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 Dcard 的梗圖創作者 —— 「大學魯四年」。
目前在運輸業做正職,平時喜歡閱讀和下棋。 這是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單純心血來潮,想分享一下自己成為梗圖創作者的心路歷程。
🧠 懶人包整理
- 我在 Dcard 怎麼竄紅?
四處留言蹭流量 + 長期發文不斷試錯 + 演算法眷顧 = 慢慢長粉 - 遇到炎上怎麼辦?
刪文 + 發道歉文 + 讓自己休息幾天、調整情緒 = 繼續創作 - 為什麼現在比較少用 Dcard?
流量變少找不到「共鳴」+現實工作壓力大 - 網路迷因對我來說是什麼?
找到共鳴,展現幽默,讓人們笑出來、感覺靠近。

我為什麼開始在 Dcard 發梗圖?
小時候,我們班的男生有個默契:拿到校刊時,第一時間不是看封面,也不是翻目錄,而是直奔最後一頁。因為那裡有四格漫畫,也就是現在大家說的「梗圖」。雖然畫風簡單、甚至有點粗糙,但每一篇我們都笑得很開心。
那種笑,不只是因為內容本身好笑,而是因為我們懂那個情境、我們一起經歷過。
從那時候我就知道,我很喜歡那種「因為我的創作,讓人笑出來、聚在一起」的感覺。
上大學後,我註冊了 Dcard,本來只是想爬文看八卦,沒特別打算發文。
原本只是想發一些動漫、Vtuber 的討論,結果某次心血來潮做了一張梗圖,意外爆紅, 就這樣,一腳踏入了迷因創作的世界。

開啟創作者模式,也打開了社交圈
還記得我第一次達到 100 個追蹤、可以申請開個版的時候,真的超級開心。
那對我來說就像是創作路上的一個小里程碑。
成為創作者後,我也開始認識一些在 Dcard 上默默耕耘的朋友。
我們會私訊交流、互相留言打氣,偶爾也會分享創作心得。
我才發現:原來這世界上真的有一群人,像我一樣,願意用內容跟世界對話。
經營社群
自從那次發文爆紅後,我開始建立自己的創作系統。
大學時期,我幾乎把所有空閒時間都拿來找靈感、做素材、日更貼文。 我會設定每天早上 08:00 準時發文,如果貼文在 24 小時內沒破 100 讚或超過 5 則留言,我就會刪掉, 為了維持作品品質,也逼自己不斷學習。
我不喜歡碰政治或地獄梗,這讓創作空間受限,也曾多次在創作中不小心踩雷,引發炎上。有幾次真的想過要放棄,覺得好累,但想想: 炎上也許無法避免,那就轉念吧,甚至有時候我們會自嘲。
我在 Dcard 的現況
Dcard 平台如今也邁入第七年,後台越來越繁雜,功能更新變慢,很多創作者也轉移陣地。而我因為現實工作的關係,好幾次被迫中斷創作,後來甚至感到倦怠。 再加上 Threads 等新平台崛起,流量也逐漸外移。
每天打開後台,看著文章只有 100 讚、0 則留言,
曾經的熱情慢慢冷卻,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應該繼續。 整路下來,我從沒接過業配,也沒有把這份技能轉化成收入。 不斷調整情緒、努力撐下去,最後卻發現自己已經喘不過氣。
所以,我把重心放回現實生活,放慢腳步,也開始重新思考創作的意義。
對於網路迷因看法
核心特徵為有著高度共鳴或反差並具有可套用性,可以透過圖片或影音像病毒般傳播,存在的意義無非是抒發情緒、建立認同感以及對社會的批判。
結語
經營迷因帳號這件事,看起來只是搞笑,但背後其實是創作、共鳴、被看見的渴望。
每一張圖背後都有一點生活觀察、一點累積的情緒。
謝謝每一個曾經停下來看的人。創作還在繼續,而我也還在學著怎麼把「幽默」具體變成一種人們之間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