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直播連結 https://youtube.com/live/OHoQCkO2o94
各位「美中台戰情室」的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今天第368集的節目。
今天的直播會分成兩段,而第二段是完全開放的,也就是大家都能免費收看。因為有些正式方案還在啟動中,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所以我就先跟大家說明一下未來的訂閱安排。
接下來,每個月我會有八次訂戶專屬直播。雖然時間上會比現在這種「美中海戰士」直播略短一點,但分析的深度一定會更深入。有些重大議題我會先在前段談一部分,剩下更深入的內容,甚至是一些偶爾來自獨家情報來源的內容,就會留到後段訂戶專區。
另外,如果以後我因為某些原因要出國,那這部分「美中台戰情室」的正常直播可能會暫停。不過訂戶專屬的八次直播我會儘量維持,必要時會改成預錄的方式,讓每個月願意「請我喝杯小星巴克、加個司康」的朋友們,不會白花錢。
目前訂閱費用一個月不到 200 元(大約是 190),在這個通膨時代,我相信這價格算是合理的。
在「方格子」那邊,也會附上直播的逐字稿。因為我對自己講的內容有信心,也知道有些朋友喜歡回頭查資料,有逐字稿會比較方便。像我自己偶爾想回顧內容,都還得自己快轉來快轉去,其實挺麻煩的。
「方格子」那邊的訂閱方案應該已經有公告了,價格好像也降了,大概是 190 或甚至 150,這我再確認一下。至於 YouTube、Apple Podcast、Spotify 的訂閱方案,也很快會對外公布。
那今天的直播,就是招待大家免費收看啦!如果你有意願訂閱,非常感謝,但也不用急。我再強調一次,這是我花了很多精力準備的內容,有一部分希望能轉換成合理的報酬。這幾年來,我在商業上確實還有進步空間,所以也想換個方式嘗試看看。
同時,我也想為後面的人開一條路,證明這種內容也有可能產生回報。不過當然,我的飯錢目前還不是靠這個賺來的,所以我也不會太急迫。先謝謝願意支持的大家,願意請我喝咖啡、吃司康的朋友們!
好,那我們今天在進入「美中瑞士降溫會談」的正式主題前,我先快速講一件事。
你看今天朱立倫講的話被各界罵翻。我臉書上有位好友許建宏,他對民進黨也沒什麼好話,但他屬於所謂的「反共藍」、「知識藍」,對藍營有點情感,卻經常批評那些親共、不長進的國民黨人士。今天他也罵朱立倫,說「早點切割不就好了?現在這樣扯來扯去是在幹嘛?」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
進入下一個主題前,我先預告一下,我等下會更詳細說明,今天印巴之間有新的發展。並不是前幾天晚上印度空襲九個據說藏有恐怖分子的地點就結束了,今天還有後續,我會補充給大家。
另外,習近平去了莫斯科,又說了一些很「假惺惺」的話。從他的態度就看得出來,中共根本沒有打算讓步。這種時候他還跑去挺普丁,還在講「中國是另一個世界秩序的中流砥柱」。你想想,如果這時候他又對美國做出巨大讓步,那這角色怎麼當?
我先提醒大家,中美這次見面是在日內瓦,但不是特地安排的,而是中共那邊的人剛好在歐洲,何立峰順便去日內瓦見了一下美方。回過頭來看,習近平若還要跟普丁站在一起、對抗美國主導的秩序,那他怎麼可能在關稅問題上大幅退讓?
我稍後會把這部分比較關鍵的判斷留到訂戶專區說明,不過我可以先透露一些。
像主持人問美國財長 Yellen(或 Best,發音不太確定):「川普可能把關稅調降到 50%」,她回應得很小心,沒有明講。但你看,美方要是從 125 降到 50,這等於是釋出很大善意了。可是在中共那邊看來,你還跑去跟普丁握手、說「我們才是對抗美帝的正義力量」,這樣怎麼能接受?
