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財政年度第二季,星巴克公司(NASDAQ: SBUX)公布合併淨營收為88億美元,年增2%,但略低於市場預期的88.3億美元。更令人關注的是,其經調整後每股盈餘(EPS)為0.41美元,較去年同期的0.68美元大幅下滑,並低於分析師預估的0.49美元。這反映出即便營收成長依舊,利潤能力卻受到壓縮,可能與公司推動轉型計畫所增加的營運成本有關。
從同店銷售表現來看,全球下滑1%,而美國本土市場下跌達2%,表現遠差於市場預期的0.26%跌幅。其背後主因為來客數減少4%,儘管每筆交易金額平均成長了3%。來客數減少與經濟不確定性、消費行為轉變以及新興咖啡品牌的激烈競爭有關。
在執行長布萊恩·尼可(Brian Niccol)的帶領下,星巴克推動「Back to Starbucks」翻轉策略,聚焦於提升顧客體驗與營運效率。該策略包括簡化30%的菜單、重新引入自助調味區以及導入訂單排程演算法來縮短等候時間。根據初期試點數據,這些措施已改善門市服務速度與顧客滿意度,顯示策略具備正向潛力。不過,外部壓力也不可忽視。星巴克面對原物料價格上漲(尤其是咖啡豆)、供應鏈瓶頸以及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等問題,加上其他新創品牌提供差異化的咖啡體驗,使得星巴克的市佔率面臨挑戰,迫使其必須快速調整策略以維持競爭力。
相較之下,國際市場則展現韌性,包含中國與加拿大在內的市場同店銷售呈現回穩甚至小幅成長的趨勢。這有助於在面對美國市場疲弱時提供一定支撐,突顯星巴克國際化佈局在分散營運風險上的重要性。
在投資市場上,儘管星巴克仍具品牌力,但Q2財報公布後,股價出現明顯下滑,顯示投資人對其轉型計畫是否能有效落地仍抱持懷疑。多家券商因此調整目標價,雖然部分仍維持「優於大盤」評級,但整體市場情緒趨於謹慎。
儘管獲利承壓,星巴克依然宣布每股0.61美元的季度股息,預計於2025年5月30日發放。此舉顯示公司對中長期財務穩健性的信心,也展現對股東回饋的承諾,值得長期投資者持續觀察其現金流狀況。
為呼應消費者偏好的轉變,星巴克也積極進行產品創新,包括推出更具機能性的瓶裝飲料如 Frappuccino Lite,以及更強調個人化的高端飲品體驗。這些策略目標是強化品牌價值、吸引對品質與健康更講究的消費族群。
營運面上,星巴克大幅調整人力配置,提升門市人員工時並降低對自動化設備的依賴,以強化服務品質與消費者互動。這是針對過去飽受詬病的人力不足與顧客體驗不佳問題,做出的結構性修正。
展望未來,星巴克能否在2025下半年回穩,將取決於其是否能成功執行策略並妥善應對內外部挑戰。初步跡象顯示轉型已有進展,但若要在財務表現上實現根本性好轉,公司必須持續提升營運效率、重新激活品牌力,同時回應市場與顧客的快速變化。對專業投資人而言,後續財報與策略執行成效將是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