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那天晚上,在永康街旁,一位小姐姐提著畫具,刁根菸,獨自站在騎樓下。一頂貝雷帽一身米色大衣,那是我第一次見到mami。我們素不相識,兩個人四目相交——她眼神銳利,我緊張的撇開視線。

原來她就是mami,那個沒日沒夜的畫訂單、跑遍全台大大小小的婚禮速寫師mami。在生人勿近的外表底下,mami一開口瞬間反轉——她直率的談吐與磁性的嗓音,當場被mami的人格魅力一擊命中。
採訪開始前,小心翼翼將mami的一幀幀作品排到架上,止不住在心裡狂喊:「乾這也太美了吧靠杯喔乾。」就是這麼水,更別提訪談全程,透過mami熱情又爽朗的語調,滿腔真性情談笑風生,一哩全員度過了情緒滿點的絕妙時光。
在日本都敢擺了,台灣為什麼不敢?
mami大學主修工藝陶瓷,一開始路邊擺攤,帶出去破掉的陶瓷比賣掉的還多。為了打平攤位費開始畫人像速寫,除了市場的考量,主要是不小心考到了不用畫畫的科系——顏料用不完。誰知後來越畫越多、越買越多,多到沒辦法退休——沒畫完多浪費嘛。
「類似寫生,看到什麼畫什麼」,不同於似顏繪大頭半身、以五官相似度為準並重視唯妙唯肖,mami追求的重點,是記錄當下的整體感覺。
談到品牌的創立,mami分享自己第一次擺攤畫畫,是大二在日本的暑假:「沒錢,我要買東西,我就找了那種比較少警察、還在施工的JR橋下;看到一個算命的老爺爺我就想,如果警察要抓,也會先抓會講日文的不會抓我。」索性豁出去,兩個月剛好賺足。回台後,衝著「我在日本都敢擺了,台灣為什麼不敢!」這股傲氣,大二的mami週末便進軍市區,邁出了「ま真実や」的第一步。
談到命名,「mami」其實出自媽媽替自己取的日文名字——真実。由於擺攤必須有攤位名稱,「真実」正巧也符合mami的人像速寫,於是「ま真実や」誕生了。

只做一件事,專心做五年
「現在出攤就會有人來,以前是靠天吃飯。」回望曾經遭遇的瓶頸,mami侃侃而談——前期是「畫功」不穩,畢竟不是美術班,大學又並非主修繪畫——自己覺得畫不好,也被客人嫌畫得不像;中期是「堅持」問題,mami的眼神堅定:「你只要做一件事,專心做五年就能專精。就像人家說,一輩子專心做好一件事就叫成功。」mami指的就是意志力。
中期的煎熬在於,沒辦法看見立即的成效,而放棄的成本太高。在沒有更好的選擇下,堅持是很消磨的一件事,無論是否當興趣都很消磨。「但我覺得做任何事都是這樣,就像黃仁勳所說——希望你們經歷大量的痛苦和磨難」。
後期,開始出現抄襲。mami義憤填膺:「這個不是珍珠奶茶欸。雖然每個人都可以速寫,我的確是看到什麼畫什麼,也是正常等身比例,可是這其中有很多地方是可以不一樣的。」mami知道不停去想這件事,只會讓他們覺得,他們對自己產生威脅,「但我就是很care,就是這個care,媽的我快跑!催油門喔!」mami只想不斷的突破自己、變得越來越強!

