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海爾(La Hire)」艾蒂安‧德‧維尼奧勒(Étienne de Vignoles)出身加斯科尼公國的小貴族,大約於1380-1390年間誕生在加斯科尼公國的普雷恰克。艾蒂安‧德‧維尼奧勒於1418年加入法蘭西王太子查理七世(Charles VII)的麾下,並在庫西抵抗勃艮第軍的進攻。1419年,艾蒂安‧德‧維尼奧勒奪取克羅皮與勒克羅圖瓦,但艾蒂安‧德‧維尼奧勒未能長期保有這些領地,1420年1月在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三世(Philippe le Bon)的進逼下,艾蒂安‧德‧維尼奧勒遭到逐走。喪失領地的艾蒂安‧德‧維尼奧勒於是投奔洛林公爵安茹的勒內(René d’Anjou),不過由於洛林公爵安茹的勒內轉而依附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因此艾蒂安‧德‧維尼奧勒便與其同夥在洛林公國大肆破壞。1423年,他襲擊馬恩河畔沙隆,之後又破壞維特里勒弗朗索瓦與盧森堡。1424年,艾蒂安‧德‧維尼奧勒前往曼恩伯國,並加入迪努瓦和莫爾坦伯爵「奧爾良雜種」讓‧德‧迪努瓦(Jean de Dunois)的麾下,追隨他一同奪佔勒芒,但不久他們便在1427年遭到英軍將領什魯斯伯里伯爵約翰‧塔爾波特(John Talbot)所敗,撤離勒芒。

1425-1426年間,英格蘭王國與勃艮第公爵之間為了海諾伯國的繼承權,而導致雙方關係短暫緊繃,因而暫緩對法的攻勢。但他們很快便在1427年重新對法蘭西王太子查理七世發動攻勢。與此同時,法蘭西王國卻因為兵馬大元帥阿爾蒂爾三世‧德‧里奇蒙(Arthur III de Richemont)與宮廷內務大臣吉訥伯爵喬治一世‧德‧拉‧特萊莫伊(Georges I de La Trémoille)各自拉幫結派,彼此鬥爭,而錯失良機。在這場內爭中,艾蒂安‧德‧維尼奧勒與讓‧波東‧德‧桑特拉耶、迪努瓦和莫爾坦伯爵讓‧德‧迪努瓦一同支持吉訥伯爵喬治一世‧德‧拉‧特萊莫伊,而與支持兵馬大元帥阿爾蒂爾三世‧德‧里奇蒙的克萊蒙伯爵查理一世‧德‧波旁(Charles I de Bourbon)、元帥讓‧德‧布羅斯(Jean de Brosse)、蘇格蘭援法總司令達恩利的約翰‧斯圖亞特(John Stewart of Darnley)等人對立。
正當法蘭西王國內爭不已之機,英軍再度於1427年發動攻勢,起初勢如破竹,並很快地就將蒙塔基包圍。1427年9月,艾蒂安‧德‧維尼奧勒追隨讓‧德‧迪努瓦前往蒙塔基解除英軍的包圍。5日,讓‧德‧迪努瓦在觀察過地形後,派出使者潛入蒙塔基,將其擬定的作戰計劃送給守軍。中午,讓‧德‧迪努瓦見英軍準備用餐之時,命艾蒂安‧德‧維尼奧勒率騎兵突入英軍營中。艾蒂安‧德‧維尼奧勒的突襲使英軍猝不及防,一下就陷於混亂。英軍將領沃里克伯爵理察‧博尚(Richard Beauchamp)率部來救,城內守軍便依照計劃將水閘打開,衝垮河上的浮橋,將英軍分成兩段,並淹死許多英軍士兵。接著,蒙塔基守軍立即出兵響應,英軍霎時全面崩潰,紛紛逃散。沃里克伯爵理察‧博尚、薩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爾(William de la Pole)雖試圖集結潰軍,但由於損失過重,英軍再也無力應戰,最後他們只好率領殘部退回朗頓堡和內穆爾,之後返回巴黎。英軍經此大敗,一時無力重整,但因為法蘭西王國持續內鬥,使得他們得以喘息並迅速重整軍力,於1428年初在索爾茲伯里伯爵湯瑪士‧蒙太古(Thomas Montaigu)的指揮下重新挑起戰端。同年夏季,索爾茲伯里伯爵湯瑪士‧蒙太古率部掃蕩巴黎西南的鄉村地區,並向東南進圍奧爾良。