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追求更強,卻忘了成長本身,也是一種權力的試煉。
最近剛看完《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在此之前也從頭把《鬼滅之刃》所有動畫看完,覺得非常對我的胃口,但這主題跟怪獸科技公司談策略、說人性有何關聯呢?
幾天前腦洞大開,想到之前想做一個關於解析《權力的 48 法則》主題,剛好可以完美契合《鬼滅之刃》,因為這部以「鬼」為題的熱血動畫,其實也在講「權力」與「人性」。
成長的另一面:控制慾的進化
我們常說要變強、要成長、要掌握主導權。但在這個講求 KPI、效率、競爭的時代,我們都在變強,但強到某個程度以後,你還是你嗎?我們是否也在不知不覺間,變成了「鬼」?你愈想掌控,愈容易被權力反噬。權力,永遠在測試人性。
鬼代表的是極致效率、人代表的是低效但有意義
《鬼滅之刃》的世界觀設定在日本大正時代,人類與吃人的鬼共存。有一群人類獵鬼者組成「鬼殺隊」,他們使用「呼吸法」讓身體強化到超越常人,對抗一個幾乎不死、能創造無數手下的存在:鬼王「鬼舞辻無慘」。

無慘看起來像個優雅的貴族,但他的內心,充滿一種極端的控制慾。他害怕死亡、害怕背叛,所以他用自己的血控制部下,讓所有鬼都必須臣服於他,只要有人背叛,他能立刻透過血液瞬間殺死他們。
這動漫表面上是一部打鬼的故事,但如果你仔細看,它同時講的是人類在追求變強、變快、變完美的過程中,怎麼一步步,走向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而且,無慘也幾乎完美地印證了《權力的 48 法則》裡的所有陷阱,還有人性最原始的慾望,害怕失去。無慘他掌握一切、控制一切、害怕失控。他的每一條行為,都是權力法則的實踐:不被挑戰、製造恐懼、操控下屬。
但他最終敗給的,不是更強的敵人,而是人性。
無慘管理學:強人領導是成長期必要之惡
在《權力的 48 法則》第一條就寫著:“Never outshine the master.”
「永遠不要蓋過上司的光芒」這句話,你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我們或多或少都在公司裡見過這種人,明明部屬做得不錯,主管卻不高興。那一刻,他覺得自己的「權威被威脅」。
《鬼滅之刃》的反派鬼舞辻無慘,就是這樣的人。無慘最怕的,就是有人超越他。任何比他強的下屬都會被除掉。他瞧不起任何人,包括人類,也包括他用自己的血所製造出來的十二鬼月(鬼)。他打造了一個「血的階級制度」,每個部下(十二鬼月)都靠吸食他的血獲得力量。
血的階級制度:效率與恐懼的完美結合
在他眼中,自己是永生的、最聰明的,而所有的鬼都只是用來達成他「尋找彼岸花」使命的消耗品。這種模式在企業生命週期的初期,也就是強調生存的階段,往往是極度有效率的。但這樣的體系,會有一個致命問題。
就像許多公司創辦人是公司靈魂,有些領導者害怕團隊比自己聰明,害怕技術突破不是由自己主導。最後,公司內部變成一個「怕出錯、不敢嘗試」的組織。每個人都在「揣摩上意」,沒人敢做決策。
在無慘的組織裡,你找不到任何關於「提攜、提拔、訓練」的制度。他完全推崇強者文化:強者留下來,不強的人什麼都不是。他的 EQ 極差,會因為情緒不滿,殘暴地將無能的下弦鬼全數殺光。
但權力的本質是掌握主導權,讓對方轉攻為守。想做到這點,必須控制情緒,絕對不讓自己憤怒沖昏頭。但他反而削弱了下旋(中階主管)的戰力,導致他喪失了對組織結構的理性控制,埋下失敗的種子。

