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能源格局面臨深刻變革的今天,能源安全、氣候變遷與供應鏈重塑三大議題和AI數據中心用電需求爆發交織在一起,正在重新定義世界各國的能源戰略。這篇文章從電力產業鏈的關鍵Player們的實際財報與展望,共同描繪出一幅清晰的全球能源轉型藍圖。
數據中心與AI:電力需求激增帶動全產業鏈投資熱潮
電力需求持續攀升,打造「超級週期」
數據中心用電需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成為電力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Constellation Energy、Vistra、Quanta Services、GE Vernova等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公司皆在其最新財報中確認,隨著大型科技公司不斷擴大AI與數據中心投資,電力需求正處於數十年來最強勁的增長期。
GE Vernova的CEO Scott Strazik將目前的投資環境描述為「超級週期」,他表示:「簡單來說,世界正進入加速電氣化的時代,由製造業成長、工業電氣化、電動車和數據中心需求所驅動,這正推動對可靠基載電力、電網基礎設施和減碳解決方案的前所未有的投資需求。」他進一步強調,從能源需求和減碳的角度來看,北美正經歷自二戰後工業建設以來最顯著的負載增長。
根據Eaton公司的數據,美國數據中心建設積壓已從上季度報告的7年增長到9年(基於2024年建設速率),顯示需求持續擴大。Eaton首席執行長Paulo Ruiz補充說:「我們持續看到建設啟動和進行中的建設都呈現強勁增長。美國數據中心建設積壓現在達到9年,相比上季度我們討論的7年有所增加。」
Quanta Services CEO Duke Austin則指出:「公用事業公司正在經歷並預測電力需求的顯著增長,這是由數據中心和AI等新技術及相關基礎設施採用、旨在加強本土製造和供應鏈資源的政策,以及對各種形式能源發電的需求所驅動。」
然而,一些行業領導人對需求預測持謹慎態度。Constellation Energy首席執行長Joseph Dominguez指出:「雖然電力需求將會很大,但對增長規模的誇大言論中有些難以通過數學或邏輯來證實。」以德州市場ERCOT為例,其大型負載互連佇列從2025年的20GW增加到2030年的超過100GW,五倍多的增長,這種數據使人懷疑是否存在預測膨脹的情況。
核能復興:從經濟性到供應鏈重建,核電競爭力重新評估

在全球能源危機與碳減排雙重壓力下,核能發電正經歷一波顯著復興。近期數據顯示,新建發電廠成本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使核電的經濟性優勢日益凸顯。根據Constellation Energy的分析,新建燃氣聯合循環發電機組和太陽能加儲能系統的成本大幅上升,目前每kW都超過2,000美元,部分地區甚至接近3,000美元,較十年前增加約300%。
Constellation Energy的評估直截了當:「核電在所有維度都贏得了勝利:成本、可靠性、20年固定價格的可預測性、執行速度、可持續價值、韌性價值、耐久性和政策支持,這使核電成為明顯的贏家。」這種評價反映了行業對核電經濟性的重新認識,尤其是在考慮長期成本穩定性和系統可靠性的情況下。
全球核能發展的政策轉向:從遲滯到加速
近期以來,政策環境對核能的支持力度顯著增強。Oklo首席執行長Jake DeWitte指出:「當前政府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核能是一項戰略優先事項。在最近致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的信函中,總統將核能、AI和量子技術列為美國創新黃金時代的核心支柱。」
這種政策支持表現在一系列旨在加速核能部署的行政命令,包括監管改革、簡化許可流程以及建立專門負責下一代核能部署的聯邦工作組。這些行動措施包括撤銷過時的監管障礙、宣布國家能源緊急狀態以加快project進度,以及建立專注於加速小型模組化反應堆等技術的「能源主導委員會」。
Cameco的首席執行長Tim Gitzel強調,核電的長期前景「比我們所見過的任何時候都更加正面」。這一樂觀態度得到多項全球發展的支持:世界銀行計劃取消對核能project資金支持的數十年禁令;美國核電站運營執照被延長,部分反應堆壽命將達到80年;中國連續第四年批准至少10座新反應堆;波蘭與西屋電氣和貝克特爾簽署協議,啟動該國首個商業核電站的下一階段準備工作。
GE Vernova也看到了核能領域的增長勢頭。其安大略電力公司(Ontario Power Generation)客戶最近獲得了北美第一個小型模組化反應堆(SMR)的建設許可證。公司還報告說,在美國看到對現有核電站擴建以及SMR開發的興趣不斷增加,並與公用事業公司、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和政府部門進行了富有成效的討論,目標是在2030年代末在美國建成第一個SMR。
核燃料供應鏈安全成為關鍵
Cameco強調,到2045年,全球核電站仍有約70%的燃料需求尚未簽訂合約,相當於約32億磅鈾。其中約13億磅的年度初級生產來源尚不確定,這突顯了核燃料供應安全的重要性。Gitzel強調:「在核能燃料中沒有替代鈾的物質,對核能燃料的需求也沒有彈性。無論關稅或更高成本如何,你都需要它來運行反應堆並為經濟提供動力。」

在這一背景下,Centrus Energy作為目前唯一使用美國擁有、美國原產的濃縮技術在美國濃縮鈾的公司,佔據了獨特市場位置。公司CEO Amir Vexler表示:「我們是目前唯一一家在美國使用由美國供應鏈支持並由美國工人操作的美國擁有、美國原產的濃縮技術來濃縮鈾的公司。在這個關稅環境下,全球供應鏈正在解耦,我們也是唯一一個在美國實際製造離心機的濃縮商。」
Centrus Energy 目前擁有約38億美元的訂單積壓,在俄亥俄州Piketon的美國離心機工廠於2023年開始生產高純度低濃縮鈾(HALEU),這是近70年來首個開始生產的美國擁有、美國技術的濃縮工廠。
中國核電建設效率值得借鑒
雖然西方國家對新建核電站的成本和建設時間存在疑慮,但Cameco指出中國的成功經驗值得參考:「中國基本上在60個月內建成AP1000反應堆,成本約為25億美元。世界是知道如何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在於開始後不要停止,保持動力,達到第N個單位。」這種效率表明,核電建設的挑戰並非技術本身,而是執行力和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