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新月異,出於智能手機的問世,我們竟然能天天自拍,真是其樂無窮。許多人天天自拍,已經成為日常儀式,當然,你免不了也必定在社群媒體貼上,好讓自己能時時刻刻自嗨。
要掃除自卑感或是排遣寂寞,千萬不要忘記一定要要天天自拍,一步一腳印,經年累月,你必然會領悟到自己是美魔女老帥哥,可以媲美吉永小百合、石田百合子或是竹野內豐、史恩康納萊。
你要是科技新貴,做牛做馬,一下班覺得無聊,又不喜歡上按摩店,更要自拍。經過時間的推移,你一定會相信自己可以比美黃仁勳。但切記道具也很重要,比如說買件像樣的皮衣,是真皮而不是人造皮。固然我鼓勵大家常常自拍,但我個人很不喜歡亮相。究其原因,早年讀過希臘神話納西瑟斯那位自戀的年輕人的故事。天天在河邊,透過映照自己,最後掉入水中而一命嗚呼。
文藝界很多有志之士,從來不讓自己亮相,甚至作品當中也沒有附上自己的相片,更常常在大眾場合缺席。比如說,法國作家布朗修就是一位典型的藏鏡人,住在法國鄉下過著隱居的生活。他的長相往往是許多讀者聊天的談資。
此外,比利時設計師馬丁馬吉拉也從來不在公開場合亮相,甚至新品發表會,也照例隱身。正如蘇東坡所謂的萬人如海一身藏。
當然有人難免會質疑我的觀點,比如說網路一查,就可以看到這兩位大咖的照片,但我必須要說明,其實他們就是被狗仔隊偷偷拍到的。在此我就不貼上他們倆的,以表示尊重。從網路照片來看,兩個人都是帥哥,舉止優雅。相信他們一定掌握創作背後的神,而不是那瞬息萬變的形。換句話說,身為創作者,長相其實不是那麼重要,而是作品中的內容。
關於智能手機韓炳哲在《非物:生活世界的變革》中,提到我們自己是一座移動的勞改營,我們志願被關在裡面,自願讓自己裸露。如此一來,讓我們產生依賴和渴望,時時受到流量和點讚的控制。
談到自拍則是充斥著展示價值,而不是崇拜價值,自拍是沒有靈韻,展示出來的臉龐缺少那種「陰鬱沉重」的美。它的特點是數字化的愉悅罷了。
帥哥哲人韓炳秉哲,對自己的長相應該是有信心的,畢竟他出現的照片只有兩三張。綁著馬尾,隨性的穿著,讓人覺得活得很淡定。
他推出二十多本書,短短的小冊,往往一百多頁,卻吸引不少世界的讀者前來閱讀,也許他想不通的地方,就是常常得獎,也受到歐洲學術界的肯定。這位善於思考的哲學家,應該會時常反思自己,當然不會因為他的學問而沾沾自喜,而是因為幸運之神的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