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Note]20 - 新台幣:19個標準差的事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篇寫於台灣央行行長楊金龍的記者會(2025年5月5日)之後

根據MUFG(三菱日聯)的看法,從上週五(2025年5月2日)以來,新台幣vs美元的強力升值,可以被視為是"19個標準差的事件";意味著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新台幣匯率就這樣從不到一個月前的33.25左右,短短的幾周內(甚至絕大部分的漲幅發生在最近兩個交易日),來到29左右(5月5日晚上21:00左右,見下圖一)


圖一: 美元兌新台幣匯率

圖一: 美元兌新台幣匯率

誠然,如果我們觀察過去20年來的台灣央行歷史,從彭淮南到楊金龍總裁的時代,新台幣的匯率一項都"相對穩定",在國際大環境和流動性的衝擊下,不可避免的一定會出現一段升值或貶值;但是在短短幾個交易日內出現如此大的波動,的確是筆者記憶中從未有過的。

而在今天,台北及元太外匯市場總成交金額更飆出43.885億美元的驚天巨量,成交量創史上第3大。實體銀行通路以及網路銀行更是災情重重,我自己在使用的中國信託網銀持續卡住,而在網路上許多人也都表示網路銀行也無法登入。

央行在今天下午四點半也緊急召開記者會,並發布了新聞稿說明新台幣匯率大幅波動的原因,原因如下(見下圖二),相信各位應該也都看過了,就簡單在此留個紀錄而已。


不過這當然不是今天文章的重點,畢竟作為一個基層金融從業人員、市井小民,是絕無可能影響央行決策的,我所能做的也就是過幾天新台幣匯率更加強勁的時候換換美元、日幣,出國玩的時候可以多吃幾碗拉麵、多喝幾杯咖啡。

但對於台灣的金融機構就遠遠不是這樣了。根據Financial Times文章指出,台灣擁有達1.7兆美元的海外資產,這包含了壽險(大約1兆)、銀行、投信ETF以及央行外匯存底、退休金等。簡單來說,如果新台幣在短期內大幅升值(而缺乏足夠的匯率避險),那麼光是10%的匯損,大約就是5兆新台幣。(見下圖3)



一般來說,對於大型的跨國企業跟壽險來說,我們總是期待他們有萬全的準備去做匯率避險,然而考慮到外匯的避險成本其實相當高昂,而在近期金融市場波動較大的情況之下,避險成本在4~5%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投資在美國投資等級的公司債,在"完全匯率避險"的情況之下,避險成本就會吃掉大部分的獲利。

各家公司的外匯避險做到甚麼程度,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絕對不會100%避險,而就算是50%的避險程度,對全體壽險業的海外資產來說,也是4-5000億美元的曝險部位...10%的台幣升值,大約也是1.2兆新台幣的影響;而壽險業全體的外匯準備金截至今年二月為止大約是2300億新台幣,這也是這兩天龍頭金融股(尤其是有壽險entity)的公司跌幅特別明顯的原因。


而顯然,在台灣面臨和美國政府談判的當下,央行這時候對匯率能做的其實也相對有限了。畢竟有很多事情是只能做、不能說,而在特別的時候,有些事情更是不能做也不能說的。


-----------------------------------------------------------------------------------------------------


網路上這幾天已經有不少的文章在分析匯率波動對台灣(出口導向經濟體)的影響了,有一派的說法認為新台幣匯率升值代表國際資金、熱錢湧入,而資金的湧入帶來的是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價格飆升,可能還有一波繁榮可以期待;我不敢肯定這一定是錯的,但這建立在三個前提之下:

  1. 國際流動性充沛 (也就是美國聯準會在大開閘門放水),類似2020-2021年的狀況
  2. 經濟基本面非常強勁(也就是經濟很好、企業或是台灣資產有這個價值)

以及 3. 有匯率升值的預期,但並非一步到位的升值。


那們我們來一一檢視這個條件,首先是國際流動性的部分,目前聯準會仍然在QT(量化緊縮)的進行式,動作是有所減緩,但大方向仍然是在收回流動性。而本週的FOMC會議降息的機率也不大,在美國可能面臨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的前提之下,聯準會也不敢貿然的大放水,這部份我們還是要打個問號。

而第二點就是更大的不確定性了,川普進行關稅戰的當下,全球經濟基本面(或是說總需求)會是好的嗎? 台灣本身的企業的競爭力呢? 台灣資產一直以來都面臨一定程度的地緣政治的折價,而在川普MAGA的意願下,如果半導體產業鏈慢慢的離開台灣、落腳美國,那台灣資產的吸引力還有那麼高嗎?

