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次與創作課同學的聚會中,我再次遇見了曾參與讀書會的夥伴——灰鴿。他當時提到了《天地一沙鷗》這本書,而這次,我們便以此為主軸,深入交流這部作品的意涵,同時分享我近期執行的高齡銀髮運動專案。
在《天地一沙鷗》中,主角強納森是一隻拒絕墨守成規的海鷗,他突破了族群對飛行的既定定義,選擇追求速度、自由與自我超越。他不再只是為了生存而飛,而是為了「學會飛得更好」而不斷挑戰自我。這部作品表面上描寫飛行技巧的練習,實則是一場關於自由意志、個體成長與教育理念的深刻對話。強納森的選擇讓我不禁思考:在快速老化的社會中,我們是否也能像他一樣,帶領更多人突破身體與心理的限制,展開屬於自己的生命航程?
近年來,我與團隊推動一項以銀髮族健康自主為核心的運動推廣計畫。這項計畫源於一項AI健身器材的導入合作,並結合同儕教練制度,讓長輩們能在熟悉且舒適的社區空間中學習設備操作、養成運動習慣。從一開始的觀望與遲疑,到如今愈來愈多長輩主動報名、甚至成為「小教練」,這段歷程讓我深刻體會:這不僅是健康促進的過程,更是一場有關自我認同、社群互助與教育再定義的長程飛行。常有朋友問我:「為什麼要在課堂上談這麼抽象的書?」其實,重點從來不在書本本身,而在於其中蘊含的隱喻與想像空間。《天地一沙鷗》所傳達的,是一種願意改變、勇於探索的精神。如果能以此作為起點,引導長輩回望自己的生命歷程,我們就能打開更深層的對話空間。許多長輩其實擁有豐富的生命故事與情感,只是缺少一個被傾聽、被認可的機會。透過課前閒聊與生命書寫活動,我們得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讓他們理解:我之所以願意花時間陪伴,是因為這正體現了大學USR(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核心精神——與地方共好、與社群共學。
在實際執行中,我們發現許多長輩對科技輔助的運動設備仍存有心理障礙。即使操作流程已大幅簡化,「怕做錯」「怕被笑」的情緒仍讓部分人裹足不前。因此,我們不僅強化語音導引與圖示說明,也導入同儕陪伴制度,降低他們的心理壓力。科技從來不是萬靈丹,唯有與人性、教育與社區脈絡結合,才能真正發揮效益。
AI健身設備確實為我們帶來精準的數據分析與即時回饋,但我們也發現,這樣的「機器互動」仍讓部分長輩感到距離感。機器能記錄姿勢、肌群施力與疲勞程度,卻無法感知一位長輩當日的心情、睡眠狀況或家中困擾對其運動意願的影響。這也提醒我們,在科技逐漸進入照護現場時,不能只問「準不準」,更應問「暖不暖」。
這些觀察,也促使我重新思考「科技倫理」的意涵。在推動教育科技與高齡照護融合的過程中,我們如何兼顧效率與關懷?我們是否能設計出帶有同理心的AI介面,如語音安撫、休息提醒、或是根據使用者情緒調整互動方式?這些看似柔性的設計,或許正是讓科技真正「貼近人心」的關鍵。畢竟,我們所追求的,不只是強健的身體,更是被理解的心靈。
推動這項計畫的兩年多來,我們歷經過冷場、質疑,甚至被拒絕。但也正是在這些不容易的時刻,我們見證了「信任建立」的可貴。有些原本沉默寡言的長輩,後來竟成為最熱心的新手教練。有位阿姨笑著對我說:「一開始我最怕機器,現在我都在教別人怎麼用了!」這樣的反差,正是改變發生的證明。
我仍清楚記得,一對年約七十的老夫妻,初次參與時,先生總是靜靜坐在教室角落,神情冷淡、顯得疲憊,而太太則積極參與操作與生命書寫活動。每次課後,她總會輕聲對丈夫說:「你也來動一動嘛,整天坐著會退化的喔。」他總是搖頭一笑,卻始終未真正參與。
直到某次課堂,我們播放了一段《天地一沙鷗》的影片,畫面中強納森自由飛翔的場景讓那位先生眼神一震。隔週,他主動走到我面前問:「老師,我這年紀還能練核心嗎?」那一刻,我知道,他已經準備好開始屬於自己的飛行練習了。
從那之後,這對夫妻每週都會一起參與活動,甚至會在課後與其他長輩分享自己的轉變。他們的行動,不僅改變了自己的生活節奏,也帶動了整個社群的互動氛圍。我深信,一個人願意啟程,往往就能為整個社區注入新的活力。
這項社區實驗,也逐漸轉化為高齡互助網絡的雛形。當長輩之間開始彼此提醒、主動協助,甚至鼓勵新加入者時,我們其實已經建立起一種「去專家化」的支持模式。他們不再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成為實踐共學共好的實際參與者。這種「從中學會、從做中傳承」的過程,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教育」與「陪伴」。
《天地一沙鷗》讓我相信,每個人都具備飛翔的潛能;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激發人們重新定義自身價值的勇氣。許多長輩曾在家庭與社會角色中默默耕耘一生,卻在退休後被排除在主流價值之外。而我們所做的,就是重新為他們開啟一扇被理解與參與的門。
我們的「飛行課程」未來也希望能與更多醫療、教育與長照系統接軌。例如邀請復健科醫師共同設計動作、讓教育系學生記錄與陪伴、或將這套AI設備推廣至更多社區,擴展健康與尊嚴的想像。這樣的合作雖仍在醞釀中,但就像強納森的飛行練習一樣——從不完美開始,卻能一步步飛得更高更遠。
推動長輩運動的目的,不僅在於延緩老化與降低醫療負擔,更在於讓他們重新掌握生活的主導權。正如那句話所說:「種樹的最佳時機,一是十年前,二是現在。」推動運動教育亦然。只要願意啟程,永遠都不嫌晚。
透過《天地一沙鷗》的比喻,我們不只是教導長輩如何伸展四肢,更是陪他們張開心靈的翅膀。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將繼續在這條高齡教育的飛行航道上,與更多人一起,溫柔而堅定地,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