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0法則/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
80% 的成果,來自 20% 的原因,在任何一個系統或情境中,少數重要的因素會產生大多數的結果。例如,前 20% 最富有的人,擁有了幾乎 80% 的資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聽到「貧富差距」的根源。
2.UBS 台灣財富金字塔(淨資產排行榜):
(1) 超級富裕層 淨資產 1.5億台幣以上 人口:7.1萬人
(2) 富裕層 淨資產 3千萬~1.5億台幣 人口:69.3萬人
(3) 準富裕層 淨資產 3百萬~3千萬台幣 人口:960萬人
(4) 中產階級 淨資產 30萬~3百萬台幣 人口:698萬人
(5) 小資&受扶養族群 淨資產 30萬台幣以下 人口:245萬人
也就是說:前20%的台灣人,約落在準富裕層以上,控制社會大多數的財富。
3.為何多數人財富階段停,留在小資或中產階段?
(1) 享樂跑步機:人類對「好東西」的滿足感是短暫的,一旦習慣,就會想要更多、更好。改善法:控制生活型態膨脹,收入增加後優先增加投資比重。
(2) 亨利族:「高收入但尚未富有」的人。他們賺得多,但因消費高、投資少,資產累積速度慢。改善法:做好預算與資產配置,避免只賺不留。
(3) 相對剝奪感:不是你「缺什麼」,而是看到別人有你沒有的東西,就覺得自己被剝奪了。改善法:聚焦自身目標而非比較,避免情緒消費。
(4) 比較心態:人類天生會拿自己和他人比較,尤其是社會地位、財富與外在條件。改善法:把比較轉為學習動力,不當競爭壓力。
結語:
多數高資產人士,主要收入來源,並不依靠工作收入,小資或中產階級要注意,消費升級和愛比較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