我提醒大家,這裡最關鍵的是**「態度」**。你也許會反駁我說:「趙俊碩,中共現在不是偷偷在給一些東西豁免嗎?」對啊,像是飛機引擎、半導體設備這些,中共目前還做不出來的,他們就偷偷豁免;但對於成熟製程、自己能做的,就硬撐。
這就說明了,中共表面上嘴硬,私底下還是照樣退讓,但那些退不了的部分,他寧可拿人民當人肉盾牌,當韭菜收割,也要撐到底。絕對不能讓這些事情動搖到習近平對共產黨的掌控。
好,我先把整個大架構講完,接下來我們就正式進入第一個主題。
大家知道這次「美中瑞士降溫會談」的陣容嗎?美方代表是 Scott Bassett,還有一位是 Greer。中方這邊則是由何立峰出席。
不過,現在有個非常諷刺的情況──中共公安部長王小洪主動問美國:「你們希望我們怎麼在芬太尼問題上合作?」你看,這就是當美方重錘打下去後的結果。現在對中共課的 125% 關稅裡面,還包含約 20% 是針對芬太尼的。關稅打得夠兇,中共自己就會跑出來說「那你們希望我們怎麼配合?」
據說美方這次提出了一份清單,其中要求習近平要對那些把「芬太尼前驅物」運送到墨西哥,然後交給像是 Sinaloa(錫納羅亞)這種販毒集團製成芬太尼、再流入美國的中方製造商,進行查處。這些製造商過去都在網路上公然販售,而且交易都透過微信、使用中資銀行處理金流,根本毫無遮掩。
這我其實去年在政經智庫節目也提過,有本書講得很清楚。作者是 Peter Schweizer,雖然他被認為是右派人物,也上過班農的節目,但他揭露希拉蕊基金會金流問題的那本書出來後,希拉蕊陣營也有回應、甚至據說做出一些修正。所以我認為,不能因為他的政治立場就全盤否定他的調查。
回到正題。拜登政府這幾年其實是一直想跟習近平對話、不希望衝突的,很多時候反而像是在求人家合作。然後中共一不開心,我們就得「陪陸坐下來」,說「那好吧,我們再來談」;結果本來中共害死美國人、每年因芬太尼死掉 7 萬人、每天 200 人,這種惡行,現在卻變成一種外交籌碼──你不乖就不跟你合作,這哪門子的強硬對中政策?
所以你看,現在川普重拳打下去,中共反而主動跑來問說:「我們能怎麼幫忙?」打得夠兇,它才會在芬太尼問題上鬆口一點。這不就很清楚了嗎?
當然這次的會談並沒有王小洪參加,Peter Navarro 也不會去。有議員在 Bessette(或 Bassett)的聽證會上提問,表示擔心 Navarro 這麼鷹派、會把事情搞砸。的確,Navarro 過去強硬得讓某些人頭痛。
另外講一下美國駐中國大使 Perdue。這位不是普通人,他跟川普關係很好,川普當年還支持他選喬治亞州州長。他也曾當過參議員、經營過亞洲企業,早期算是對中鴿派。但當了政客之後,他整個人變得鷹派,這點其實跟我蠻像的(笑)。不過這次他也不會參與這場會談。
這場會談是臨時促成的,並不像以前楊潔篪對上 Pompeo 或蘇利文、王毅那樣,雙方特地選個地點正式碰面。這次是因為何立峰剛好要去歐洲,順道在日內瓦和美方見個面而已。
我先給大家一個結論──這場會談的目的不是談貿易細節,是要「降溫」。現在 Bessette 主談的 18 個國家裡,中共其實一直沒有主動跟他接觸。所以你看得出來,美中這次會談,某種程度上就是「做給股市看」。
中共那邊當然會說「是美國主動找我們的」。你看我臉書上那些人在說什麼,一副就是「你看吧,美國來求我們啦!」的樣子。但事實是雙方都在演戲──美國演給金融市場看,中共則維持他們那套說法,說什麼貿易戰打到美國求饒了,習大大撐住了這一切。
再說回何立峰。這人當年是在廈門跟習近平搭上線的,後來贏得習的信任。再後來被調去天津搞經濟區,還想學紐約蓋個「天津曼哈頓」,結果搞到天津負債纍纍。習上台後,他就被安排去負責國家層級的經濟規劃。
說白了,他的整體思維就是「小習近平」──堅信國有企業、相信政府控制。現在他來負責對外談判,也有個好處:他直通習近平。雖然英文不通、外交經驗有限,但至少他講話等於就是習的想法,外資才會願意見他。
你去對照一下前幾任這個角色是誰──朱鎔基、周小川、劉鶴。他們都會英文,跟外國談判是有能力的。劉鶴甚至有哈佛、LSE(倫敦政經)的背景,每次出訪都帶一堆數據,跟外國代表講得清清楚楚。
相較之下,何立峰根本聽不懂英文。談判場合裡翻譯一講完,他就機械式地重複一堆官方說法,外資投資人每見他一次就擔心一次。他的使命不是推動開放,而是保護中共體制、避免所謂的「和平演變」。
所以你就知道,找這樣的人來做對外接觸,是穩住體制,而不是讓步開放。但外資為什麼還是要見他?因為他就是「通天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儘管專業能力不如劉鶴,還是能坐上這個位子。
我這邊再補充一下,雙方現在到底有沒有真正的「籌碼」?
