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米蘭設計周全記錄 Day -2 /-1: 預覽前的預覽

2025 米蘭設計周全記錄 Day -2 /-1: 預覽前的預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Alcova - El Espartano

Alcova - El Espartano


嚴格來説,米蘭設計周正式於周一(4/7)開始——家具展則在周二(4/8)——但根據一些當地的公關表示,有些当地媒體甚至早在上一周就已開始前瞻:這就是爲什麽即使我預計早兩天抵達米蘭,卻一下飛機就有「遲到了」的意境。趕場確實在即。




Day -2 / 周六 / 4月5日




(1)Dropcity



遲遲未見官網有任何「設計周」相關訊息的這個算冷門的「铁轨高架下」場地,似乎已完全靠 IG 來吸引訪客。而且,雖早在周四(4/3)已宣布「開幕」,但許多策劃卻仍在陳設中。因此周六午間造訪,根本仍无法意識到其主題「Prison Times」的概念爲何——所幸在僅僅三、四個「準備好」的策劃中,已對 BOXES 和 EDIZIONI BRIGANTINO 有所好感。尤其後者,更跳脫出既有的家具形態,探索了建造方法並設想了可能的多層次共存。2018 成立於米蘭,設計師 Valentina Lucchetti 和 Canedicoda 的設計,會不會重啓新一波的「孟菲斯」主義?最終還是得提醒自己:周日到此逛或許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2)Oxilia Gallery



咫尺之間的小藝廊,其實背後有著意大利設計的新生代人物:DWA。有別于現有的大型藝廊,該空間往往會選擇混合設計與藝術,讓小小的藝廊空間充滿了:這次展示了KUTARQ(首席設計師:Jordi López Aguiló)的作品,充滿反差性的作品:從務實的家具,如胖嘟嘟的沙發何金屬照明;到手工制陶瓷裝飾和彩繪屏風。來自西班牙瓦倫西亞,設計師表示他總是不斷挑戰揭示物品背後的「靈魂」,以創造出具有自己生命的誠實、永恆的設計。


(3)6:AM Glassworks



以玻璃製品成名的 6AM 設計工作室的展地並不明顯——雖然是當地頗爲有人氣的 Piscina Cozzi 泳池,但因爲路標指示不明確,還真的差點錯過:其實 TWO—FOLD SILENCE 展覽入駐到泳池地庫中被廢棄/遺忘的更衣室,並提供了一次「沉浸式」的呈現:從燈具、家具到物品,超過 40 作品的陳列,希望訪客可深入了解品牌的創作過程。其中像 Ultras 就將經典穆拉諾玻璃化作燈泡插座,而[quadrato] 臺燈則巧妙地注入了工作室的 logo,可説是打造品牌形象的妙招!當時就想,6AM 的展覽應該會成爲今年的「排隊」展覽之一吧。


(4)Natalia Criado



最後趕場到 Porta Romana, 在透過住宅大樓的地下停車場内,竟然藏有 Taller Marmo 時裝品牌的旗艦店。自從在去年 Alcova 的 Villa Borsani 邂逅上 Natalia 後,就對這位金屬餐具的製作者大感興趣——不僅是因爲她乃由哥倫比亞旅居到意大利,而且其設計還全都是意大利手工製造。可見其對當地工匠的熟悉度是何等「上手」。另外,展覽中讓人大開眼界的還有她的陶瓷之作,以及本人的時尚風範。而且,在設計周未開始的時間點上就已能吸引到不少名流(包括英國設計師 Bethan Laura Wood)並提供DJ、酒水、餐點的排場,可説是新一代設計師難以匹敵的。新品 The Celebration Kit 也遵循了時裝品牌新系列而設計。




Day -1 / 周日 / 4月6日




前提:大概是在疫情後,Alcova 已開始選擇將媒體預覽提前再提前。從原本的周一到周日,甚至還曾有過意大利和國際媒體日錯開的規劃。但如今,在擴大成四個展區的 Varedo 内舉辦,而且沒有了去年的特定開展時間,也總算任由媒體進行「一日游」的閑情感——當然,逗留久與否也往往得取決於展品的精彩,或與設計師溝通的時間。究竟從早上 9 點就「開業」的 Alcova 是否依然讓人走馬看花?


