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財經皓角-25.05.01
**美股自4月中旬起震盪上行,曾因利空一度下跌,道瓊一度跌800點,但在美中釋放緩和訊號後尾盤翻紅,最終上漲141點。
*美股四大指數皆在月K留下長下影線,顯示止穩跡象。台股也留下近3000點的下影線。*台股4月外資僅小幅賣超613億,相較3月賣超4000億,顯示股災主因是內資與融資信心潰散、散戶自亂陣腳。
**美國Q1 GDP年化季增率為-0.3%,雖略低於預期(-0.2%),但遠優於亞特蘭大Fed原估的-2.7%。
*GDP萎縮主因是進口激增,與消費帶動不同,這次是因企業搶在關稅開徵前囤貨,非實質消費增加,造成數據短期失真。
*出口無大減少,進口過高導致GDP拖累幅度達-4.83%。
**美國Q2與全年GDP展望與評估。
*若囤貨潮主要集中於3、4月,5月後若進口減少,GDP將回歸消費表現,有望Q2翻正。
*若企業仍疑慮協議失敗而持續備貨,則Q2也可能為負,但預期Q3、Q4回升。
*全年GDP預估仍正值,除非爆發系統性風險,2025年不太可能陷入衰退。
*個人消費年化後仍有1.8%,投資因FDI政策支撐達1.34%。
*政府支出貢獻僅0.25%,顯示GDP不再靠政府拉抬,為健康現象。
*庫存變動+2.25%,顯示企業為對應關稅而積極備貨。
**黃金與股市的長期資產績效比較。
*自2020年以來,黃金累積報酬率正式超越S&P500,突顯市場避險需求與美元貶值壓力。
*4月的波動率為疫情以來最大,VIX指數曾高漲,MOVE債市波動指數同步上揚,呈現市場短期避險情緒濃厚。
**美股科技七巨頭大跌與高估值有關,非關稅直接衝擊。
反之,製造業才是首當其衝產業。
*若不熟個股可用SPY追蹤整體市場,但仍看好科技產業的生產力成長趨勢,長期可布局QQQ、SOXX等被動型ETF。
*主動型ETF面臨基金規模小、經理人風險大,長期不如被動型穩定。
**川普於4/30貼文將股市表現歸咎於拜登,反觀1/29股市創高時又自稱是川普的市場,展現政策說法的雙標與混亂。
*目前川普上任以來已簽發150條行政命令,其中有1/4是在撤銷拜登任內法令,說明其執政核心部分仍為政治反制與前朝清算。
**關稅戰未來演變方向與預期調整。
*若依4月9日所啟動的90天緩衝期推算,未來各國面臨的關稅平均落點會在10–20%,而中國可能高達20–50%。
*若關稅課到50%,幾乎等於斷絕貿易,中國製造商最多承受30%關稅,50%為紅線。
*川普可能會藉由談判「順水推舟」下修部分關稅,達成他想要的條件後,降到4月2日宣布的關稅水準以下。
*拜登政府時期的行政命令大量遭到川普撤銷,川普的策略並不固定,往往仰賴幕僚(如貝克森特)來修飾、理性化政策,市場對幕僚說法的反應較溫和。
**GDP數據失真與市場反應,降息預期重新升溫。
*因進口囤貨造成GDP短期下修,市場並未過度驚慌,反而引發聯準會降息預期重新回升。
*若關稅協議有解、PCE下降、GDP基期降低,則三種效應(經濟反彈、不確定性下降、聯準會順勢降息)將推升市場氣氛。
*市場原先期待2025年降息五碼,後來回落至三碼,如今又升回約四碼的水準。
*核心PCE年增率降至2.6%,月增為0,低於預期,物價壓力趨緩。
**通膨結構拆解,非耐久財價格下跌是主因。
*非耐久財(如能源、天然氣)價格持續下滑,是PCE下降的主因。
*若能源與原物料價格持續低檔、關稅導致通膨無法升溫,聯準會更可能啟動降息。
**GDP下修反而壓低基期,若Q3、Q4正常表現,年增率會被放大,市場會解讀為經濟復甦強勁。
*若市場在Q3看到「經濟回升+聯準會降息+關稅戰緩和」,將形成強烈利多共振。
*景氣拐點並未在4月發生,
從2022年起的擴張週期將滿三年,下半年真正壓力點是去化上半年囤貨與經濟自然修正。
*GDP變差未必是壞事。GDP下滑原因是進口增多,反映消費強勁。若進口減少、GDP短升,反而可能意味消費疲弱。
*投資人常陷於只在經濟好的時候進場,導致總是買在高點。
*基金套牢常見原因:只在好景氣時投資,卻未認知高基期的風險。
*所有數據都是為你的投資邏輯服務,關鍵在於是否有穩定的核心思想與週期觀。
**聯準會縮表:樂觀看多者視為經濟轉強、悲觀看空者視為資金退潮。
*避免只聽想聽的、信想信的,要培養能辨證的視角與週期敏感度。
**台灣Q1 GDP年增5.37%,為近四季新高,去年同期基期已高(6.64%)仍能維持高增幅。
*出口暴增、外銷訂單強勁,受惠於美國企業囤貨需求。
*民間消費穩健,國人在國內消費年增0.28%,海外消費年增高達18.46%。
*政府消費年增僅0.53%,經濟成長非依賴政府支出而是出口與民間消費。
*海關出口值、外銷訂單、工業生產指數等指標皆處高位。
*雖然部分燈號回落,但主因是年增幅基期墊高。
*M1B大幅收縮,反映央行仍處緊縮政策,資金偏緊。
**央行理監事會議摘要:對GDP樂觀,但關注不確定性。
*央行原預估全年GDP成長3.05%,但關稅戰影響導致市場預估分歧(1%~3%)。
*多位委員傾向加強房貸緊縮,以壓抑資產價格過熱。
*Q1房價有鬆動跡象(2~5%跌幅),但交易量低、體感不強。
*房市進入量縮期,預售屋跌幅明顯但感受有限,實質體感需等下半年。
**台灣房市觀察:資金輪動、人口流動與市場信仰。
*人口流出可解釋為鄰居品質提升、人口流入則為剛性需求。
*目前游資未撤,但股市與房市皆見抽手現象。
*台灣內資在ETF與房地產之間輪動,股市修正時房市變得有吸引力。
**台積電海外投資的隱憂。
*重點不在政治風險,而是國內投資動能遭排擠。
*若台積電資金流向美國,將影響未來在台投資力道。
**供應鏈轉移難題:台商與中國綁得太深。
*蘋果供應鏈中,台商仍有284家在中國,明顯未成功撤離。
*印度取代中國的進度緩慢,對鴻海造成壓力。
*川普若推高關稅,轉移時間太短,台商難以應對。
**美國科技巨頭Q1財報亮眼,支撐全球資本支出。
*微軟Q1營收年增13.3%,Azure年增33%,帶動盤後股價大漲8%。
*Meta調升全年資本支出至1190億美元,盤後大漲近6%。
*雖然元宇宙部門虧損,但活躍用戶上升、廣告收入穩健,支撐整體表現。
*科技巨頭憑藉產品綁定與網路效應,築起深厚護城河。
**總結與未來展望:下半年景氣風險壓力浮現。
*上半年景氣強勁,主因外銷訂單表現強勢。
*下半年反而需關注實體景氣轉弱風險。
*庫存循環進入尾聲、牛市第三年接近高點,可以保留現金以應對藍燈投資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