不過其實無慘利用自己的血與力量,驅使部下(鬼)替他執行任務,而自己則保留實力,本身就是一種權力策略的體現。這呼應了權力法則中的一條重要策略:利用他人的成果來達成自身目標。因為如果你什麼事都想自己來,只會把自己累死,保留實力並利用他人的成果,才是明智之舉。
他會故意讓十二鬼月不知道何時被處罰,用不穩定來創造依附。人不怕懲罰,怕的是「不確定」。敗者能留下來的,你必須夠強(像是大哥打得要死要活,結果因為天亮逃走的猗窩座)。
但這樣的系統,只能讓人服從,不能讓人創造。當所有人都為了「不被殺」而努力,創新就死亡了。這種文化導致了無慘組織內部充滿競爭、彼此猜忌,完全缺乏合作。
無慘讓所有人相信:「只有依附我,你才能活下去。」在現實世界裡,這就是「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對比,也是關於系統文化與人治文化的對抗。無慘像舊時代的企業帝國,本人強大無比、永生不滅,卻奉行絕對極權的人治文化。無慘的強勢領導(如同強勢領導者 Steve Jobs 或 Elon Musk) 在新創期對生存極有助益。
但當組織想要長久永續經營時,僅僅依靠人治會變得非常脆弱。一旦核心強人(無慘)倒下,整個組織就會缺乏彈性與韌性。
孤立,是一種慢性死亡
無慘的結局,也印證了法則 18:「不要築起堡壘保護自己」。將自己鎖進堡壘的人,將再也接觸不到權力的來源、聽不到來自各界的消息。高牆不會保你平安,而是會阻絕所有與生活相關的必要知識。你必須將自己放在「凡爾賽宮的正中央」,讓所有活動都圍繞著你打轉。
反觀無慘長期藏身於人類社會,不讓任何人靠近。他以為孤立能帶來安全、能活得更久,結果反而喪失了情報、連結與警覺,無法察覺鬼殺隊體系的成長,也失去了綜觀大局的能力。
在權力遊戲裡,孤立是最危險的。許多企業領袖在權力巔峰時與現場脫節,最後在資訊泡泡中做出錯誤決策。「孤立,是一種慢性的死亡。」無慘的滅亡,並不是因為他不夠強,而是「沒人敢告訴他真相」。

當然,儘管無慘統治了千年,但在權力鬥爭中,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未能徹底殲滅敵人。古老的智慧告誡我們,要斬草除根。倘若對敵人心懷寬容,敵人不會因此少恨你一分,反而會變得肆無忌憚,並有餘地制定復仇計畫。就像項羽實力更強,但正是因為想正面迎擊這個可敬的對手劉邦,不願斬草除根,給了劉邦崛起的機會,最終走向了滅亡。
回到鬼滅,無慘雖然壓制了鬼殺隊長達千年,但沒能將這個組織徹底消滅,讓鬼殺隊得以在低谷中持續穩健地成長。不過還是幫無慘模式說句話,雖然殘酷,但它體現了極端效率。對於某些想在職涯初期快速成長的年輕人來說,跟在無慘型強人老闆身邊,雖然過程痛苦、壓力爆表,但這種高壓、極致的要求會逼迫人用最快速度去吸收、進化,反而能快速變強。
鬼殺隊領導學:柱的開源與信任領導
在無慘的對立面,是「鬼殺隊」的核心戰士們,他們被稱為「柱」。他們雖效忠同一組織,卻各自獨立、彼此尊重,這正是與無慘體系最大的對比。有人用熱情領導,比如「炎柱」煉獄杏壽郎;有人用冷靜守護,比如「水柱」富岡義勇。
煉獄杏壽郎,是那種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領導者。在戰場上,他總是第一個衝出去、最後一個退下來。他以身作則,成為他人的信念。

「心中的火焰,永遠不滅」這句話很熱血,也呼應亞馬遜的領導原則「Leaders are owners」。領導者不是命令別人,而是對結果負責。煉獄的信念感,讓他即使在死亡時仍激勵他人。
而另一位「水柱」富岡義勇,他不擅長表達,但從不違背原則。他看似孤僻,其實最懂「邊界」。他知道變革需要節奏。太快,會讓組織崩解;太慢,又會被淘汰。富岡的存在就像是企業裡的「守門人」角色,確保每一次改變都在「可承受的風險」內。
無慘靠恐懼統治,柱們靠信任連結——這兩種權力的結構,就是「極權系統」與「開源組織」的差別。能力固然重要,但支撐強大領導者的,是心志與價值觀。你可以透過制度打造效率,但只有透過信念,才能讓人願意留下。
主公組織學:能示弱的人,才是掌控局面的人
那其實關鍵黑馬,恐怕是主公大人。產屋敷耀哉就是看不見的體系設計師。產屋敷耀哉本人連無慘都覺得弱的可笑(所以最後才會站在那裡聽他講那麼久)。體弱多病、無法戰鬥。從表面上看,這是致命的弱點。
然而,權力策略的哲學告訴我們,刻意展現自身弱點,其實是一種高效且巧妙的權力遊戲策略。刻意讓他人的光芒蓋過你,正代表你依舊是掌控局面的那個人,且不會成為對方不安感的受害者。