而第三點則要細節討論匯率升值的"速度"。舉例來說,新台幣匯率花了一年的時間從33升值15%到28,在這段期間中,外資可以慢慢地用33、32、31、30的價位買入新台幣,並且將之投入到新台幣計價的各類資產當中;因此這個金額可能較大,也更有機會去買入較多的台幣資產。

但如果今天新台幣是這種"一次到位"式的升值呢? 一個月前新台幣匯率在33左右,而到今天晚上已經來到29左右,縱使出現像今天單日43.88億美元的交易量,就算全部都是外資匯入想要買台股好了,也不過是1300億新台幣,相信大家簡單比對一下2025年第一季外資在台股市場的"淨賣出": 5896.86億元就可以知道,這之間比例的差異。

而更有可能的則是換個角度想,外資佔比達8成的台積電,對外資來說,在33的價位換回美元划算,還是在29的價位換回美元划算?

不過這也不完全是壞事,畢竟站在央行的角度,防範可能的資產泡沫也是一個重點,"一次到站"式的匯率升值有助於減少國際熱錢炒作的可能性,從而避免了可能的資產泡沫,但如果新台幣是處在一個被"高估"的狀態,那麼資本的外逃就會衍生新的問題。

------------------------------------------------------------------------------------------------------

從歷史經驗來看,在1980年代後期新台幣經歷了一波明顯的升值(就是大家所記得從40升值到25的這個階段)。從今天回頭看,新台幣升值在中長期促進了台灣經濟結構的升級調整。廠商加快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台灣高資本密集度產品出口比重從1987年的22.35%上升至1991年的29.81%,而低資本(高勞動)密集度產品比重則大幅下降。高附加值的電子、半導體等製造業也成為重點。此外,服務業在此期間快速擴張,對GDP的貢獻提高,新台幣的升值也被被視為80年代後期經濟轉型的重要契機。

在升值壓力下,台灣政府與央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在國際壓力下允許新台幣升值,放鬆對匯率的管制,減少外匯存底對美元的買入干預,以順應市場力量;另一方面,為降低升值對出口的衝擊,政府配套推行出口退稅調整、關稅減讓等政策,鼓勵廠商提升產品附加值。而在1989年4月起放寬外匯管制,便利資本適度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新台幣的升值壓力。財政政策則加大了對產業升級的財政與金融支持,例如提供研發補助、低息貸款,幫助出口企業提高生產力,以在匯率升值的新環境中保持競爭力。

而如果作為對比,從今天的情況來看,短期內台灣的狀況的確是不容樂觀,新台幣的快速走升短期內會直接對金融機構、出口商馬上造成衝擊,獲利的下調勢必將影響台股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動能。另外一方面,在一次性的升值情況下,如果"新台幣匯率繼續升值"並未在市場成為預期,那麼對外資或是國際熱錢來說吸引力反倒有限。

從國際政治的趨勢發展來看,美國從離岸外包重新回到美國生產、美國製造趨勢似乎難以抵擋,有別於35年前,台灣透過匯率變動汰弱留強將低毛利的產業外移到中國大陸,台灣本土大力扶植高附加價值的半導體電子產業,如今的台灣面臨的挑戰是更加嚴峻

在地緣政治主導下的匯率波動,我們難以猜測滿足點/目標價,作為對比,考慮到最近美國其他貿易夥伴歐元、日幣分別一度來到1.15以及140的價位,在這價位之下大約是升值13%左右,那麼作為對比新台幣升值到28.5-29的價位或許是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然而,如果日幣升破140的關鍵價位(下圖四),直奔128而去,那麼我們就無法排除新台幣出現26、甚至25價位的可能性;但以目前來看,機會或許相對較小,這也需要聯準會實際的降息放鬆貨幣政策才會出現。

