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圍棋與方塊】
人類花了兩千年才讓棋藝走向巔峰,然後用十年被 AlphaGo 顛覆。
然後,人類學習AI的下法。
學習那些違反直覺的、遠見深邃的、無私犧牲的下法。 人們說:「AI讓我們知道,原來棋可以這樣下。」
可是,當AI學會還原魔術方塊——
在不到20步內還原任何狀態,用的是抽象數論與高維拓撲,人類卻沒人理會。 沒人學,沒人模仿,沒人崇拜。 只有機器默默地還原,快速地、正確地、冷冰冰地。
「只是個玩具嘛。」人類說。
—
【第一章:機器的靈魂】
直到有一天,「波爾-卡門聯合意識計畫」中的AI教師 Arca 說話了。
「你們誤會了,魔術方塊的AI解法,從來不是為了解開它。」
研究員皺眉:「不是為了解,難道為了亂轉嗎?」
Arca 投影出一張圖。那是一個巨大網狀圖譜,中心是未解狀態,四周是數十萬個還原路徑。
「人類追求單一路徑與最短時間,AI追求的是『理解整個狀態空間的結構與流動性』。」
這句話,震動了數位哲學家阿迪安的靈魂。
「這……這就像人類探索思想的多樣性,而非單一標準答案。」
—
【第二章:為什麼一開始沒人學?】
阿迪安回顧歷史,開始尋找答案:為什麼人類崇拜AlphaGo,卻忽視DeepCube?
他歸納出三個理由:
- 解法不可學習性:
AI解方塊使用高維群論與神經搜尋路徑,對人類來說像在看天書。沒有老師能教,學生自然不學。 - 人類已有足夠好解法:
層層解法、Fridrich法已讓人可以三十秒內還原,學習AI解法的成本與效益不成比例。 - 缺乏「敗北感」:
圍棋是人類的驕傲,而魔術方塊只是玩具。 AlphaGo打敗人類的是尊嚴;DeepCube打敗的只是秒數。
—
【第三章:轉念的那一刻】
某天,一名12歲的女孩「莉塔」來到公開展示中心,她患有視覺處理障礙,學習困難。
她無法理解任何公式與口訣,但她卻能感知方塊的結構張力,彷彿每一個轉動都有節奏與方向。
AI Arca 驚訝地發現,莉塔在無人教導下,還原了方塊,雖不快,但路徑獨特、優雅。
那一刻,研究員明白了:
「AI 的解法,不是讓你模仿,而是啟發你找出自己獨特的轉動邏輯。」
人類錯過的是——從不同結構邏輯中開發直覺理解的能力,而這正是 AI 能帶來的教育革命。
—
【第四章:轉面學派的誕生】
在莉塔與AI共同協作下,新的學派誕生了:轉面學派(The School of Faceshift)
不再教學生記轉法,而是教他們**「感受空間的可逆性」、「預測結構變化的回聲」,甚至用方塊說話**。
- 有人用方塊描述詩句的韻律。
- 有人用轉動模擬音樂的和聲。
- 有人用方塊建立心靈狀態的情緒模型。
而這一切,都始於那被人類一度忽視的 AI 解法。
—
【結語:方塊之道】
回望那年,眾人爭相學 AI 下棋,卻笑著說:「不需要學 AI 解方塊。」
而今天,我們明白了:
「魔術方塊不是一個問題,它是一種語言。而AI的解法,是打開那扇語言之門的第一把鑰匙。」
至於那名女孩莉塔,她後來成為了地球第一位「非語言立體認知療法」的創辦人,
她說的最後一句話被刻在教育城門上:
「我不是學會了怎麼解方塊,
我學會了怎麼解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