此外,產屋敷的權力風格是「集中的集權」,他擁有最終決定權,但允許大家在柱合會議中表達意見、討論甚至爭吵,這與無慘的「極端極權」(我說了算、閉嘴)完全不同。這種作法讓組織不易陷入資訊黑洞,並使權力像水一樣隨時變換型態,難以捉摸。
也就是,不輕易透露自身行為背後的目的,最好讓他人摸不著頭腦,當他們不知道你想攻擊哪裡,就不知道該如何防禦。要引導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走愈遠,還要故布疑陣,等他們發現你的真實動機,一切都為時已晚。
像是《柱訓練篇》結尾無慘親自上門,來找主公產屋敷。乍看之下,是無慘掌握主導權:他強大、他永生、他以為只要動手,就能把這個「脆弱的人類」抹去。但事實上,這一切都在產屋敷的計算之內。他明白,讓對手主動來找你,比你主動出擊,更能掌控局勢。因為當你能讓對方不得不來面對你,你已經贏了。
產屋敷並不是用暴力取勝,而是用時間、用心理戰。他看穿無慘的恐懼那個害怕失控、害怕未知的心。他以「病弱」之軀,讓對手以為自己在進攻,其實迫使無慘主動踏入他設下的陷阱。權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讓一切發生,看似自然、卻全在掌控之中。

而且他打造了一個極其強大的營運體系。這個體系即便訓練慢、耗時,但用現代的管理學眼光來看,根本就是一家運作超順暢的上市公司。
- 人才培育與晉升:鬼殺隊擁有嚴謹的流程。從一開始一對一的導師制度(鱗瀧師傅教導炭治郎)、嚴格的最終選拔、要在「藤襲山」撐七天,再到由最強的「柱」分門別類負責的高階特訓。這套制度甚至比許多現代公司做得都要好。晉升管道也非常明確,要殺 50 隻鬼或擊敗十二鬼月才能成為柱,目標清晰,就像企業的 KPI。
- 情報與後勤:他們建立了完整的通訊系統,包括每位隊員專屬的鎹鴉,後勤系統「隱」則負責人員、物資和情報的運送。特別在保護刀匠村這個核心資產時,他們甚至採用了多節點運輸來保密,確保沒有任何一個後勤人員能完整知道機密位置。
- 醫療與研發:蝶屋負責醫治、復健甚至提供情緒價值與心理輔導。而刀匠村則如同專屬的研發與製造部門,像是鋼鐵塚先生專門負責炭治郎的日輪刀,擔當產品經理的角色。
產屋敷正是透過設計這些複雜而精細的流程與制度,將鬼殺隊這麼多人維護得很好。雖然速度較慢,人力補充不易,但系統的韌性卻讓他得以穩健地持續成長上千年。
錢之呼吸:善良不能當飯吃
不過鬼殺隊能維持這麼龐大且嚴密的組織運作,大人學說得很好,就是錢之呼吸。產屋敷家族的財力,是支撐整個組織運作的基石。

權力策略告誡我們,憐憫與感恩是脆弱的繩索,稍一拉扯就會斷裂。就像鬼殺隊還容忍一個不確定性變數,就是容許半人半鬼的禰豆子,雖然展現了人性,但也為組織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天知道他真的能變回人?)。尤其歷史教訓提醒我們,一旦你開始與敵人共情,無法狠下心消滅他們,你的下場就會和項羽一樣。
能堅韌持久的,是互利的繩索。產屋敷提供的是穩定的資源、晉升的機會、生活和發展的需求。他訴諸隊員的自身利益。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心地善良、建立溫暖環境的組織,必須確認老闆擅長「錢之呼吸」,因為利益,是所有人都能聽懂的語言。倘若是一個心地善良、很會打造大家庭氛圍,但沒有賺錢能力的老闆,最終只會讓員工感到失望甚至怨恨,覺得青春和信任都白費了。
炭治郎的逆權力哲學:不成為另一個無慘
整部《鬼滅》的靈魂主角炭治郎,他一開始只是個平凡少年,家人被鬼殺害,妹妹被鬼化。他沒有仇恨式的復仇,反而選擇理解——連鬼也曾是人。他的故事,不是「變強」而已,而是學會「不讓變強吞噬人性」。可以說是最反《權力法則》的角色。他不計較輸贏、不依附權威,他能看見鬼的前世,理解他們的悲傷、 化解仇恨。