分享最近回去找高中的畫室老師,mami說:「大家認識久了,還是看得出來你有沒有進步,不管是哪方面。」「比如說,待人處事方面~我有沒有再罵客人啊?有沒有亂蕭婆啊?有沒有再『催屁催啊幹。』」mami霸氣的一語道破:「我現在發展新品項或合作,不是為了要賺錢,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我越來越屌!這樣才不會被淘汰。」
啊啊子彈飛回來了!
「本來只是為了賺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沒必要多講什麼。」但隨著作畫時間拉長,mami遇到了好多客人,漸漸開始會把客人當朋友:「真的會交到真心的,沒有白付出的努力。某個時刻會發現,他的子彈飛回來了!」mami回顧,起初擺攤定價$70,若以一小時來算,只要在這期間畫到一對情侶$140,便足以抵mami去搖飲料的時薪。因此,前四年的mami一心只想著以量致勝。
從何時開始,mami願意與客人交朋友?——「第五年,我覺得是我錢賺得比較多之後。」當名聲傳播出去,生意接不完,mami會覺得今天擺攤,並不為今天的錢,而是為了跟大家聊聊天、見見面,或者曝光一下。「但前幾年很窮,就只是為了賺錢。這是他們的子彈飛回來了」「我們不要用子彈這個詞哈哈」「播的種,發芽了!可以收成了!!」大家笑成一團。
論及回饋社會:「有時候我會默默發現,自己好像在做好的事情。」有人請mami畫下已經離開,或再也無法合照的家人——當mami落筆,對方在mami面前哭了出來:「我那時候就覺得,哇,這應該就是我工作的意義。」即使mami不認識他們,但當爸爸看不到女兒穿婚紗的模樣,透過mami的畫筆,具現在畫布之中,對他們來說卻是很重要、很珍貴的一件事。mami往往能從客人的眼神中感受一切——「就會覺得哇,水啦!我今天出來,值了。」

階段性目標?跟畫畫沒有關係
「我跟你講超級簡單,我那時候19歲,我說我25歲以前要買一顆香奈兒包給我媽!」而且不能讓媽媽覺得是勉強的買、不能是「齁妳在那邊省吃儉用⋯」而是「多來幾顆!」這是mami那幾年明確的目標——買包不可惜、不痛苦、沒有硬著頭皮。後來mami也確實兌現,達到屬於自己人生的里程碑。
mami每年都會透過替資料夾命名,給自己一個期許,比如說「2024年穩定進步」!——mami抱怨最無法忍受客人催圖,有時擺攤,客人甚至會跑來挑釁:「哼這成本根本不到十塊。」「我心裡想說,幹這根本不到五塊好不好,什麼十塊?這就紙跟筆而已。」但mami在背後所花的時間、所練的功力,那才是真正的成本,這是沒有辦法用金錢衡量的。
關於未來展望,mami的資料夾名稱候選——「2025年主動出擊!」八年來都是被動的客人來找、店家來找、活動來找,從未嘗試主動出擊的mami也曾碰壁。新的一年,mami希望更多的曝光自己:「但是我還是會好好的把網路訂單畫完喔~保險金我也會註記,把錢退一退我才能死,不要擔心。」mami向粉絲們大力保證。

mami期待更多的合作,mami對學姐的話一直印象深刻——「你不是要經營品牌,你要經營的是你自己。」mami覺得,自己有一大部分的努力都是為了讓身邊的人一起變好。「我老公就超愛買球鞋。我很常問他,到底什麼時候,我才能從大家崇拜我的眼神裡面,看到你也崇拜我一點?」先生說了,如果mami可以跟Nike合作出聯名,他就會很崇拜自己——「ㄟ好像不是不行!我再多努力幾年,說不定我六十歲可以!」或是被邀請進總統府畫畫、參加國宴:「我身邊的人就會說,這是我朋友、這是我學妹、這是我誰誰誰!——我努力就是為了囂張!」mami面帶自信的笑容。
工作X生活New balance
聊到工作與家庭的平衡——「我跟你講,結婚跟生小孩是一瞬間的事喔。」「那時候就是不小心要生小孩、不小心要結婚、不小心要生到第二個。」但在mami眼中,現實壓力並不是阻礙,而是她前進的動力。
「我以為我只想要變得很紅、賺很多錢,但後來發現……」當小孩會叫爸爸、會叫阿嬤,卻不會叫媽媽的時候,mami突然頓悟了。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驗,mami意識到自己不能再重蹈覆徹,必須把家庭擺第一才會快樂。「真的不可以只認真賺錢,呼籲所有的爸爸、媽媽!」儘管不想當媽媽,也沒有很喜歡小孩,「但自己的小孩就會覺得,哇我不能讓他那樣子長大。」
mami認為自己並沒能達到工作與生活平衡:「有錢來我就會——啊不行!我要賺錢!家人生日、誰生日、紀念日,全部拿去接工作。」直到最近一次mami去求神問卜,神明反問:「妳自由業做得跟科技業一樣?」所謂自由業,工作時間就是由自己把關,讓自己自由。「我覺得這就是很貪心的部分。我只想要更好,我還年輕,我還不知道我的極限在哪裡。」mami對未知的自己胸有成竹。

