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龜山,給人的第一印象多半是科技園區、工業聚落與密集住宅,但只要走進那些交錯的小巷,一切喧囂仿佛被牆壁擋在了外面。這裡沒有明顯的觀光標誌,沒有攝影打卡景點,有的是日常——純粹、無華、卻極其真實的日常。
一條寬度勉強容得下一台車的小巷,兩旁是三層樓的老公寓,鐵窗外掛著盆栽與曬衣架,內衣、運動褲與卡通圖案的毛巾在風中搖曳,像是城市的體溫在晾乾。巷口轉角處有一家雜貨店,鐵皮屋頂下擺著舊冰櫃、飲料箱和老闆的摺疊椅。他坐在那兒,一邊看報紙一邊喝茶,不急不徐,仿佛這個小巷裡的時間,只為他一人流動。
巷尾是一所國小,放學時孩子們背著書包奔跑出來,笑聲劃破空氣,有的直奔回家,有的停在路邊玩跳格子或紙飛機。幾位媽媽蹲在騎樓下閒聊,話題從小孩功課講到晚餐要煮什麼,偶爾笑聲一響,整條巷子像被陽光灑過一樣溫暖。這裡沒有城市的光鮮亮麗,卻有生活本身最真實的氣味。鐵門聲、機車引擎聲、小狗吠叫聲、鄰居問安的台語,都構成一種微小卻深刻的節奏,讓人想起,都市不只是高樓與捷運,更是這些藏在巷弄裡,一代代人默默耕耘與生活的縫隙。
桃園龜山的小巷,像城市的側影,看似不重要,卻支撐著一座城市最柔軟的部分——那些不為人知的日常、熟悉的鄰里,以及未被遺忘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