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攻中守下的高成本國際動態均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2023/8/21 奔騰思潮 風傳媒

包括權力移轉論(power transition)在內的當代主流現實主義分析一般都認為,在無政府狀態下激烈競爭的大國中佔有優勢、尤其是擔任霸主一方的大國,會偏好維持現狀的守勢戰略;而崛起一方的第二號大國,勢必是採取攻勢的挑戰者。也算分享主流地位的自由主義理論,雖然動力邏輯不同,同樣認為自由主義霸主(liberal hegemon)通常居於「被邀請的帝國」(empire by invitation)地位,而且它的主要追隨者因為多半也是自由民主國家,所以挑戰現狀的的敵人通常是威權主義的擴張者。 


現代霸主從來不會固執守勢 


這種有利於向一般大眾宣傳的觀點,忽略了實力居於優勢的霸主也有可能從「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思考,認為蒙受損失更令人恐懼和討厭(loss aversion)。如果現狀霸主本身又有像是「天賦使命」(Manifest Destiny)的固執以及例外主義(exceptionalism)的想法,就更不可能接受學術推論成立,實際上不可接受的「霸權之後」(after hegemony)安排:留下制度、功成身退。如果制度與秩序變得不利創建者,身為霸主也可能選擇毀棄與退群。20世紀英國和平接受美國接手霸主,邱吉爾並不是沒有抵抗過…只是最後力不如人,才退居大西方的心靈導師。

 

即便不考慮「使命」,從地緣空間角度出發,霸主也希望鞏固自身所處區域的主導地位,防範對手區域出現單一主導者,這也算是一種「居安思危」。尤其是國內政治勢力對重大議題南轅北轍時,對敵手的擔憂自會更加活躍。所以自由霸權並非總是坐等「珍珠港情境」水到渠成,也可以先用制裁向對手廣域包圍、極限施壓。若挑戰者因體質缺失競爭不過而自退,固然可一再「贏得冷戰」;如果挑戰者在地緣、經濟、政治競賽失去耐心,提前掉入「注定一戰」的陷阱,則不僅要承擔「開第一槍」的批判,且可能因人單力孤而敗戰。 


藉由上面的討論來看疫情後美中近期的激烈競爭,或可在「對話」與「對抗」紛雜並存的亂局中,將大國攻守形勢看得更清楚。從胡錦濤第二任期後期,中國經濟規模接連超車英、德、日並於奧運、世博盛會之後,在南海劃界與日本將釣島國有化中強勢作為,早已惹起歐巴馬政府「東亞軸心」(pivot to Asia)與安倍「自由繁榮之弧」、「印太」等對抗性回應。然後是習近平推出「一帶一路」並更積極投身主場外交,確認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到這裡可以說是美中互有攻守,但崛起的北京「更加奮發有為」,較引人側目。緊接著是川普訪問北京祝賀習連任後,迅速推出貿易戰,直到疫情前他打擊面過大,無視盟友,迫使包括日韓法德與東協,都採取不同程度避險策略,美國領導形象也大受損傷。 


疫情時代美中攻守異位 


但疫情爆發後,北京猛烈回擊選情危殆、言詞脫軌的川普、龐佩歐,甚至西歐多國也被中方外交和宣傳砲火波及。疫後損失慘重的西方國家在拜登回歸多邊主義後,不僅在安全、科技、貿易等方面逐漸疏遠「中國風險」,甚至社會、文教領域也出現與中國脫鉤的明顯跡象。 


反之,中方因而也更重視以內循環為主的「自立更生」,力圖撐過「去全球化即去中國化」的百年變局。美國走出川普的盲目攻勢,不僅要爭取經濟軟著陸,且希望拉回盟友轉守為攻。中國較晚解封,「二十大」後極力在經濟與外交上雙突破,主動參加或主辦包括APEC與上合、金磚、帶路等多個重要多邊大會,也邀到法德、紐澳、蒙菲越星等國的總理或總統來訪。 


但中國大陸外交主動未能將效益延伸至經貿領域,也未能扭轉西方民間在疫情時期對北京激情爭辯的反感,形成美方落實安全圍堵、經貿施壓、科技斷鏈、文教脫鉤的有利國際氛圍。俄烏戰爭則進一步成為西方警示台海危機的模版。中方雖勸和促談,也斷難拋棄俄國。或許只能退求俄烏僵局,使美歐需長期分兵守備東歐。 


華府精準截堵,擾動北京多重挑戰 


美中攻守異位,美方得分之道不僅是揚棄了川普單邊冒進攻勢,更重要的是藉助偶發重大危機—疫情,令西方集團重新整隊,但也不簡單粗暴地複製對蘇聯的圍堵。因為在後全球化的時代,把「去風險」一步到位搞成軍事圍堵,不僅西方盟國多所保留,大陸周邊國家更難以支持。但從科技、產業、供應練到文教、社會領域精準截堵包圍的組合拳,已經使受疫情衝擊的大陸經濟更備受挑戰。 