聽聽過來人mami怎麼說?
請教mami創業有何關鍵點?mami不假思索:「你夠窮,就不會擔心被警察抓走。」甚至獲利不佳,是否堅持下去?「這也跟夠不夠窮有關係,如果你夠窮,就會想辦法。」mami指出,創業者應觀察市場喜好,「你只要願意花錢、花時間投入在這件事情上,你就在前50%,你就是往前競爭。」
但若反應確實不理想,就應馬上換方向。「如果你一直堅持,但已經到了繳不出房租、繳不出生活開銷,那真的必須換方向;但如果都繳得出來、一直打平,我建議堅持五年,五年會看到事情成形。但那五年你必須很認真的做。」mami笑著說,五年是可以開始「收割」的時刻!
mami也覺得神奇,剛好就是第五年,開始不需再為錢煩惱。提到IG的追蹤數mami有一套理論:「一千以下你會被人看不起,跟人談合作都不被當一回事,去參加市集可能還把你刷掉;但當你超過一千,大家開始重視你;超過五千,大家開始非常重視你;超過一萬,大家就太~重視你了,看到你都會帶著笑臉。」雖然那只是數字,但那是可以變現的、讓mami持續努力的目標。
「我覺得畫畫是我的能力,但賺錢是我的興趣!」——mami有把握,即便今天手沒辦法畫畫了,她也一定有辦法賺錢,她會想盡辦法用別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標。這就是mami的篤定與堅持,因而讓「ま真実や」在大家的眼中閃閃發亮。

同場加映
‧我們問mami,如果不是當畫家,她會當什麼?「我很適合當消防員,我是陶瓷組的,我很會搬土。」
‧關於「mami」的發音?「有時候去婚禮喔,那個新娘看到我就很興奮:『mami~妳來了!!』然後婆婆就一臉:怎麼有其他的媽?」
‧速寫or諮商?「我現在擺攤客人都會說來諮商。可是大家很怕欸,很多i人就覺得『幹,她一直看我』,我就只能『忍一下喔,很快!』」
‧我們想知道mami的愛情故事——「這些公開的話他應該會起肖」?
‧mami會幫自己的小孩用水彩紀錄嗎?「第二胎是計畫剖,我直接帶畫具進產房!」「生的時候、小孩拉出來開始(速寫.jpg)食指還夾著那個東西,下半身麻醉在縫,一邊『等一下!等一下!』手很抖。」一哩的大家驚掉下巴。mami坦言:「都沒有在幫他們畫啊,第二胎只有出生時畫,連上色都沒有。」「拜託,要錢的都不想畫了,還不要錢的?」
‧「最近接到一場明年的婚禮,他們從剛開始在一起就給我畫,每年擺攤他們都會來,印象很深刻。」mami說,對方已經預定了明年婚禮,是mami見證了他們——「我好像他們的相機一樣,幫他們紀錄這一路以來的時光;對我來說特別有意義,這也是我想做的事。」

‧mami喜歡參加婚禮嗎?「我本來是那種,覺得辦婚禮很浪費錢,但後來改觀了。我就發現哇,你跟新人完全不認識、完全沒關係,你還是會被他們感動欸。」「如果你有點想辦,但只是因為沒錢,我跟你講,兩個人在一起一輩子,適合辦婚禮只有這個moment,再過兩年,補辦都沒有感覺,一定要那個當下。」
訪談的兩個小時,mami一邊分享,一邊將現場的一哩成員都畫了下來。在這奇妙的120分鐘裡,除了被mami的深情吆喝所征服,mami偶然間流露的少女心讓我們特別深刻:「我覺得婚禮就是,兩個人好好交換、甚至交換誓詞的時候不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只是換好衣服後,兩個人在陽台上;錄下來,好幾年後回來看都會覺得,哇很有意義。」mami的有感而發,讓我忽然了解——mami的眼神,不只為銳利在畫布之上,更是為了,去洞察人生中每一個飽滿的瞬間。
採訪編輯:Chien/撰稿編輯:梁銓/攝影:蔡幸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