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推理小說裡很有名的設定:「把屍體埋在繡球花底下,繡球花就會變成藍色。」不過,實際上也可能發生「相反的情況」。
這個設定出自美國小說家 Henry Slesar 的作品《愛花的警察》(原文:The Cop Who Loved Flowers)這部作品中,正是因為繡球花的顏色改變,才讓兇手露出馬腳。
大家知道,繡球花在酸性土壤裡會變成藍色,在鹼性土壤裡則會偏向粉紅或紅色。一般來說「埋了屍體後土壤會偏向酸性」是沒錯的,但「根據某些條件,土壤也可能會變成鹼性。」
關鍵就是BMI,就是那個用來判斷肥胖程度的數值。
實驗地點是美國田納西大學的人類學研究設施,也就是所謂的 Body Farm(屍體農場)。田納西大學的屍體農場占地約 2 英畝,也就是大約 4,047 平方公尺。 如果用「東京巨蛋」作為單位的話,大約是 0.17 個東京巨蛋。
這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討人類遺體的「內在因素」,像是年齡、性別、死亡時的疾病、BMI, 會如何影響土壤的化學與微生物組成變化,重點是「BMI 與生物分解的關聯性」。
在這個戶外實驗中,使用了 19 具遺體,觀察他們隨著分解進程, 對土壤造成什麼樣的變化。
結果分析發現:
BMI 越高或越低,都會對土壤 pH 值產生不同影響。
也就是說,BMI 是影響土壤酸鹼值的關鍵因子之一。
具體來說:
- 正常體重~過重~肥胖的遺體:
分解後土壤的 pH 值會降低,也就是變得更酸性。 - 體重過輕的遺體:
分解後土壤的 pH 值會上升,也就是變得更鹼性。
所以,埋在土裡的那個人如果是瘦子,那就有可能「繡球花顏色變化的詭計不成立」, 因為土壤根本就不會變成酸性。這篇論文也有觀察除了 pH 值之外的變化, 例如:Saccharomycetes(酵母菌的一種)的增減。簡單來說,就是做麵包時會用到的酵母菌親戚。這些酵母菌在土壤的微生物生態中有重要作用,在有機物分解過程中扮演活躍的角色。
研究結果指出:
- 體重過輕的遺體:分解後,這些酵母菌的數量幾乎沒什麼變化。
- 正常體重~肥胖的遺體:
隨著時間經過,這些酵母菌明顯增加。
也就是說,體型較大的人在分解時會讓酵母菌變得更活躍。另外「癌症患者與土壤變化的關聯」,研究觀察到,癌症患者的遺體分解後,會讓土壤的微生物多樣性與呼吸率降低。這可能是因為癌症會讓人體的化學成分改變,進而影響微生物能夠利用的營養種類與含量。
所以這樣會造成:
特定微生物變得不容易生長,或整體活動力下降。
另外,像這種「讓病人自然腐爛看會怎樣」的研究其實很少,未來有看到的話會補充上來。
參考文獻:
Body Mass Index (BMI) Impacts Soil Chemical and Microbial Response to Human Decomposition | mSphere
ヘンリー・スレッサー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