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粒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宇宙是能量。
能量中潛藏著力,這力轉化之後便成了質量。這質量就是物質。有了物質才有今天可見的宇宙。

物質的開端是什麼?
是「粒子」(particle)。
最早的粒子叫做「上帝粒子」(God particle)。「上帝粒子」是由美國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Leon Lederman)所創,這是一個比喻(metaphor),他用「上帝粒子」來說明「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

為什麼?
「上帝粒子」意思是說它具備著關鍵的地位、作用與角色。

什麼是「玻色子」(boson)?
「玻色子」是「基本粒子」(elementary particle)。

什麼是「基本粒子」?
即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位或最基本物質。這是宇宙萬物所構成的最小單位。上帝就是宇宙。
「玻色子」這基本粒子,其自旋(Spin)為整數,其波函數(Wave function)為對稱,在「能階」(energy level)上,可以容納無限顆粒子。
「能階」又可稱為「能級」。這是原子、電子、分子⋯等存在的穩定狀態,是「內在」的能量值。它們不連續,且分立。這是微觀粒子,包括原子、電子、分子⋯等的狀態。

什麼是「自旋」(Spin)?
表面上的意思是「自轉」(rotation)。其實,「自旋」與「自轉」不同。「自轉」是行星自己在轉動,同時它也公轉,這是傳統物理學,跟經典力學有關。然而「自旋」是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中關於粒子的「量」,是一種「動量」,叫做「角動量」(Angular momentum)。

什麼是「角動量」?
這個是力學名詞,就是測量物體旋轉的量。「角動量」與「動量」彼此不同,但是概念近似。「角動量」講的是「轉動」,而「動量」是延著一直線運動。物體的「角動量」都不同,因為物體有不同的質量、形狀、轉速。「角動量」是物體沿著一軸線旋轉、轉動,自有其「轉動慣量」(Moment of Inertia)與「角速度」(angular velocity)。

「轉動慣量」是什麼?
「轉動慣量」是物體對其旋轉運動時慣性大小的量度。「轉動慣量」又稱為「慣性矩」(moment of inertia),亦稱為「質量慣性矩(moment of inertia of mass或mass moment of inertia),這是古典力學的名詞。
這是物體(object)或質點(particle)在旋轉效應時所必需有的物理量。質點(particle)就是物質(matter )。
「物質」又可以說成為material、substance、stuff。
「質點」又稱為「質粒」、「粒質」、「粒子」。
當一個「質點」(particle)繞著某一軸線旋轉時,其質量慣性矩為「I 」。質量慣性矩 「I 」是該點之質量 「m 」與至該旋軸垂直距離 「r 」的平方乘積。

「角速度」是什麼?
「角速度」是當物體旋轉時,每單位時間所轉過的「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的大小和方向,一般來說都用希臘字母「ω」來表示。「角動量」,是「轉動慣量」與「角速度」兩者之間的乘積。
因此,「轉動慣量」與「角速度」之間的比值如下:
1.角動量跟「轉動慣量」與「角速度」成正比。
2.角動量若是固定,「轉動慣量」與「角速度」成反比。
3.「轉動慣量」若減少,「角速度」就會增加。
4.「轉動慣量」若增加,「角速度」就會減小。
5.「轉動慣量」等於「質量」與「扭轉半徑」(radius of gyration)平方的乘積。
物理學上有「角動量守衡」(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現象,當物體無外在力距,角動量即不會變,這就是「角動量守衡」。「角動量」是原始動量。

「角動量」從哪裡來?
是物質本身所具備、帶來的。物質最小單元是粒子,它與生具有的「內稟性質」(intrinsic property)。

什麼是「內稟性質」?
即物質與結構所具有的內在本質屬性,屬於天性。
是物質本自具足,本有的屬性,比如質量、電量、自旋⋯等,極其神秘,人類未知的部分。
「內稟性質」又叫做「內含性質」(intensive property),即系統之中不變的東西與物理性質,不因系統大小或系統中物質多少而改變。因此,「內含性質」是尺度不變的物理量。內稟性質是物質性能,是自帶的、永恆的,是材料本質的、不變的。
這種不知從哪裡來的,是宇宙的天賦異稟,是不可思議的狀態。
上帝粒子就是不可思議者。


