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戶問我:「金銀、貨幣與信用之間的關係到底是什麼?M1、M2這些名詞又代表什麼?」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看似複雜但其實很基本的金融知識。
金銀:最原始的價值錨定物
金銀,是貨幣的錨定物之一。在早期經濟體系中,它曾是唯一的錨定物,因此有句經典說法:「金銀天生就是貨幣,但貨幣不一定是金銀。」這句話道出了金銀與貨幣間的本質關係。
貨幣:央行印出的流通工具
貨幣,在台灣的金融術語中對應的就是M1,指的是真正被印製出來的鈔票和硬幣。這是央行直接控制的部分,也是經濟體系中最基本的交換媒介。
信用:市場實際流通的主角
有趣的是,在現代經濟體系中,真正流通的主要不是實體貨幣,而是信用—本質上是一種負債關係。我們平常用的錢大多存在銀行裡,而市場上流通的則是銀行基於M1所創造出的負債M2。
換句話說,你賺到的錢基本上是某一方的負債。正如另一句金融名言所言:「一方的盈餘,必然是另一方的負債。」
三者看似相同卻大不同
在日常交易中,我們往往將這三種東西視為同一物,認為它們的購買力相同。但實際上,它們本質上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正常運作的市場會確保信用適度充沛。既然我們賺到的是信用,如果有結餘(雖然健康的市場通常會盡量避免大量結餘,透過工資、物價、利率的協調:工資高時物價高利率高,工資低時物價低利率低),那麼這些結餘一定會往上游儲存—要嘛儲存貨幣M1,要嘛儲存金銀等實體錨定物。
順週期vs逆週期的儲蓄策略
過去一段時間,台灣和許多地區處於經濟成長的順週期,此時存貨幣M1就對了,因為經濟成長帶來巨大的貨幣需求。
但若經濟進入逆週期呢?此時應該考慮存錨定物(如金銀),因為貨幣需求量下降,利率必然下滑。雖然M1增速也在放緩,但M2為了維持社會正常運作反而不會減少,甚至可能增加—也就是說M2增加幅度大於M1,或換句話說,負債M2大於結餘M1。
金銀價格上漲的真正原因
由於三者存在對應關係,在逆週期情況下當M2大於M1時,M2對應的就是無差別的勞動價值。這必然導致M1貶值,而M1價值下降,就會表現為錨定物(如金銀)名目價格上漲。
財富保存之道
所以結論是:順週期時期請存貨幣,逆週期時期則應存金銀。當然,這是建立在您還有額外盈餘可供儲蓄的前提下。
希望這個解說能幫助大家在不同經濟環境下做出更明智的財富管理決策!
-
👉 Line諮詢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追蹤我的 Instagram 給我更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