起初,法軍雖然將英軍總司令索爾茲伯里伯爵湯瑪士‧蒙太古擊傷,並讓他在一周後傷重身亡,卻未能阻止英軍奪取奧爾良的意圖。新任英軍指揮官薩福克伯爵威廉‧德‧拉‧波爾在貝德福德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John of Lancaster)指示下,建設一系列的外堡以圍困奧爾良。為打破困局,法蘭西王國內部相爭的兩派趕忙握手言和,並派軍馳援奧爾良。然而,克萊蒙伯爵查理一世‧德‧波旁的援軍卻於1429年2月12日在魯夫賴襲擊英軍運補部隊失敗,法軍因而損失慘重,奧爾良的局勢也益發危殆。1429年3月,奧爾良守軍已經接近山窮水盡,因此迪努瓦和莫爾坦伯爵讓‧德‧迪努瓦被迫向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求和,然而此一和議卻不為駐法英軍總司令的貝德福德公爵蘭開斯特的約翰所同意,對奧爾良的戰事也因此繼續下去。

正當法軍潰敗於魯夫賴的同時,一名年輕的農村少女讓娜‧德‧亞克(Jeanne d’Arc)面見法蘭西王太子查理七世,面臨困局的查理七世在讓娜‧德‧亞克展現出幾次奇蹟之後,決心相信他擁有神的庇護,因而採納其建議,命令讓娜‧德‧亞克加入由元帥讓‧德‧布羅斯指揮的援軍,一同將補給送進奧爾良。艾蒂安‧德‧維尼奧勒於是也加入其中,參與戰鬥。並在奧爾良的戰鬥中,艾蒂安‧德‧維尼奧勒始終與讓娜‧德‧亞克並肩作戰。此後艾蒂安‧德‧維尼奧勒繼續追隨讓娜‧德‧亞克參與雅爾若戰役、帕提戰役,並以其英勇的表現,將英軍再度擊敗。
1430年5月23日,讓娜‧德‧亞克在貢比涅擔任後衛,而遭到勃艮第軍俘虜後,艾蒂安‧德‧維尼奧勒與讓‧波東‧德‧桑特拉耶便試圖將他營救出來,然而卻因此於1431年8月11日一同為英軍俘虜。雖然,他們未能救出讓娜‧德‧亞克,但還是被送到盧昂的布夫赫伊城堡,與讓娜‧德‧亞克一起關押在這裡的監獄中。不過與讓娜‧德‧亞克的下場不同,他與讓‧波東‧德‧桑特拉耶後來獲得釋放。在重獲自由後,艾蒂安‧德‧維尼奧勒與讓‧波東‧德‧桑特拉耶一同轉戰於阿圖瓦、法蘭西島與皮卡第,並參與了1435年5月9日的熱爾伯魯瓦戰役,並將英軍擊敗,讓‧波東‧德‧桑特拉耶更將英軍主將阿倫德爾伯爵約翰‧菲茲亞倫(John FitzAlan)俘獲。
艾蒂安‧德‧維尼奧勒的弟弟阿馬多克‧德‧維尼奧勒(Amadoc de Vignoles)於1434年3月在防守克里爾期間遭到英軍將領什魯斯伯里伯爵約翰‧塔爾波特所殺。艾蒂安‧德‧維尼奧勒於1435年追隨與讓‧德‧迪努瓦轉戰諾曼第公國。
1435年8月,百年戰爭交戰各方於阿拉斯議和,由於英格蘭代表只要求兩國長期休戰,並不願意放棄對法蘭西王位的請求權,因此幾乎讓和會難以進行。艾蒂安‧德‧維尼奧勒於是與讓‧波東‧德‧桑特拉耶一同襲擊英方代表。事件平息後,英方便藉故退出和會,而法蘭西王國仍舊與勃艮第公國及蘇格蘭王國達成《阿拉斯條約》,並使英格蘭王國受到孤立。艾蒂安‧德‧維尼奧勒則因其戰功,於1436年1月被封為蒙莫里永領主,之後又出任諾曼底公國總司令,同時再加封為朗格維爾領主。不久,艾蒂安‧德‧維尼奧勒與瑪格麗特‧德‧德鲁瓦西(Marguerite de Droisy)結婚,不過兩人未能生下子嗣。
《阿拉斯條約》簽署後,百年戰爭再度進入長期休戰,原本歸屬於法方的各雇傭軍紛紛遭到解雇,艾蒂安‧德‧維尼奧勒於是與讓‧波東‧德‧桑特拉耶因此失業,因而他們轉而前往尼德蘭,靠著劫掠維生。1442年,艾蒂安‧德‧維尼奧勒再度為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效力,並投入在加斯科尼的戰役。1443年1月11日,艾蒂安‧德‧維尼奧勒因為不明的疾病,病逝於蒙托邦。死後,依照其遺囑,將他安葬於蒙莫里隆的聖洛朗教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