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的養成之路:比穿越劇還精彩
保生大帝本名吳本(音「滔」),出生於宋朝,從小就是個「素食主義者」,還自帶「醫學天才」屬性,不僅精通內外科,甚至能讓人「死而復活」——這技能要是放到現代,大概連諾貝爾醫學獎評委都會跪著遞獎盃。
傳說宋仁宗的媽媽得了乳疾,御醫們束手無策,結果吳本一出手,藥到病除。仁宗龍心大悅,想留他當「皇家御醫」,結果吳本瀟灑拒絕:「我要回民間當個自由執業的神醫,榮華富貴?No, thanks!」——這大概是最早的「拒絕996,追求心靈自由」案例。
吳本回到民間,將一生奉獻給疾苦之人。當地官員向仁宗上表,奏報吳本行醫救眾,濟世助人的功蹟,皇上特別敕封「慈濟」。祂死後鄉里在白礁村修了秋龍庵紀念祂,宋高宗時,命人重修,就是後來的白礁慈濟宮。保生大帝著有內外科醫書十三卷傳世,後人感念他的德澤,建廟供奉祭拜。不但一般人有難治的病,會到廟裡去求他,醫生及藥商更奉他為守護神,祀之甚為虔敬。
從福建到臺灣:一場跨海「防疫專案」
清朝時,臺北爆發大瘟疫,醫生們急得跳腳,最後福建鄉民直接「跨海請神」,(這應該是最早的兩岸宗教交流活動)把保生大帝請來鎮壓。結果瘟疫奇蹟般消失,百姓們感動到不行,從此香火鼎盛,廟越蓋越大——這大概是最早的「神明防疫專案」,效果比封城還快!
現代廟宇生存戰:比韓劇還狗血
現在全臺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超多,競爭激烈,各家都有自己的「行銷策略」:
- 臺北大龍峒保安宮:走「高端路線」,與聯合國合作拿文化遺產獎,還辦國際研討會,堪稱「神明界的哈佛」。
- 臺南學甲慈濟宮:主打「鄉土情懷」,每年「上白礁」謁祖祭典,信眾扛神轎、喊口號,比選舉造勢還熱鬧。
- 搶頭香大戰:每年除夕夜,信徒們擠破頭要插「第一炷香」,據說搶到的人願望會優先實現——這根本是「神明版速食店得來速」!
年度盛事:比跨年晚會還嗨
保生大帝生日(農曆三月十五)前後,全臺廟宇瘋狂慶祝:
- 家姓戲:連演24天,以前是漳泉族群「拚場」,現在變成文化觀光秀,連外國遊客都來打卡。
- 放火獅:用竹架纏滿鞭炮,點燃後火花四射,比鹽水蜂炮還狂,根本是「古代版煙火秀」。
- 過火儀式:信徒赤腳走過燒紅的炭火,邊走邊喊「保生大帝保佑!」——這不只是信仰,根本是「鐵人三項之神明版」!
保生大帝從宋代紅到現代,靠的不只是醫術,還有超強「品牌經營」能力。祂的故事告訴我們:
- 拒絕高薪,追求理想,照樣能名留青史!
- 防疫不一定要靠封城,有時候請個神明更有效!


- 祭拜時間:農曆三月十五日 保生大帝誕辰
- 祭拜地點:供奉保生大帝的廟宇或自宅 (有供奉者)

- 上供
- 點燭(廟方有供則省略)
- 神前獻茶、酒(廟方有供則省略)
- 焚香迎神(每一香爐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朝天祭拜)
【祈願文參考】
「隨香奉請保生大帝,信士/信女 OOO,家住__________(現居地址),出生於____年,國曆/農曆_____月_____日,今逢保生大帝聖誕,特備供品為大帝祝壽,祈求保生大帝保佑閤家平安健康、事業順利........。」(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擲筊以問保生大帝之降臨
- 保生大帝既降,有祈禱於保生大帝者,擲筊以請示(一邊擲筊一邊唸欲祈求的事,並許下答謝的報酬)
◎ 祭拜時記得向保生大帝稟明自己的姓名、生日、居住地址、心之所求、祈望目標與願景等細節,比如希望哪一筆訂單成交、現職與欲升官的職位為何、期望加薪多少等,講得越清楚越有助於保生大帝保佑財運亨通和平安順遂。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問保生大帝是否餐畢
- 如餐畢,雙手捧持金紙拜供保生大帝
- 燒四色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 奠酒,將酒灑於紙灰上 (未供酒者則省略)
- 撤供
◎到廟裡參拜,如果你所拜的神明非廟裡主神,祭拜程序為先拜天公→再拜主神→再拜您要供奉的神明→接著再拜其他神明。


- 上供
- 點燭(廟方有供則省略)
- 神前獻茶(廟方有供則省略)
- 焚香迎神(每一香爐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 (至廟宇拜拜,要先至廟前的天公爐焚香朝天祭拜)
【祈願文參考】
「隨香奉請保生大帝,信士/信女 OOO,家住__________(現居地址),出生於_________年,國曆/農曆_____月_____日,今日特備供品敬奉保生大帝,祈求保生大帝保佑閤家平安健康、事業順利、財源廣進......。」(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紙拜供保生大帝
- 燒四色金(大壽金、壽金、刈金、福金)
- 撤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