上禮拜五我去代班《國際大購償版》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講過一些。不過這邊我再來說說中國房地產最新的數據──四月份的銷售量,跟去年同期相比,又掉了快10%;跟上個月比也下跌了 10.4%。所以說他們的房地產還是救不起來。
只要房地產救不起來,投資跟消費這兩隻腳就站不起來。這我講過很多次了,中國經濟靠三架馬車撐著,現在其中一台馬車的狀況,比我原先預估的還糟糕。
我也要承認,我一開始的預測錯了。我原本以為川普會分階段來加關稅,比如現在已經加了20%,他可能再丟個20%、30%,然後雙方開始談,談不攏才一口氣拉到125%。結果沒想到,這波來得那麼快、那麼猛。
當然你可能會說,美國財政部的 Bessette 一直講「這樣不永續」,是啊,但他指的是對中方來說不永續,不是說美方吃不消。
Fox News 那邊主持人就問他:「那年底聖誕節怎麼辦?物價不會變貴嗎?」他的回答是,美國其實已經提前進了很多貨,這部分不會構成問題。
但我也說,這種提前囤貨撐不了太久。壓下去的庫存一旦清完,之後怎麼辦?他們現在是在賭時間,賭這些措施可以撐過最緊的那段時間。
我理解川普團隊為什麼這樣做,這是下狠手的策略。不過這種打法後面會不會出現副作用?有可能。他們也勢必會推出其他措施來補,來消彌負面影響。
這次就連我常批評的「海巡王」(網路上某位意見領袖),他這次的警告其實不是完全沒道理。雖然我認為他講得有點誇張,美國某些東西確實有可能會變貴,但不會嚴重到那種程度。
還有,那天川普接受訪問的時候,有人問他:通膨這麼高,是不是買東西都變少了?川普半開玩笑地說:「你以前買30個娃娃,現在就買2個吧。」現場有記者臉色不太好看。
拜登陣營的回應是:「如果我是川普,我會這樣回答──我們現在是在做讓你孩子未來更好的事,不然美國工人階級就要一代不如一代。我們的政策就是讓你有更高薪資、重新追到美國夢。」
當然啦,如果他們政策失敗,你也可以說「唬爛、演戲、作秀」都可以。但如果他們做到了呢?我現在也不怕被將來打臉。如果哪天拜登慘敗、共和黨的 Rubio 或 Vance 也輸了,那就笑我嘛,沒差,重點是講話要負責,不要出事了就說「我在反串」、「是對岸亂搞」這種話。
所以我講的重點就是──雙方都有動機在演戲給華爾街看。這點他們自己都承認了,這次會談根本就不是在談貿易協議,而是「降溫會談」。
但你要問:「一直拖,那中共能撐多久?」這就是問題了。
再提醒大家一點,投行預估直接受到出口影響的中國勞工,大概有1000多萬人。但如果連同所有間接相關產業,可能會波及到 一億人。這是開玩笑的嗎?一億人耶!
你去看《華爾街日報》──中文翻譯版也很多了──現在中共已經開始蓋牌,封鎖很多經濟數據。你說這像是強國會做的事嗎?
以前那個「虎媽」蔡美兒寫過一本書叫《寬容》,她說真正的強國是越開放、越寬容的。那中共有嗎?從來沒有!一點風吹草動就開始蓋牌、封口。
當然美國現在也有自己的問題,美國也不是完美的,但問題出現就得趕快調整、修正。這才是民主社會的韌性。
反觀中共,如果你從大方向去看,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說──明年會有大事發生。這「大事」會不會大到把中共推翻?這我不知道,我們只能一步一步看下去。
今天第一個主題,我們就先講到這裡。
好,我們接下來看一個重點──這次美中會談到底能談到哪一條線?