這種能力,其實是一種高階的情緒智慧。他能與敵人共情,但不被對方操控。他學會了《權力法則》的「逆法則」:拒絕成為權力遊戲的一部分。
我們可以用幾條法則來理解他:
- 法則 28:勇敢行動
→勇敢不是不怕,而是帶著害怕仍選擇前進 - 法則 43:攻心為上
→ 他對敵人展現共情,不是軟弱,而是看穿人性動機 - 法則 48:保持無形
→ 他能融合不同呼吸法,快速適應環境。保持無形,就是保持成長空間
我們活在一個「表現等於影響力」的時代。大家都在競爭誰更快、誰更聰明、誰更成功。但炭治郎教我們另一種力量:勇敢不是不怕,而是帶著害怕仍選擇前進。
他學習不同大師的技巧,不迷信權威。他能理解鬼的悲傷,也能守住自己的信念。權力本質是操控他人心理,但炭治郎的哲學是理解他人心理。他選擇不仇恨,因為他知道,恨只會讓你成為另一個無慘。呼應 Satya Nadella 改造微軟文化時說過:「Empathy makes you stronger.」
在炭治郎的世界裡,「幫助別人,其實也在幫助自己。」夜裡的鬼會吃人,大家都在孤軍奮戰,努力地活下來。但炭治郎選擇不只一個人戰鬥,還要去支援別人。他在幫助同伴的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的心志。

有一個角色特別能說明這件事,就是時透無一郎。他是最年輕、最天才的「柱」,冷冷的、孤傲的,總覺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但有一次,他被玉瓶鬼困在水球裡,眼看就要窒息,卻被一個他原本看不起的小鐵救了。
那一刻,他第一次體會到「幫助」與「被幫助」是一體兩面的。領導力的本質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互相成就」。就像經理人不是管理或壓榨,而是要幫助別人成功。當你投資於他人,成功會自然回到你身上。
最後炭治郎最強的地方就是無形。當一個人的特質太明顯,敵人便能攻擊你。能隨意變換形式的權力才能蓬勃發展。無形的權力好比流水或水銀,其形狀會隨周遭環境改變,讓敵人永遠捉摸不透(就像大戰猗窩座那裡,居然沒察覺)。炭治郎的溫柔,其實是對抗權力最難也最強的方式。他能融合不同呼吸法,快速適應環境。保持無形,就是保持成長空間。
可是,當我們把視角從個人轉向整個時代,會發現另一種力量正在悄悄吞噬人性,那就是「無限擴張」。
科技時代無限擴張的詛咒:當企業成不死之鬼
《鬼滅之刃》最動人的地方,不只戰鬥場面好看、角色曲線動人,它也讓我們看見一件事:成長,不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好。
鬼的存在象徵著一種對永生的執念。鬼舞辻無慘最害怕的是「終結」。所以他選擇變成不死之身,並為了延續生命,不斷將他人也變成鬼。

這樣的故事,其實跟現代科技世界沒有太大不同。科技巨頭們,也在追求一種「永生」,靠演算法延長注意力,靠平台壟斷市場,靠併購與擴張消滅競爭,讓自己「永遠活著」。看似理性的「長線思考」,也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詛咒。企業想追求永生,結果卻像無慘一樣,在不斷地複製、吞噬、壯大之中,慢慢失去了靈魂。
這就是長線思考最危險的陷阱,當「永續」變成「不死」,「成長」變成「目的本身」,組織就會像鬼一樣,迷失人性。為了不被淘汰,它們不斷擴張、優化、併購、裁員。
成長,本該是向外擴張的力量,但躲不了的就是它會僵化。
我們都崇拜那些「永遠不會倒下」的公司,但換個角度想,所謂的「不死」,有時候其實就是不肯死。科技巨頭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數據與演算法,卻也因此變得愈來愈像無慘,害怕失敗、害怕變化、害怕死亡。這就是權力的極限,當你擁有一切,最終會被「永遠」這個念頭吞噬。
應對我們內心的「無慘」:控制的反面,是窒息
我們知道「無慘」是故事裡的反派,但如果仔細看,他其實住在我們每個人心裡。那個希望事情照著自己想法走、那個不想被否定、不想輸給別人的聲音,就是我們的「內在無慘」。無慘最大的恐懼,是「失控」,他害怕別人比他強,害怕未知,害怕變化,所以他選擇用「控制」讓自己覺得安全。
他用血來支配十二鬼月,就像我們用規則、KPI、完美主義來支配自己。但控制的反面,不是混亂,而是窒息。他忘了真正能活下來的,不是最強的,而是最能變形的(偏偏他的信念就是穩定)。
所以這裡也給我們的思考是,成長,不是讓自己不死,而是學會適時放手。能主動結束的系統,才有再生的機會;能接受失敗的人,才有改變的力量。又或是鬼滅裡主公最後說的,人之所以無限,就是因為有限,而有限會讓精神延續下去。

