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獺祭清酒♡自釀梅酒38%♡手釀的幸福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年有幸得到友人分享的釀製梅酒,實在太幸福了!
raw-image
在日本於元祿時代、1697年發刊的《本朝食鑑》是最早紀錄梅酒製作方法的日本文獻。1962年酒稅法修改後,家庭自釀梅酒的行為才被視為合法。---維基百科


|梅酒由來|
梅酒最初是起源於日本。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上杉謙信,十分愛飲酒卻常常不勝酒力,喝酒時喜歡搭配梅子飲用,在某次喝酒迷糊中,不小心將梅子掉入酒中,意外釀成了「梅酒」。

梅酒在日本盛行是源自江戶時代及明治時代,因當時政策影響,家家戶戶開始會自釀梅酒,每個家庭也有自己獨特的味道,這樣的自釀梅酒文化也一直流傳至今,是最能代表日本家庭的味道。

raw-image

● {自家手釀♡獺祭梅酒}分析

|視覺|
梅酒的顏色是接近琥珀的橙黃色,如陽光般和煦。

|嗅覺|
近聞會傳來熟成濃郁的梅香,帶點柔和的酸。

raw-image

|味覺|

一入口歷經熟成的梅香縈繞鼻腔,梅子獨特的酸味柔和有深度,微微刺激口腔兩側,讓唾液不自主的分泌,將梅酒含在口中幾秒,更能細細品味梅酒的層次。

吞下喉嚨瞬間,香味會明顯在鼻腔盤旋,酒的後味會在喉頭湧現,逐漸鮮明。像是一道完整的套餐,從梅香、梅酸、梅味、最後的酒味華麗登場。


|酒感|

此款「自釀梅酒」的酒精濃度是38%,品嘗時以為濃度約15%左右。一入口感受是輕,經過口腔是中,吞下後是厚,隨著品嚐增加越能感受到深度和厚度,梅酒的釀造風味像音節般,在口腔中演奏起春夏。

整體來說,「自釀梅酒」順口微甜微酸,吞下後微辣的刺激感,和口腔微黏的口感,讓人迷戀。

raw-image

|結論|

「自釀梅酒」的風味和市售梅酒,真的完全不同。自從多年前有幸得友人分享後,才知道自釀梅酒的風味香氣,都須靜靜等待時間的熟成,其天然發酵的風味,才會如此令人無法自拔。

今年森又幸運得到友人大方分享,友人從梅子開始親手栽種,一路到採收、釀製、熟成,宛如迷你小農般令人佩服讚嘆,終為一嚐自釀梅酒柔和天然的韻味。尤其是,純飲梅酒更能仔細感受,整個口腔鼻腔傳遞的訊息感受,一層一層交織梅子的酸甘香濃,尾韻38%的酒感是入喉後,會忍不住揚起嘴角的大人風味,真的好喜歡。

如果沒有嚐過自釀梅酒的朋友,真的不要錯過!沒有機會品嘗也沒關係,可以試著自己製作 「自釀梅酒」,趁著青梅產季還沒結束,試著為明年的自己釀一壺梅酒吧!

raw-image

|創意梅酒 喝法|

梅酒 + 蘇打水
梅酒 + 加茶
梅酒 + 可樂
梅酒 + 啤酒
梅酒 + 威士忌
梅酒 + 咖啡
梅酒 + 牛奶
梅酒 + 養樂多
梅酒 + 冰淇淋

沒想到,居然有這麼多創意的梅酒喝法,想嚐鮮的朋友,可以把每一種搭配組合都是過一遍喔!


|自釀梅酒 製作參考|


☺有喝過《自釀梅酒》的森友

或想推薦其他新奇的酒類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喔 :D
------------------------------------------------------

