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所探討的是自2011辛卯年遷入新大樓到2021辛丑年清盤結束,官司纏身時期。
希望透過這篇記錄,不論是未來經營公司或透過風水,了解不利因素,不論你是用哪一派風水系統,談古書經文解讀運用或重座山門向看分金,或細到384爻,或重水口…都行,只要所學能分析出不同時期興衰起伏,那就恭喜你。
風水系統不同時期,延生不同系統,如何說哪一派是伪訣,看不懂或分析不出當今變化多端的陽宅,那才是真擔憂的問題,期望有心栽入這行的朋友,未來能撥雲見日,不要讓繁瑣古經文束縛你。
閱讀前,大家要知道該公司,興盛時期所在地點,不是目前位置,現在探討的是該公司自2012壬辰年後衰敗時期總公司位置。三元九運屬八運,二元也是八運時期。
這家公司是經營水的行業,行業不同,風水吉凶論斷不同,不知你所學的風水是否也有區別。
凱發的故事印證:技術優勢與政策紅利能成就巨頭,但貪婪與風控缺失足以摧毀一切。企業若想基業長青,須在擴張野心與財務紀律間找到平衡,更需謹記,沒有“大而不倒”,只有“穩者長存”。
在新加坡,有一名傳奇女富豪林愛蓮,是新加坡「水王國」凱發集團(Hyflux)華裔總裁,
不到50歲的她是東南亞最年輕又白手起家的女富豪,是史上第一位進入《富比世》東南亞富豪排行榜前40名的女富豪,身價超過24億美元(約等同於新台幣72億元)。她曾經是棄嬰,
如今卻是新加坡名聞遐邇的「水皇后」,專門從事新加坡的淡水事業,甚至能將「水」出口
到海外,而她的一生更是高潮铁起,相常精彩。
現在我們探討的是自2011遷入新大樓到2021辛丑年清盤結束,官司纏身時期。
危機爆發時期:從巔峰到深淵(2011年至2020年)2021辛丑年清盤,總部大樓被出售抵債,小股東血本無歸。
負責人女性辛丑年生,清盤結束這年剛好也是辛丑年。面臨公司結束與官訟問題。
三元屬八運階段,二元經歷八運後6年,2017年續接九運。不論你學過乾坤國寶,輔星水法,三合水法、玄空六法、玄空飛星、玄空大卦、384爻運用、三元納氣、各種挨星法訣、長眼法、金鎖玉關、或通靈…等等,只要你能看出這家公司在這地方這個時期,公司經營出現嚴重問題,導致公司結束到官司纏身,你的所學就是好的風水系統。
負責人:女性(1961辛丑年出生新加坡)乾山巽向兼戌辰周天308.5度。
四周形巒砂水,東低西高,西北高東南低(大門旁巽方佈有水池),東北高西南低。
大樓大門開在辰方,後門開在戌方。看得懂的朋友可參考方位圖自行分別。
座山308.5度艮卦初爻,山火賁卦,艮六土離三火,火炎土燥,婦性剛暴,男人怯懦, 先損少男 ,次傷中女 ,陰人弄權。
至於卦氣與運之運用,自行參照方位圖,自行解讀來龍與座山,立向與水口。
巽向兼辰,文曲向(犯雜 辰坎陽 巽陰 犯雜 得虛怯症…等等)。請自行參照向的度數128.5度。再去比對水路來去。
其他各派系統參照方位圖自行分析。
空照方位示意圖一

空照方位示意圖二

空照方位示意圖三

空照方位示意圖四

空照方位從後山看前方示意圖五

空照方位從後山看前方示意圖五之一

後大門戌六

空照方位前方右側進出車道示意圖七

空照方位後左後方進出車道示意圖八

以下是新加坡凱發集團(Hyflux)從崛起至破產的簡明歷程解析,以時間軸與關鍵節點梳理其成敗原因:
一、凱發崛起之路(1989-2010年)興盛時期公司,另篇再探討。
1. 創業初期:從加冷盆地起家(1989-2000年)
公司前身:凱能(Hydrochem),1989年由林愛蓮創立,初期租用新加坡加冷盆地工業區(推測地址:50 Kallang Basin)的小廠房。
業務模式:代理水處理設備,研發膜技術,主攻馬來西亞和中國市場。
轉型契機:1990年代末新加坡推動水自主戰略,凱能抓住機遇轉向本土市場。
2. 上市擴張:綁定國家戰略資源(2001-2010年)
2001年:更名凱發(Hyflux)並在新交所上市,總部遷至裕廊東商區(18 Boon Lay Way)。
關鍵項目:
新生水廠(2001年):承接首個國家級項目,為樟宜新生水廠提供技術。
新泉海水淡化廠(2005年):新加坡首個公私合營(PPP)項目,奠定行業地位。
國際認可:2006年獲“全球水業年度公司”獎,業務擴展至中東、非洲。
3. 巔峰標誌:自建研發中心(2008-2010年)
總部升級:2007年投資1.2億新元興建“凱發創新中心”(80 Toh Tuck Link),整合研發與生產,象征技術實力。
二、危機爆發:從巔峰到深淵(2011-2020)三元八運階段,二元經歷八運後6年,2017年續接九運。
1. 戰略失誤:大泉水電廠埋下禍根於(2011-2016年)
項目背景:2013年投建亞洲首個“水電聯產”項目(大泉水電廠),總投資10億新元。
致命決策:
能源誤判:以低於成本價向政府售水,計劃用發電利潤填補虧損。
市場逆轉:2016丙申年電廠投運時,能源價格暴跌50%,售電收入腰斬。
2. 債務雪球:永續債與表外負債於(2011-2018年)
融資依賴:
2011年發行5億新元永續債(年息6%),2016年再發5億(利率更高)。
表外風險:通過特殊項目公司(SPV)隱藏14億新元負債,實際總負債達36億新元。
現金流惡化:2012年起每股盈利連年下滑,2017年首現凈虧損。
3. 信任崩塌:重組失敗與政府接管(2018-2020年)
2018年4月:公開34億新元債務,股價一日暴跌73%,停牌。
印尼財團SM註資失敗:2019年協議流產,觸發交叉違約。
政府出手:2020年公用事業局(PUB)終止購水協議,接管大泉海水淡化廠。
結局:2021年清盤,總部大樓被出售抵債,小股東血本無歸。
三、興衰關鍵:成也“水戰略”,敗也“水野心”
成功基因
技術壁壘:膜技術突破使海水淡化成本降低,獲政府長期訂單。
政策紅利:綁定新加坡“水自主”國策,承接國家級基建項目。
資本運作:利用上市融資與PPP模式快速擴張。
四、潰敗根源分析
戰略決策 過度押註單一項目(大泉水電廠),未預判能源價格波動風險。
財務風控 依賴高息永續債,表外負債隱匿,現金流無法覆蓋利息(利息覆蓋率僅0.8倍)。
公司治理 創始人權力集中,缺乏制衡機制;信息披露不透明誤導投資者。
外部環境 中東政局動蕩致海外項目壞賬,中國競爭者低價搶標擠壓利潤。
五、投資者血淚教訓
案例:徐姓投資者投入10萬新元購買凱發債券,最終回收不足10%。
勿迷信“政府關聯”光環,需獨立分析財報現金流。
永續債非保本產品,高息伴隨高風險。
結語
凱發的故事印證:技術優勢與政策紅利能成就巨頭,但貪婪與風控缺失足以摧毀一切。企業若想基業長青,須在擴張野心與財務紀律間找到平衡,更需謹記,沒有“大而不倒”,只有“穩者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