資料顯示,疫情前大陸是全球130個以上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長期是最大外資流入國。2023年起,許多國家因為美國發起的供應鏈重整,不僅接收了大量從中國大陸流出的訂單與資金,也陸續使中國讓出多國最大貿易夥伴的位置,正在逆轉1980年代以來中國「改革開放」與各國全球化的雙贏趨勢。這又造成中國進出口貿易續降,經濟增速放緩,間接助長了一般民眾的就業壓力與消費不振、市場主體信心流失的危機,使原本已經處在動盪中的地產與債務風險,疊層加重。「六保」與「六穩」(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保能源、保產業鏈、保基層運轉;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已是「二十大」開局後,艱鉅的重中之重。北京除了宣導三大全球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安全倡議、文明倡議,皆訴求以聯合國為中心),當下難以像疫情前那樣,對國際社會具體發力。 


美攻中守:高成本動態均衡 


不過美攻中守的態勢下,美國希望達到的是以精確、縝密的施壓阻斷中國長期以來各方面的上升趨勢,但非到必要或絕對有利時,不引起核大國直接交戰。美國處理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的對歐洲與對俄方略,已是明確的示範,且獲致相當的成效—嚴重削弱俄國作為大國的綜合實力。反之,北京面對後疫情帶來的百年未有風高浪急局面,非到政權面臨危機或「前景」絕望之際,必不輕易放棄維護「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的相對和平的外部條件。 


人們由是可以窺知美中後疫情時期新的動態均衡(dynamic equilibrium)的雙重特徵:一、爭取盡量在不穿破和平底線的前提下,以施壓包圍 vs. 抗壓突圍完勝(outcompete)對手。二、為可能的軍事攤牌—包括代理人戰爭,爭取有利條件與準備時間。 


中小國家面對這種比冷戰與後冷戰—霸主主導時期更不穩定、易燃性與失誤成本更高的戰略時刻,國家生存利益的核心指導原則應該有三項:一、做好面臨經濟與安全風險的準備;二、對突發的危機以冷靜與耐心應對;三、避免成為動態均衡的破壞者或犧牲品。如上,或勉強可以趨吉避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登及的沙龍
26會員
102內容數
版主服務於臺大政治學系,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張登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7/1 華府西方聯盟與印太楔子策略有其成效,使北京的重點更多轉向自主與自強,同時向「全球南方」拓展盟友;雙方雖激烈競爭,但聯盟與固樁拔樁之爭漫長,尚不致使衝突陡升。川普陣營則顯然偏向聯盟無用論,偏好更粗獷的自強與弱敵。未來如果美、中雙方都全然以自強—弱敵為尚,世界大戰的風險就更大了。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2024/6/6 「終局」(endgame)思考是戰略規劃的重要項目。近年隨著美中競爭的白熱化以及美國黨爭的膠著,看似高度共識的對華競爭,何謂勝?如何勝?也成為美方政學界辯論的焦點。共和黨「勝利」派相信冷戰應當複製。蘇聯就是在經濟崩潰中退卻,中共不會例外。至於脫勾,雖使西方痛苦,但北京損失想必更大。
Thumbnail
2020/2/24 權力移轉是當前西方國際秩序的物質性裂隙。觀念性的裂隙如果放任漂流,則會導致秩序的「西方缺位」,也滑向地緣政治與大國對抗。這將使氣候、公衛、軍控、網安等強烈要求跨國合作的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難以治理。一旦有任何角落出現異常,公眾的廉價對策,就是尋找「他者」來卸責甚至落井下石。  
Thumbnail
2020/2/24 權力移轉是當前西方國際秩序的物質性裂隙。觀念性的裂隙如果放任漂流,則會導致秩序的「西方缺位」,也滑向地緣政治與大國對抗。這將使氣候、公衛、軍控、網安等強烈要求跨國合作的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難以治理。一旦有任何角落出現異常,公眾的廉價對策,就是尋找「他者」來卸責甚至落井下石。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2021/3/12奈伊(Joseph Nye)近日撰文指明,美中權力移轉現象固然是事實,但雙方切忌過度自信與誇大恐懼,否則仍有夢遊(sleepwalking)掉進大戰的危險。尤其是美國正流行一些誇大自己沒落、或高估中國擴張能力的論點。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Thumbnail
2021/4/25 華府同時出擊歐亞大陸兩強,很像戰國群雄聯軍討伐「兩個秦國」,場面可以浩大,目標很難落實。而與(西秦)俄國「結婚」必然要有「聘禮」,對霸主面子裡子也都不可行。那麼美國要爭取時間「中興」霸業,避免中國(東秦)趕超,最終上算,還是爭取離岸之樞紐地位。
Thumbnail
2021/07/03 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7/03 霸業不進則退,美國自不可能坐視自己被擠退到「多極」。即便如此,中國光是「不畏強敵」還遠遠不夠,唯有堅持「謙虛謹慎」,才可能閃避「頭破血流」最壞模式,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Thumbnail
2021/07/30 要頂住珍珠港誘惑,不能僅靠黨紀與法制約束,還要靠「領導力」。就這一點來看,中國拒絕上位霸主,提倡互可否決、新舊並存的俱樂部式國際秩序,不僅是理性抉擇,也符合古老的智慧:「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Thumbnail
2021/07/30 要頂住珍珠港誘惑,不能僅靠黨紀與法制約束,還要靠「領導力」。就這一點來看,中國拒絕上位霸主,提倡互可否決、新舊並存的俱樂部式國際秩序,不僅是理性抉擇,也符合古老的智慧:「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