黃振輝/2025.5.1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振輝的宇宙人生
285會員
76內容數
黃振輝的宇宙人生
2025/05/15
宇宙本為空,但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 那是什麼空? 有東西的空。 那裡有什麼東西? 有「能量」,它可以結構出宇宙來。 能量的「空」,所結構出來的宇宙,也還是「空」的。 宇宙是一個「能量的空」嗎? 不是,宇宙是「質量」的「有」。 質量(mass, m)是怎麼來的? 從能量(Energy, E)轉
Thumbnail
2025/05/15
宇宙本為空,但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 那是什麼空? 有東西的空。 那裡有什麼東西? 有「能量」,它可以結構出宇宙來。 能量的「空」,所結構出來的宇宙,也還是「空」的。 宇宙是一個「能量的空」嗎? 不是,宇宙是「質量」的「有」。 質量(mass, m)是怎麼來的? 從能量(Energy, E)轉
Thumbnail
2025/05/15
人很想知道,宇宙是什麼? 宇宙被佛教稱為「空」。 宇宙是「空」的? 對,宇宙是「實有」,並「不空」。 那是什麼? 宇宙是「有」,卻又是「空」,所以是「空有」! 宇宙「有」什麼? 宇宙有心。其實,宇宙就是心,卻無形,又空有。 宇宙的《道次第》是:心、愛、生、活、傳! 為什麼要有「
Thumbnail
2025/05/15
人很想知道,宇宙是什麼? 宇宙被佛教稱為「空」。 宇宙是「空」的? 對,宇宙是「實有」,並「不空」。 那是什麼? 宇宙是「有」,卻又是「空」,所以是「空有」! 宇宙「有」什麼? 宇宙有心。其實,宇宙就是心,卻無形,又空有。 宇宙的《道次第》是:心、愛、生、活、傳! 為什麼要有「
Thumbnail
2025/05/13
宇宙的起始是什麼? 心。 宇宙的《道次第》是:心、愛、生、活、傳。 為什麼心會排在第一位? 無論宇宙是什麼,有多麼的美好,前途無量,結果宇宙都不可能存在。 為什麼? 因為沒有「心」。 沒有「心」即沒有宇宙。 「心」有這麼重要嗎? 有,「心」是宇宙的開端。 若沒有「心」,即使有宇宙、能、質、愛、
Thumbnail
2025/05/13
宇宙的起始是什麼? 心。 宇宙的《道次第》是:心、愛、生、活、傳。 為什麼心會排在第一位? 無論宇宙是什麼,有多麼的美好,前途無量,結果宇宙都不可能存在。 為什麼? 因為沒有「心」。 沒有「心」即沒有宇宙。 「心」有這麼重要嗎? 有,「心」是宇宙的開端。 若沒有「心」,即使有宇宙、能、質、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愛究竟是什麼物質組成的? 我想,那應該是地球上的元素無法描述的存在,甚至連宇宙中的萬物也難以比擬——獨一無二的抽象物質。雖然在宇宙面前,人類僅是微小的元素,但作者筆下的故事與人物絕非渺小無力而聽天由命。相反地,他們彰顯人心蘊藏的無窮韌性足以與宇宙抗衡。
Thumbnail
愛究竟是什麼物質組成的? 我想,那應該是地球上的元素無法描述的存在,甚至連宇宙中的萬物也難以比擬——獨一無二的抽象物質。雖然在宇宙面前,人類僅是微小的元素,但作者筆下的故事與人物絕非渺小無力而聽天由命。相反地,他們彰顯人心蘊藏的無窮韌性足以與宇宙抗衡。
Thumbnail
愛因斯坦說所有一切的物質都是能量的表現形式 也就是有固體、氣體、液體以及無形 雖然無形態但可以轉化 太陽、空氣、宇宙能量等等我們也都無法摸到 但我們可以透過種植把無形轉化成有形的食物 易經說"厚德載物" 德就是能量 一個人無德就是沒有能量,要成功就更難 但有人說有人沒德但也有
Thumbnail
愛因斯坦說所有一切的物質都是能量的表現形式 也就是有固體、氣體、液體以及無形 雖然無形態但可以轉化 太陽、空氣、宇宙能量等等我們也都無法摸到 但我們可以透過種植把無形轉化成有形的食物 易經說"厚德載物" 德就是能量 一個人無德就是沒有能量,要成功就更難 但有人說有人沒德但也有
Thumbnail