這場會談結束之後,很可能就是雙方各自發表一份不痛不癢的聲明。但還是得留個期待給華爾街,比如說「有機會再談」、「氣氛不錯」、「開了對話的門」這種表面上的善意,甚至可能互相釋出一些象徵性的小糖果,但大讓步的機率幾乎是零。
你看現在川普有可能做大讓步嗎?當然不可能。
而中共則會堅持:「你不先讓,我就不動。」
雙方就這樣卡在這裡,僵住了。
川普的想法很簡單:「上次你耍過我一次了,這次憑什麼要我先讓?現在明明是你比較慘!」這就是標準的 Chicken Game(膽小鬼博弈),雙方都在等對方先閃。但除非中共先退,否則就是耗著。
那何立峰去談,會有實質突破嗎?老實說,他能當場拍板的機會非常小。最多就是回去帶話、或交換個意向,然後再看下一步。
其實這次也不只是跟美國。你看中共最近跟英國談的,也只是些原則性、方向性的綱領──「我們接下來要開始處理哪些問題」這種。基本上是畫一個路徑圖,告訴你:「如果把這些問題一個一個解決,美國就有可能撤關稅;但你中共也要照著做。」
美中這次的結果,大概也會差不多。結束後說:「好,我們準備安排下一場會談」,也許下一次會派商務部長出來,開始進一步接觸。雙方幕僚會先磋商哪些部分可以開放、哪些東西可以先鬆綁。
比如川普團隊這邊可能會針對某些產業做風險評估──像是汽車產業,如果有廠商受不了、零件供應出問題,那就挑幾個部分來讓中共先釋出善意。
川普可能會說:「你之前第一階段協議答應要採購的東西也沒買,你要不要現在補上?是不是可以給我一個時間表?」這種採購數字,中共可能會願意放一點。
但你要問說,關稅會不會很快就大幅降低?
我可以很明確講:機會非常小。
不是說不可能,但真的很難。頂多就是彼此各自釋出一點點好處,就像糖果一樣,小規模互讓,這樣市場就會買單了。
你如果太快降關稅,美國這邊等於直接把籌碼交出去了,那以後還怎麼談?而且中共一旦逮到機會,就會對內宣傳「我們贏了」,那川普就變成丟臉的人了。
除非出現一個奇蹟──中共願意突然大讓步,但我們都知道這種情況基本上不太可能發生。
所以總結一下:
這場會談不會有什麼大突破,但雙方小規模互放糖果是有可能的。
對美國來說,也不是讓步,而是調整、是策略:
「我不是讓,是因為國內有些產品供應緊張,我暫時豁免一下,防止通膨失控。」
這種操作既能穩住民意,又不會讓中共佔到便宜。
所以我才說,這次就算我難得同意一下「海巡王」的觀察:
某些項目美方可能會豁免,目的不是妥協,而是為了穩定市場。
好,我們現在進入第二個話題。
我先唸一段最新的消息給大家聽──這不是開玩笑的,這是最新的發展,而且我猜全台灣應該也只有我跟藍大在追這個新聞。
事情是這樣的: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的無人機和飛彈系統,被發現是鎖定印度15個軍事目標,但已經遭到「neutralize」,也就是被解除威脅或反制了。
另外,在巴基斯坦重要的拉合爾市(旁遮普省的省會),空防系統也遭到了摧毀。
這一連串衝突的背景是,印度幾天前對巴基斯坦動手,攻擊了9個目標。
而現在巴基斯坦放話說:「我們會適當地加以回應。」
美國方面,川普的說法是希望兩邊自己搞定;
不過據說美國參議員Marco Rubio跟雙方都有進行溝通。
至於中共的立場呢,他們表面上說對印度的攻擊「表示遺憾」,但立場偏向親巴基斯坦這邊。
我接下來要講的,是這整起事件裡最關鍵、也是最神秘的部分:
根據巴基斯坦的說法,他們擊落了5架印度戰機──其中3架是法國製的「陣風(Rafale)戰機」,另外2架是俄製的,不確定型號,但推測可能是蘇聯系的戰機。
但巴基斯坦這邊,在CNN的節目上被要求拿出證據時,卻沒能給出明確佐證。不過,CNN後來有去查詢法國情報單位,法方證實確實有一架「陣風戰機」遭擊落。
當地居民也有目擊到,天空中出現戰火與火球爆炸的場景。
另外,X(前Twitter)上一個名叫 Mario Nawfal 的帳號,也就是Elon Musk常轉貼的那位,他也貼出了一張據稱是被擊落戰機掉下來的「副油箱」照片。但老實講,從副油箱無法判定這是不是從被擊毀的戰機上掉下來的,證據力還不足。
目前綜合消息來看,巴基斯坦是出動了中國製的「殲-10(J-10)」戰機來應戰。因為這樣,負責生產J-10的中國軍工集團股價大漲,畢竟J-10在國際上是比較落後一點的機型。
不過據一些軍事專家分析,J-10的雷達性能在某些方面其實比陣風還強──尤其是在偵測範圍上,所以才可能成功擊落至少一架陣風戰機。至於那兩架俄製戰機,是否真的被打下來,目前仍不確定。
那你會問:巴基斯坦怎麼突然那麼強?
