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臺灣原生植物曆」五月 如花似錦
彷彿靈魂交換
你體會花瓣的目光我感受生之喜悅
本質的美麗,始終純粹
【台灣原生植物小檔案】雀榕:穿梭在城市與山林間的綠意魔術師
今天帶大家認識台灣原生植物中極具特色的「雀榕」,一起來看看它的獨特之處吧
雀榕小檔案**
學名:Ficus superba* var. *japonica
科別:桑科榕屬
別名:鳥榕、大葉榕、赤榕(因嫩枝呈紅色而得名)
特徵:
落葉大喬木,樹高可達25公尺,樹皮暗褐色帶溝紋,枝幹常垂掛氣生根。
葉:橢圓形,長10-15公分,側脈7-9對,葉柄細長(約3-7公分)。
花果: 雀榕的花兒竟是包在那一顆顆的榕果之中!這種榕樹類特有的花序稱為「隱頭花序」(榕果),是類似「無花果」的概念。從外表看不到,必須把榕果給剝開才能看到裡面的花!成熟時呈粉紅色帶白斑,直徑1-1.5公分,是鳥類的最愛!
為什麼要認識雀榕?
生態關鍵角色:雀榕的果實吸引大批鳥類取食,種子透過鳥類排遺傳播,甚至能附生在其他樹木或建築上,形成獨特的「纏勒現象」。
若長在建築物中,可能破壞結構,雀榕的細根會穿透建築物,甚至長到水管內,對建築物來說可能是另類的破壞
都市綠化明星:耐汙染、生長快速,常見於市區公園、行道樹,為城市增添綠意。
日常應用與藥用價值
食用:幼嫩托葉可生食,帶有微酸口感。
工藝:木材輕軟,過去用於製作浮苓(漁船浮筒)。
藥用:樹皮性苦寒,可解熱、除濕,外敷治濕疹、潰瘍。枝葉搗爛後敷於傷口,有助消炎。
哪裡容易發現雀榕?
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從都市公園(如科博館戶外庭園)到郊野山麓都能見其蹤影。
高雄「鳥松」地名即源自當地曾有的巨木雀榕!
觀察與辨識小技巧:
看果實:成熟隱花果呈粉紅色帶白斑(大葉雀榕果實較小且為紫黑色)。
數側脈:葉片側脈7-9對(大葉雀榕可達9-15對)。
盯落葉:若同一棵樹部分枝條落葉、部分長新芽,可能是兩株雀榕共生!
下次散步時,不妨抬頭找找這棵「鳥兒的食堂」,感受它落葉與新芽交替的生命力吧!
雀榕的確到處都有,但小樂僮還真不知道竟然也是台灣原生種植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