圖四:日幣140兌1美元具有多重技術線上的意義

圖四:日幣140兌1美元具有多重技術線上的意義


無論如何,川普執政下總是充滿驚奇,作為投資人,分散資產配置、減少槓桿比例,才能好好的度過這段混亂時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olu-avatar-img
3 小時前
//acortar.link/lvl6qN //acortar.link/bCFMqZ //acortar.link/1eWrBE //acortar.link/3NVWuP //acortar.link/yV8HTE //acortar.link/s7GV2g //acortar.link/bMNhGV //acortar.link/xVCbej //acortar.link/IbdEMz //acortar.link/Gi5sAt //acortar.link/GT2Hj4 //acortar.link/vcPyep //acortar.link/lyq8sr //acortar.link/xZddwS //acortar.link/DqCNfq //acortar.link/i3tWT4 //acortar.link/i5Mj8L //acortar.link/InwWVr //acortar.link/BGiX78 //acortar.link/Nd59I4 //acortar.link/cr74hN //acortar.link/SCrKRO //acortar.link/MkSSkp //acortar.link/1i33gv //acortar.link/vM3B4a //acortar.link/qVrBgc //acortar.link/Yq70s8 //surl.li/aazppf //surl.li/xdfofz //surl.li/btcazb //surl.li/byzytv //surl.li/zfuyda //surl.lu/fyguer //surl.li/aluzuk //surl.li/ttqogo //surl.li/gaedeu //surl.li/lnfqml //surl.lu/okwiho //surl.li/tywwwr //surl.li/zduqhp //surl.li/qxxauo //surl.li/wvwxjb //surl.li/dsvcue
avatar-img
Investmur的沙龍
2會員
5內容數
投資碎碎唸 不時在Threads上發表最新市場想法 並每週在Vocus和Medium平台上更新深度長篇市場看法
Investmur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儘管歐元短期內還無法取代美元的儲備地位,但在美國例外論已開始動搖。歐元和歐系資產有機會成為資產配置的另一個選項,長期來看,歐洲出現了許久未見的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支持,中長期將支持市場重新訂價。歐股中的國防工業、清潔能源與基礎設施為政策最大受惠者。歐元和歐債有望在全球外匯存底配置的重分配中,擴大其佔比。
Thumbnail
2025/04/19
儘管歐元短期內還無法取代美元的儲備地位,但在美國例外論已開始動搖。歐元和歐系資產有機會成為資產配置的另一個選項,長期來看,歐洲出現了許久未見的結構性改革和財政支持,中長期將支持市場重新訂價。歐股中的國防工業、清潔能源與基礎設施為政策最大受惠者。歐元和歐債有望在全球外匯存底配置的重分配中,擴大其佔比。
Thumbnail
2025/04/19
(2022/9/25) 儘管我們在情緒面看到非常悲觀的AAII散戶指數、BofA Global Fund Manager Survey 機構投資人也相當悲觀,加上看來相當超賣的短期技術指標 - 然而無論是估值、波動度、獲利預期乃至於跨資產的波動度和相對價值,風險性資產的進一步修正是迫在眉睫的。
2025/04/19
(2022/9/25) 儘管我們在情緒面看到非常悲觀的AAII散戶指數、BofA Global Fund Manager Survey 機構投資人也相當悲觀,加上看來相當超賣的短期技術指標 - 然而無論是估值、波動度、獲利預期乃至於跨資產的波動度和相對價值,風險性資產的進一步修正是迫在眉睫的。
2025/04/19
隨著川普的想法和目的越來越清晰,我們有望看到"囚徒困境"中最完美的互利解(中國除外),這代表不確定性已經來到峰值,那麼風險性資產將有望迎來數日、或數週的反彈。就算關稅戰進一步擴大,已然緊繃的流動性也會在下跌後觸發聯準會介入,因此對左側交易者來說是布局的好時機。但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是在上升的。
Thumbnail
2025/04/19
隨著川普的想法和目的越來越清晰,我們有望看到"囚徒困境"中最完美的互利解(中國除外),這代表不確定性已經來到峰值,那麼風險性資產將有望迎來數日、或數週的反彈。就算關稅戰進一步擴大,已然緊繃的流動性也會在下跌後觸發聯準會介入,因此對左側交易者來說是布局的好時機。但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是在上升的。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