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秘密,就從能量、頻率和振動去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從古老文化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有一個矩陣,它在創世時就是本質。從科學中我們發現了產生宇宙的微波現象。然後我們開始使用一個存在的創造工具並引發了初始、振動。 
Thumbnail
如果你想找到宇宙的秘密,就從能量、頻率和振動去思考。~尼古拉·特斯拉 從古老文化傳說中,我們了解到宇宙中有一個矩陣,它在創世時就是本質。從科學中我們發現了產生宇宙的微波現象。然後我們開始使用一個存在的創造工具並引發了初始、振動。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宇宙能量和個人能量之間的關聯,以及思想和物質在能量系統中的作用。作者通過觀察能量的振動和密度來解釋了這種關聯,並強調了個人思維和感受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文章提出了一些心靈平衡和正能量傳播的想法,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社交媒體資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宇宙能量和個人能量之間的關聯,以及思想和物質在能量系統中的作用。作者通過觀察能量的振動和密度來解釋了這種關聯,並強調了個人思維和感受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文章提出了一些心靈平衡和正能量傳播的想法,並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社交媒體資訊。
Thumbnail
精彩內容請點擊觀看:宇宙的終極之謎:科學家眼中的上帝存在論證;希格斯玻色子的上帝粒子、量子糾纏、宇宙微調論、康托爾的數學無限論、哥德爾本體論的數學邏輯證明、阿奎那的神學五路證明 (youtube.com) 在浩瀚的宇宙間,人類自古以來便不斷追問一個永恆的問題:“萬物萬象的根源是什麼?”歷代哲學家
Thumbnail
精彩內容請點擊觀看:宇宙的終極之謎:科學家眼中的上帝存在論證;希格斯玻色子的上帝粒子、量子糾纏、宇宙微調論、康托爾的數學無限論、哥德爾本體論的數學邏輯證明、阿奎那的神學五路證明 (youtube.com) 在浩瀚的宇宙間,人類自古以來便不斷追問一個永恆的問題:“萬物萬象的根源是什麼?”歷代哲學家
Thumbnail
【提出上帝粒子理論 英物理學家希格斯逝世】 英國愛丁堡大學宣布,預言「上帝粒子」存在的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Ware Higgs)去世,享壽94歲。
Thumbnail
【提出上帝粒子理論 英物理學家希格斯逝世】 英國愛丁堡大學宣布,預言「上帝粒子」存在的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Ware Higgs)去世,享壽94歲。
Thumbnail
  大約在一百三十八億年前經歷所謂的大霹靂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空間才應運而生。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三十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然後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交互作用,就成了「化學」。    大約在
Thumbnail
  大約在一百三十八億年前經歷所謂的大霹靂之後宇宙的物質、能量、時間、空間才應運而生。宇宙的這些基本特徵,就成了「物理學」。    在這之後過了大約三十萬年,物質和能量開始形成複雜的結構,稱為原子,然後進一步構成分子。至於這些原子和分子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交互作用,就成了「化學」。    大約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