025年1月20日,川普第二度就任美國總統,全球再次陷入關稅風暴與經濟動盪之中。這樣的時刻,投資人焦慮、股市震盪、企業哀鴻遍野,許多人陷入不安。而我,則在一本書中找到了心靈的定錨與財務的方向——《致富心態》。
故事一:從千萬房仲到環保志工的他
他曾經是房仲業的負責人,在房市最火熱的時期,賺進了3,000萬元。49歲那年,他決定退休,轉而投入慈濟做環保志工。我好奇問他現在的收入從哪來?
他笑著說:「要感謝你們保險人,幫我建立了穩定的被動收入。現在每月收入約20萬,一年就有240萬,生活無虞。所以我和太太討論後,就決定不再工作,全心做志工,也為來生積福。」
這是一種我十分敬佩的「財務自由」生活方式。
故事二:曾經30億,如今白髮蒼蒼
另一位曾是連鎖生鮮超市的老闆,身價一度高達30億元。然而,2008年金融海嘯讓他的公司破產,欠下十多億債務。那天在法院,我因購得他名下的法拍豪宅而與他相遇。
他對我說:「年輕人,不是我要告你,是債主逼我這麼做,這事就到此為止吧。」我看著他滿頭白髮,兩位疑似債主陪在他身邊,不禁感慨萬千。
我心想,若當初他預留1億元、哪怕只是1,000萬,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我從《致富心態》中學到的:不為致富,只求自由
查理·蒙格曾說:「我從沒想過要致富,我只是想要財務獨立。」
我很認同這句話。比起追求高報酬、追趕奢華生活,我更想要的是每天醒來能自由選擇、不受金錢限制的人生。
這是我和家人共同的財務核心——以財務自由為首要目標。
納西姆·塔雷伯也說得好:「真正的成功,是退出無休止的競爭,只求內心平靜。」
我們買房時選擇不申請房貸,雖然當時利率極低,但我們追求的是「不用每月繳款」的心安,而不是帳面報酬的極大化。這是帳面上看似不理性的決定,卻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什麼叫「財務自由」。
簡單且有效的三大投資原則
我相信最穩健的投資策略,並不複雜,而是:
高儲蓄率
耐心
對未來的信心
這三點看似平凡,卻是我最用心思考與實踐的重點。投資方式可以調整,但只要能讓我們晚上安心入睡,就是最適合的策略。
結語: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適合自己的心態
每個人面對金錢與風險的方式都不同。沒有一套理財方式適合所有人,也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財務選擇。關鍵是,你是否找到一種能讓你與家人安心、自在的方式。
《致富心態》教會我最寶貴的一課就是:
「好決策,不一定要最理性,有時候要在開心與正確之間做選擇。」
這本書,不只是財經書,更是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