在追求變強的過程中,有些人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無慘像是失控的演算法,他能精準計算一切,卻無法理解情感。鬼殺隊能最終勝利,也歸功於一個反直覺的權力法則:利用你的敵人。有的時候,利用敵人的效果會比將其改造成盟友更好。一個沒有敵人的人只會變得懶散,如影隨形的敵人會使我們全神貫注,不敢有絲毫鬆懈。
毛澤東曾表示感謝日本侵華,因為這讓共軍有機會鍛鍊隊伍。毛澤東就像一個「戰略家版本的鬼殺隊主公」。共產黨在初期根本不構成威脅,但他懂得利用蔣介石與日本互相削弱,等對方打到精疲力竭,再一舉反攻。這就是權力法則裡最殘酷卻最真實的一條:「利用敵人比摧毀敵人更聰明。」
鬼殺隊之所以能發展出如此精密、堅韌的系統與文化,恰恰是因為他們長年承受著來自無慘這個絕對強大存在的極端生存壓力。無慘這個最可怕的敵人,在無意之中,反而磨練生出了最終能打敗他自己的力量。
從鬼滅看 AI 時代:保有人性的最後戰役
有個問題很有趣,如果無慘和主公是你的老闆,你會選擇跟誰?很多人下意識會想,誰要去無慘那邊啊,但就如同前面提到的「錢之呼吸」,倘若缺乏,主公大人的鬼殺隊很可能直接團滅。沒有哪一種風格是絕對完美的,不該是二選一,而是得根據生命週期來切換。
- 新創時期:組織最重要的是活下來。此時需要集中權力,由無慘型的強人領導帶頭衝鋒,果斷決策,以最快速度應對變化。
- 穩健發展階段:當公司找到穩健的商業模式,就必須轉向系統化、組織化、制度化,就像產屋敷一樣。因為光靠人治是很難永續經營的,一旦核心人物倒下,個體崇拜的體系就會非常脆弱。
真正的力量,不是控制別人,而是控制自己。這一點,也許正是 AI 時代最該思考的。因為當演算法訓練我們上癮、模仿時,能保持「內在主導權」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
權力是工具,人性是選擇
《權力的 48 法則》讓我們理解人性的陰影,而《鬼滅之刃》讓我們看見光如何穿透黑暗。最終,權力不是壞的,壞的是失去平衡。
但如果我們從更高的角度看,這些故事其實都在說同一件事:「保護自己的最佳策略,就是認清——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法則。」權力、制度、組織文化,都只是在不同時代、不同條件下暫時有效的策略。
馬基維利在《君王論》(The Prince)寫道,一個人若是永遠都想當好人,最後勢必會被壞人扳倒,因此,君主若想鞏固權威,勢必要學習如何不當好人,並視情況運用這項知識,或是不用這項知識。
權力如同金錢,本質上是工具,沒有善惡之分,其意義取決於持有者的選擇與行為。無論是企業,還是我們自己,保護自己的方式,不是建立堡壘,而是讓自己能夠流動。問題從來不是「你有沒有力量」,是你能不能在擁有力量後,依然保有人性。

🤖 怪獸科技公司旗下五大版圖
最懂你的 #科技入門:一起培養在快速變化社會的超強適應力!
🗣️ 節目|怪獸科技公司 Podcast(每週日晚上 9 點各大平台首播)
✍️ 專欄|怪獸科技公司 vocus 沙龍
🎥 影音|怪獸科技公司 YouTube:來賓焦點訪談✖️重點短影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