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會投資的人,會願意把自己的壓箱本事教給你嗎?」
答案是:多半不會。因為他們明白,知識與策略是長年經驗的累積,輕易示人,不只可能被誤解、濫用,還可能失去原有優勢。
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即使他告訴你了,你也學不會、做不到。這篇文章整理自巴菲特1998年在佛羅里達大學的經典演講,並參考投資人段永平的觀點,帶你理解投資的本質,其實是一種人品與習慣的修練。
一、投資自己,改變習慣才是根本
巴菲特問學生:
「如果你必須投資班上某位同學,未來收益歸你,你會選誰?」
答案通常不是IQ最高的,而是那個讓人願意幫助他、與他相處舒服、樂於助人的人。
相反的,如果你要放空一個人(賭他失敗),你不會選最笨的,而是那個讓人「看了就煩」的傢伙。
人與人最大的差別,不在天賦,而是習慣與人品。
✅ 從現在開始養成這些習慣:
- 說話讓人舒服
- 願意幫助別人
- 為他人創造價值
這些都是能讓你走更遠的投資。
二、選對市場,才有體面的報酬
巴菲特說:「選對市場,比選對股票重要。」
他不投資日本市場,原因是企業平均報酬率太低,即使利率低、風險小,他也不碰。
「這就像撿煙屁股來抽,你可能抽得到,但不衛生、不體面,風險還大。」
巴菲特選的是「能長期耕耘、資本報酬率高、有經濟護城河」的市場與公司,而不是撿便宜貨、賭反彈。
🧭 啟示是:
- 別在錯的市場耗盡心力
- 別用短線思維,去參與一場長期博弈
三、不為了不需要的錢冒風險
巴菲特講過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故事。這家公司充滿天才、諾貝爾得主,卻因為高槓桿失敗收場。
他說:
「如果你一年可以穩穩賺1.1億元,為何要冒險去賺1.2億元?這0.1億可能不會讓你更幸福,但風險卻可能讓你一無所有。」
他比喻這種行為為「賭命輪盤」:
一把左輪手槍,裡面放一顆子彈,轉一圈後對著自己開槍。中槍機率雖小,但結果是毀滅性的,這樣的風險,根本不值得承擔。
⚠️ 投資最關鍵的原則是:不輸錢,比賺錢更重要。
結語:投資是一場修煉,不是一場技術賽
從今天開始問自己三個問題:
- 我今天有沒有做一件「照顧別人」的事?
- 我今天的投資,是出於貪婪或恐懼嗎?
- 我今天的選擇,是否對自己長期有價值?
你會發現,投資不只是理財,更是一場對人性、習慣與心性的鍛鍊。
📌 所以說,真正的投資,不是技巧,是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