歡迎 追蹤我的沙龍 Have a nice day

記得加入沙龍☆隨時掌握最新文章呦

每個愛心、追蹤、留言、分享

❤都是對我大大的鼓勵❤

需要你的愛和心,給我一顆❤️❤️❤️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森大拍得就跟商品廣告照一樣
森-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5/14
跳鼠飛行日記 誤會一場!只有一張是我自己拍的!其他都是找無料的圖片支援:D
avatar-img
Have a nice day
23會員
31內容數
害羞系的i人,喜歡「旅遊、美食、寵物、電影、影集」
Have a nice day的其他內容
2025/05/05
全聯限定的鹹草莓調酒「鹽莓沙瓦」,是清爽春夏必喝的調酒之一。草莓果汁含量8 % X 鹽味,會是怎麼樣的奇妙組合呢?千萬不要錯過囉!
Thumbnail
2025/05/05
全聯限定的鹹草莓調酒「鹽莓沙瓦」,是清爽春夏必喝的調酒之一。草莓果汁含量8 % X 鹽味,會是怎麼樣的奇妙組合呢?千萬不要錯過囉!
Thumbnail
2025/05/01
韓國人氣水果調酒,全新鳳梨口味登場!由「黑白大廚」節目,白湯匙「呂敬來」大廚聯名推出的夏日新組合!內含真實鳳梨果肉,令人眼睛一亮!
Thumbnail
2025/05/01
韓國人氣水果調酒,全新鳳梨口味登場!由「黑白大廚」節目,白湯匙「呂敬來」大廚聯名推出的夏日新組合!內含真實鳳梨果肉,令人眼睛一亮!
Thumbnail
2025/04/20
台灣經典的夏日消暑飲品「津津蘆筍汁」,瓶身上那位金髮碧眼的海灘女郎,早就深植在台灣人心中。而經典不只是經典,讓回憶加乘,當津津蘆筍汁遇上啤酒,會是什麼滋味?你喝過了嗎?
Thumbnail
2025/04/20
台灣經典的夏日消暑飲品「津津蘆筍汁」,瓶身上那位金髮碧眼的海灘女郎,早就深植在台灣人心中。而經典不只是經典,讓回憶加乘,當津津蘆筍汁遇上啤酒,會是什麼滋味?你喝過了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用絕版酒來釀造梅酒,呼籲大家不要侷限於一成不變的觀念,而是應該對一切懷抱開放心態,尋找新的可能性。
Thumbnail
用絕版酒來釀造梅酒,呼籲大家不要侷限於一成不變的觀念,而是應該對一切懷抱開放心態,尋找新的可能性。
Thumbnail
好市多上架的日本水果梅酒,繼超佛心的中田桃姬梅酒特大瓶後,好市多2024年6月再上架芒果梅酒特大瓶!
Thumbnail
好市多上架的日本水果梅酒,繼超佛心的中田桃姬梅酒特大瓶後,好市多2024年6月再上架芒果梅酒特大瓶!
Thumbnail
什麼是清酒? 清酒,日文稱為「日本酒」,是一種來自日本的傳統發酵酒。清酒的製作過程相對複雜,需要經過多次發酵和精細的處理。這種酒以大米、水、酵母和麴菌為主要原料,經過一系列的製作工藝,最終成為一杯清澈、芳香的美酒。 清酒的類型 日本清酒的種類繁多,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製作方法。以下是幾
Thumbnail
什麼是清酒? 清酒,日文稱為「日本酒」,是一種來自日本的傳統發酵酒。清酒的製作過程相對複雜,需要經過多次發酵和精細的處理。這種酒以大米、水、酵母和麴菌為主要原料,經過一系列的製作工藝,最終成為一杯清澈、芳香的美酒。 清酒的類型 日本清酒的種類繁多,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製作方法。以下是幾
Thumbnail
日本盛開發一種新型酵母,持續加熱也能夠保持酒體的原本風味,在日本造成軒然大波,現在臺灣的唐吉軻德、mia c'bon也能看到其身影。文章闡述長期加熱清酒的問題,日本盛開發的新型態燗酒,以及豐富香氣和口感的品飲心得。
Thumbnail
日本盛開發一種新型酵母,持續加熱也能夠保持酒體的原本風味,在日本造成軒然大波,現在臺灣的唐吉軻德、mia c'bon也能看到其身影。文章闡述長期加熱清酒的問題,日本盛開發的新型態燗酒,以及豐富香氣和口感的品飲心得。
Thumbnail
家庭調酒,主打就是融入生活,不像經典調酒般嚴謹,可以依照自身當下需求或是現有材料製作調酒。 過去我也是自己隨隨便便製作,比較沒有條理去發想與製作。 調酒可以用四個方向去發想:1.基酒 2.香味 3.風味 4.顏色 另外若有其他人文因素也能參雜故事,利用故事來發想適合的酒體與香料等。 這次
Thumbnail
家庭調酒,主打就是融入生活,不像經典調酒般嚴謹,可以依照自身當下需求或是現有材料製作調酒。 過去我也是自己隨隨便便製作,比較沒有條理去發想與製作。 調酒可以用四個方向去發想:1.基酒 2.香味 3.風味 4.顏色 另外若有其他人文因素也能參雜故事,利用故事來發想適合的酒體與香料等。 這次
Thumbnail
很喜歡梅子的我,從小看家人釀梅子、長大後看朋友們釀梅酒,今年終於親手釀造了! 想不到釀梅子的過程這麼療癒又簡單,特此紀錄一下,也期待更多朋友們一起入坑。 🔖 梅酒、梅子汁作法與材料請見文末,可以由左側選單快速進入
Thumbnail
很喜歡梅子的我,從小看家人釀梅子、長大後看朋友們釀梅酒,今年終於親手釀造了! 想不到釀梅子的過程這麼療癒又簡單,特此紀錄一下,也期待更多朋友們一起入坑。 🔖 梅酒、梅子汁作法與材料請見文末,可以由左側選單快速進入
Thumbnail
​梅子的產季在每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這段期間選擇把青沒做成梅酒 而做梅酒的材料主要三種:1.梅子 2.糖 3.酒 ,酒的總類有許多選擇,像是:米酒、清酒、伏特加,都是蠻常見的。 身為威士忌的愛好者,當然要使用威士忌來當基酒,這次選用三種威士忌去製作,一瓶使用純調和威士忌,另一瓶為了增加風味(重
Thumbnail
​梅子的產季在每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這段期間選擇把青沒做成梅酒 而做梅酒的材料主要三種:1.梅子 2.糖 3.酒 ,酒的總類有許多選擇,像是:米酒、清酒、伏特加,都是蠻常見的。 身為威士忌的愛好者,當然要使用威士忌來當基酒,這次選用三種威士忌去製作,一瓶使用純調和威士忌,另一瓶為了增加風味(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