(5.1)Alcova - Villa Borsani



決定先到 Villa Borsani 是最明智的決定!畢竟,過去的經驗所提醒:這個極爲小型的」故居「式在人多起來的時候,便會寸步難行,甚至還有會有錯過——當然,在一大早連「展覽地圖」和「活動腕帶」都還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可見主辦方的「辦事能力」實際上有多周到——更別提媒體注冊過程的拖延!在 Villa Borsani,讓人印象深刻的設計師有:室内設計出身的 Soft Witness(Whitney Krieger)帶來了別一番的裝飾主義;Inderjeet Sandhu 以挑逗性字眼和「性器官」設計不禁讓人聯想到 Studio Job;還有來自阿塞拜疆的厨具品牌 Chelebi。最後,總覺得像 Villa Borsani 這樣的空間,設置在過渡空間(如走廊、樓梯間)的設計往往將會有過眼雲烟的可能。但或許最有趣的是,據説因爲 Villa Borsani 對外開放是需要付費的,而讓不少到場訪客打退堂鼓。但我原本的瞭解是,入場是需要上網預定,但需不需要付費則是有待確認了……


(5.2)Alcova - Ex-SNIA



Villa Borsani 斜對面的前編織品工廠空間,在 Google 上看似為巨大的空間,但現實只開放出 7 個空間——或許未來將會有所擴大也說不定!——但因爲空間的寬大,所以觀展起來真的非常舒適。其中從 Nilufar Depot 轉戰這裡的火山岩品牌 Ranieri 就以大型的裝置,帶出火山的震撼力;而最後方的「材料和物品」展,其實概念就來自於赫爾辛基家具展 Habitare 的策劃——我向策展方表示,這次的策劃真的比9月的更精彩,而他們其實也認同。在 Alcova 的展覽不僅提供了比較完整的排場,也借由互動的「材料游戲」而提供了些「網紅式」的曝光方式,絕對可創造流量。


(5.3)Alcova - Serre di Passino



在「主會場」 Villa Bagatti Valsecchi 邊上的「溫室」中,在春季早晨的陽光中,可頹廢得讓人好奇——又或者這是因爲 Marcin Rusak 工作室在裏頭呈現了非常詭異的 3D 列印作品(笑)。在僅僅8個展出單位中,印象深刻的設計反而是來自「紙藝」藝術家 David Aliperti 的作品。即便容身於小小的空間内,他的作品,有些精緻得需要被安放在玻璃罩内,吹彈可破的形容絕對不爲過。


(5.4)Alcova - Villa Bagatti Valsecchi



原以爲這棟古豪宅兼莊園的策展動綫已爲人熟悉,所以觀展就不如以往那樣,好像進入迷宮般永不結束的空間——但今年主要的兩棟建築卻被分成左右兩個獨立的部分(亦即兩個出入口),所以在以爲已經「一氣呵成」地完成了左棟後,卻發現還有右棟!相同地,去年被大部分訪客忽略掉,位於建築後方的地下「冰箱」,也幸虧有工作人員的指示才獲得確認——今年交由韓國設計團隊 Studio Noke 和 Moon Seop Seo 設計出充滿飄逸感的「動態」裝置。但位於莊園最左側的「庇護所」,卻展示了來自西班牙的地毯品牌 El Espartano, 並帶來了品牌與藝術家 Marta Minujin 合作的作品。雖然大型的地毯展示得極爲合適,但在這稍遠的隱藏空間裏,究竟有多少訪客意識到其存在呢?


(6)Variations (Palazzo Litta)



去年紅紅火火地開啓了城中 Tortona 區域——甚至,不誇張說帶來了一種家具品牌的陳列可能性——的「新秘境」(今年被 IKEA 包場),卻又在今年被其創辦團隊 MoscaPartners 「擒回」主辦權,並回到 Palazzo Litta 宮内,持續以設計裝置做主。其實,以這一展示空間「一路到底」的動綫來看,裝置確實是最佳的策展手法。然而,一旦將這些連貫的單一空間視爲家具「陳列室」的話,那很容易就變得雜亂,無法久留(因爲無法有閑逛的可能性)。最明顯的,就是展前讓人期盼的波羅的海的設計聯盟展覽「Tactile Baltics」。當中最佳的做法,或許就像是今年的「贈品」托特包贊助品牌 Fico 或日本「天團」Honoka 的策劃。兩者僅以一大概念貫徹整體展覽:前者是孟加拉的刺綉工藝現代化,後者則是廢棄水瓶的再造——這大概也是造成該展場大排長龍的原因吧。或許,不誇張說,成功挽救了 Variations 的名聲呢。