其實他們的軍力本來就不容小覷。尤其是他們的情治系統,像三軍情報局 ISI(Inter-Services Intelligence),一直是國際上的問題人物──不管是明面上的軍事行動,還是暗地裡與塔利班等恐怖組織的往來,美國對這點其實非常不信任。
你一邊收美國的援助金,另一邊又跟美國的敵人眉來眼去──這就是巴基斯坦讓人頭痛的地方。他本質上就是一個被軍方綁架的國家,真正掌握權力的不是民選政府,而是軍方。
現在看起來,巴基斯坦接下來應該還會有進一步的軍事回應。印度那邊也沒有停手的意思,雙方可能會繼續交鋒。
區域穩定現在面臨非常高的風險,而我們要注意的是──中共現在是巴基斯坦背後最大的靠山之一。尤其是在巴基斯坦和美國關係破裂、F-16無法升級之後,中國就趁機加強軍事合作,像這次派出J-10,就是一個例子。
我先提供一些背景數據,這類比較細節的資料,未來我會把重點放在會員付費段落來講,不過這邊我還是先給大家一個概覽(overview),因為大多數人對這個議題真的不太熟。
首先,印度軍隊約有150萬人,而巴基斯坦大概只有66萬,規模差不多是印度的不到一半。不過兩邊的軍種結構都非常類似,都是以陸軍為主。
印度的海空軍加起來大概也才20萬,巴基斯坦加起來甚至不到10萬。所以你會發現,雙方的軍力配置非常傳統,就是重陸軍、輕海空。
那巴基斯坦的國家體制也不太一樣──雖然名義上是民選政府,但其實就是個被軍方綁架的國家。真正掌權的,不是總理,而是陸軍參謀長。
他們現在的參謀長,其實就是之前三軍情報局ISI的局長,也是伊馬爾·汗(板球明星出身、前總理)執政時期的重要軍事人物。後來伊馬爾·汗被推翻,還被關進監獄,最近又重回視線。
你要了解,ISI這個情報單位本身就非常強大,不只做明面情報,還深度涉入各種恐怖組織的運作──這也是美國對巴基斯坦不信任的原因之一。
回到戰力上,巴基斯坦的空軍其實很強,他們常跟阿聯酋一起訓練、操演,也買過不少法國的「陣風」戰機。這次的衝突,印度好像又沒記取教訓,2019年不是才被擊落過一次嗎?
這次印度雖然也召開記者會,有兩位女性軍官出來講話──一位空軍中校,一位陸軍中校──表示這次是「精準打擊」,針對軍事設施和恐怖分子巢穴。
而那個被點名的恐怖組織叫「千層軍(Lashkar-e-Taiba)」,是巴基斯坦最大、最臭名昭彰的組織之一。根據報導,千層軍的領導人有不少親人都在這次攻擊中喪生。
很多人會擔心,兩邊都有核武──各自約有100多枚,會不會演變成全面戰爭?
我認為不至於,因為雙方目前都沒有進入全面動員狀態。
不過,我的判斷是這樣:
如果印度的飛機真的有被打下來,或無人機又出包,那巴基斯坦勢必會放大宣傳。這種情況下,印度不太可能忍氣吞聲,應該還會想辦法「討回來」。
也就是說,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不高,但衝突升級是有可能的。
再來看預算──
印度國防預算約74億美金,是台灣的7倍左右(台灣軍費約3000億台幣,約100億美金)。印度還有兩艘航母。
巴基斯坦則只有7億美金的預算,不到印度的十分之一。
所以你會發現,巴基斯坦在「規模」上完全被壓著打,但這種小規模衝突,印度其實沒有討到什麼便宜。這就跟我第一段講到的一樣:很多操作是為了政治上得分。
Modi(莫迪)可能還會做出更多軍事動作,這是我目前的預測。
好,第一階段的兩個主題我們就先講到這裡。
接下來休息個10到15分鐘,我們會切換一下標題,進入第二階段的會員訂戶直播,但今天這個會員段也是全面開放,大家都可以收看。
我等一下還有一通電話要接,然後最後提醒一下──這禮拜六有空的話可以去基隆走走,「基隆霸團」的活動陣容很不錯,有林秉宥、卓冠廷、矢板明夫等等。我應該只會去當觀眾啦,應該不會輪到我上場(笑)。禮拜三我已經跟許淑華同台過了,等等會把照片放出來給大家看。
最後補充一點:
巴基斯坦以前還是有不少美式武器的,不過這幾年以中共提供的「梟龍」等機型為主;
印度則是從蘇聯起家,後來跟美國、法國買了不少裝備,這我以前也講過。
好,那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感謝大家,等一下會員直播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