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一篇文章,在通過書審後,接下來我也全心投入準備面審內容。
雖然面試時的即興發揮很重要,但是若能有效的事前準備,也能避免掉腦袋一片空白的情況發生,因此,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分享如何準備面審簡報、評審可能的問答、面審期間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如果你也想要參加今年第二梯次的計畫,或是對於如何準備面試內容有興趣,就繼續看下去吧!
延伸文章:申請政府出國計畫哪有這麼難: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申請書審經驗分享 (1)本文內容
- 從通過書審到面試
- 面試簡報如何準備?怕忘稿的小 Tips!
- 評審可能會問什麼?猜題方向如何準備
- 面審期間的注意事項
- 面審心得
從通過書審到面試
今年第一梯次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送件時間是到 3 月 14 日截止 ( 後來好像有延幾天 ),書審結果 4 月 11 日出爐,面試期間則是從 4 月 18 日到 4 月 27 日。
這次計畫是採線上面試,每個人自我介紹加計畫內容只有 3 分鐘,評審問答 5 分鐘,整個過程非常快速,所以必須講重點,或是有個讓人難忘的印象,因此簡報內容建議不過於冗長。
面試簡報如何準備?怕忘稿的小 Tips!
短短 3 分鐘的簡報,對於沒有經驗的人應該是很難拿捏要講哪些內容,因此我這次一樣建議使用 AI 工具去協助發想,以提升簡報重點的精準度!這裡我分成三個步驟去進行。
步驟一:了解自己,分析亮點
首先,你必須先去了解「為什麼書審內容會通過」
及「計劃中的亮點」
,一樣,如果你不擅長抓重點就把自己的計畫書以及簡章內的評分標準丟到 ChatGPT 請它分析,分析的結果就會是你簡報時要提到的重點。
步驟二:開枝散葉,從重點發展講稿
知道自己企劃的亮點後,接著就可以用口語化的方式發展講稿
,如果你這個人有什麼可以讓人留下印象的特別之處,也可以利用這點來包裝整個簡報,或是作為開頭的引子,如果沒有,那就要加強在你自己著重的議題以及相關經驗,讓評審知道,你準備好了。
以我自己為例,我目前是咖啡師,我就利用咖啡和我自身的文化背景去連結我申請的計畫內容,開頭以「我的故事要從咖啡說起」,去引導評審「聽」我的故事
。
步驟三:圖像表達,只把最重要的資訊留在簡報上
最後製作簡報就看你是習慣使用 Canva 還是 PowerPoint ( 或其他可以製作 Slide 的工具 ),這步驟的重點在於精簡你的簡報內容,以圖片為主、重點文字為輔
,讓看簡報的人可以認識你或知道你的價值或特色。
另外,在做這種短時間的簡報時,我個人認為要把握以下重點!
「畫面不要雜、文字不要多、非必要不放動畫、頁數以不超過 10 為準」
以上都完成後,就是不斷練習在時間內流暢表達,就沒問題啦!
怕忘稿小訣竅 ✨
如果是使用 PowerPoint 做簡報的人,可以在頁面下方填入講稿,這樣在開啟全螢幕時啟動簡報者模式,就不擔心忘稿了。不過需要注意,分享簡報畫面時別分享到簡報者的畫面,不然全世界都知道你在唸稿了~
評審可能會問什麼?猜題方向如何準備
由於面審還包含了 5 分鐘問答,建議可以針對這方面稍作準備。
我自己有加入一個討論群組,裡面部分參加有分享被提問的問題,觀察下來,評審問題的方向大致上還是和你的計畫內容脫不了關係,因此必須要熟悉自己的計畫書
,除此之外,部分去英語系國家的項目則會遇到英文問答的情況,因此語言上還是要有一定程度或稍作準備!
至於猜題方向,我這邊主要有請我先生給我建議以及使用 ChatGPT 要他以評審的角度問問題
,實際面試時我被問了四個問題,其中有三題猜中,命中率蠻高的!除了丟計畫內容讓 ChatGPT 猜題以外,也可以用你的講稿去問 ChatGPT 可能被問的問題,有這些問題後,就可以預先準備練習,心裡有個底後,就不怕被問問題時腦袋一片空白,不知道怎麼回應啦~
面審期間的注意事項
這次是這個圓夢計劃的第一屆,所以教育部那邊負責執行專案的人可能也有點混亂,表定的面試時間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後,問答的方式有統問統答也有一問一答,語言上可能全中文也可能被要求用外語,綜合以上狀況,以下是我認為可以讓面試時更順利的一些小建議!
面試時間的前後 1.5 小時都不要安排其他事情。
面試時準備紙筆,簡報後看情況,可先下手為強主動詢問問答方式,把操控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面試前,先準備外語版本的回答,若擔心語言能力不佳,可以準備一個通用的外語答案(比如:謝謝你的提問,但是我認為我用中文回答更能完整表達我的想法,是不是可以讓我以中文回答這題呢?),如果評審還是要求外語回答,那就盡可能的回答,不要擔心文法之類的,展現自己更為重要。
面審心得
最後不免俗地還是要來分享我面試的心得!
我參加的那場,因為前面組別有延誤,所以整整晚了一小時才開始,也因為時間上的延誤,我這組有一位後續還要上課的老師要求要提早,本來第二個面試的我就變成第三個了 ( 雖然第幾個面試我都無所謂 ),這也是為什麼注意事項裡建議大家要空下至少 1.5小時的原因。
面試委員大多蠻友善的,比較沒有那種誰扮黑臉誰扮白臉的狀況,我這場的評審有大學教授、交流單位的校長、一位不確定。詢問問題的方向,我認為除了跟簡報、計畫內容相關外,也會與你申請的大項目有關 ( 就是編號的項目別,比如國際交流、外交、青年行動… … ),因此要記得自己申請計劃的核心主軸為何
,更能說服評審。
我認為教育部這項計劃並不全然是選擇經歷豐富且優秀的青年出國,而是也會考量青年的潛力以及是否為相對沒有機會可以出國的人 ( 這點是從我被問的一個問題推敲的 ),所以千萬別妄自菲薄,而是要讓評審看到你閃閃發亮的那面,不論最後結果如何,我認為都不會是自己不夠好,而是有其他人更需要這份資源、或是早已為了每個機會而準備已久的人,只要記得從現在開始累積,不要放過任何機會,一定都可以順利圓夢!
最後最後,想報名這個圓夢計畫的朋友,接下來第二梯次也要開始報名了,千萬別錯過這個機會呦! 附上連結: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劃官網
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可以點顆愛心給我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