(7)Moroso


能說 Moroso 品牌很會看「風水」嗎?作爲第一家坐落在城中 Brera 區域的家具旗艦店,該品牌的展示空間本來就不大,但卻因爲前方大道的車水馬龍,而似乎塑造出一種「聚水聚财」的現象?Moroso 近年來因爲 Patricia Urqiola 的掌櫃,再加上今年完全退出了 Rho 主會場,旗艦店也就成爲了唯一可以與創辦人和設計師碰面的地方。有趣的是,今年的旗艦店其實提出了一項「乏人問津」小策劃:「Unwind, Unplug, Diassemble」 系列是品牌與德國卡爾斯魯厄藝術與設計大學(HfG)合作的成果,旨在對永續家具進行重新思考,以減少有害材料和過時的製作手法。


(8)44Spazio (SCP)



遠離 Brera 區域的喧嘩,44 Spazio 可以説是一個城中綠洲。而且,該旗艦店(或說藝廊?)的擁有人也是來自孟菲斯主義的創辦人之一:George Sowden。這位寶刀未老的設計師也因爲近年來提出了永續燈具品牌 Sowden 而又東山再起的跡象。但今年的開幕卻似乎無法聚焦的感覺:公關訊息雖然表示是英國品牌 SCP 的 40 周年慶,但櫥窗設置卻是來自 Abet Laminati 的新品。原本對 SCP 最感興趣的 Boxed Collection(亦即可裝入標準​​貨櫃的小件居家物品系列),卻被晾在後方,遲遲沒有被陳列出來(因爲後來看到官方照場地有點不一樣)。但想到 SCP 的「地盤」乃倫敦設計節的 Shoredicth Triangle,或許也就釋懷了些……


(9)Superstudio Piu



稍晚時間抵達 Tortona 區域的 Superstudio Piu 是有點刻意:因爲過去太早到場,總是會面對上有些展位沒準備好的尷尬。但在5、6點鈡抵達,正好就能碰上。今年雖然以「快樂/幸福感」作爲主題,但是除了名爲「幸福物品」的特別策劃外,其他的展品也都不怎麽切題。但讓人高興的是,亞洲品牌似乎已在這裡刻畫下一塊園地:台灣的向罕作「開場」,泰國提出多元文化,香港提出永續設計、日本提供綠茶(!),甚至還有齊集國際年輕設計師的意大利設計團隊 Studio Habits ——甚至領導的中國籍成員 Min Dong 已有產品被燈具大牌 Martinelli Luce 推出。所以,Superstudio Piu 爲什麽仍有被忽視的印象呢?


(10)Bocci


周日的最後一站,來到玻璃燈具品牌 Bocci 的旗艦「公寓」——以這樣的概念入駐到米蘭的品牌,這家加拿大公司可説是極具 Guts 的。而從其人滿爲患的開幕派對來看,圈内人似乎已完全接受了品牌的用心,尤其在慶祝品牌成立 25 周年,贈品和托特包不斷補貨的情況下——別忘了,嚴格來説,設計周其實并未開始。所以,即便展覽/展品的已被抛到腦後(反正已看不太到)也無所謂。後知後覺地,才瞭解到與其合作的家具品牌 Orior 推出了新的櫥櫃設計。



行業咨詢、公司顧問服務

郵箱:rejectiomagazines[at]gmail.com




avatar-img
《賞物誌》的編輯主義
7會員
58內容數
我們正處在一個「後設計」時代裡:我們懂得體驗,卻只在乎打卡自拍;我們懂得設計,卻説不出美的用意;我們懂得生活,卻以逃離辦公至上——編輯一本設計雜誌的日常,即從「開箱」展覽、「開箱」創意展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時差正要慢慢調整好之際,正式的「媒體預覽日」並不比非正式來得輕鬆。或許對不少業界人士而言,設計周才「起步」,但在媒體的眼中,其實已經逐漸抵達「高峰期」。因此不難理解爲何總是被問及:「設計周有什麽好看的?」
直擊米蘭設計週——來看看了唄~~
在時差正要慢慢調整好之際,正式的「媒體預覽日」並不比非正式來得輕鬆。或許對不少業界人士而言,設計周才「起步」,但在媒體的眼中,其實已經逐漸抵達「高峰期」。因此不難理解爲何總是被問及:「設計周有什麽好看的?」
直擊米蘭設計週——來看看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