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想知道,宇宙是什麼?
宇宙被佛教稱為「空」。
對,宇宙是「實有」,並「不空」。
那是什麼?
宇宙是「有」,卻又是「空」,所以是「空有」!
宇宙「有」什麼?
宇宙有心。其實,宇宙就是心,卻無形,又空有。
宇宙的《道次第》是:心、愛、生、活、傳!
為什麼要有「心」?
宇宙沒有心,就不會結構宇宙,宇宙必不存在,也不會實有。
心是什麼?
是心靈。
心靈是什麼?
靈就是靈能。
靈能是什麼?
靈能就是能。
能是什麼?
能量。
宇宙要能量做什麼?
有能量才能動,具有動能。
誰讓宇宙有動能?
愛,愛是原動。
愛要做什麼?
找到動力、形成動力、推動動力,才能夠形成宇宙。
宇宙有「心」與「愛」就能形成宇宙了嗎?
還設沒有。
宇還需要什麼?
思、想、能、動、力、質。
思、想、能、動、力、質是什麼?
是宇宙的動力,這是「精神宇宙」。
「精神宇宙」首先要什麼?
它要有思。
思來自哪裡?
來自「宇宙心」與「宇宙愛」,才會有「思」。
「思」要做什麼?
最後宇宙才可以形成「質」。
質是什麼?
就是物質。
宇宙要物質做什麼?
才可以有「物質宇宙」。有「物質宇宙」才有如今的宇宙。
「物質宇宙」與「精神宇宙」一樣重要,它們「二而一」、「一而二」是同體兩面。
「精神宇宙」需要什麼?
需要「思」!
什麼是思?
思,是思索。
甲骨文的字形是「囟+心」:
1.囟:就是腦。
2.心:就是心臟。
「囟+心」合起來是用頭腦在考慮、用心在感受。
什麼是思?
就是自慮。
當時有頭腦嗎?
沒有,但是當時的心、思,是無形的,卻具有頭腦的功能,它會自慮,就是自己會想。
什麼是想?
念他。自慮加上念他,兩者合起來就是「思想」!
宇宙自慮與念他之後,宇宙是什麼?
宇宙就是心、愛、思、想。
宇宙「思的自慮」與「想的念他」,有什麼作用?
讓宇宙明瞭宇宙到底想要什麼!思是宇宙的發想者,然而它自己尚無法獨立運作,必須藉由心與愛,所以它才會叫做「心思」、「愛心」、「思愛」、「愛思」。
「心思」、「愛心」、「思愛」、「愛思」要做什麼?
要「生」與「化」。
什麼是「生」?
就是「創生」。
什麼是「化」?
就是「轉化」。
「創生」與「轉化」什麼?
能!
能是什麼?
能就是能量,宇宙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它充斥著萬有。心,是宇宙的發動者,然而它自己尚無法獨立運作,必須藉由宇宙,所以才會叫做「宇宙心」。
「宇宙心」要做什麼?
要創生「宇宙愛」、「宇宙思」、「宇宙想」。
「宇宙思想」要做什麼?
宇宙想完成宇宙工作!
宇宙工作是什麼?
宇宙心的工作是生與化,這必須要有「宇宙愛」、「宇宙思想」、「宇宙能」。
「宇宙能」要做什麼?
創造宇宙。
「宇宙心」、「宇宙愛」、「宇宙思」、「宇宙想想」不能創造宇宙嗎?
不能,它們缺乏實際推動的能力!
怎麼辦?
必須有「宇宙能」,它可以推動「宇宙心」、「宇宙愛」、「宇宙思」、「宇宙想」,進而形成宇宙。
「宇宙心」首先需要什麼?
「愛」、「思」、「想」、「能」!真正的動力在「能」,就是「能量」。無論宇宙會遭遇什麼、經驗什麼,「宇宙能」絕不可或缺!因此,宇宙是由能量所創造、結構而成的。這時,一旦宇宙心、愛、思、想有了「能」之時,宇宙心的工作已算完成了,就是它已經創造出能量來了。
再來,宇宙心將其宇宙工作轉給了宇宙思與想。
宇宙思想的工作是什麼?
化,是宇宙心與思所擁有的本質與作用。
化是什麼?
是轉化,就是將能量轉化為物質,因而才能夠結構出宇宙萬物來。從此可知,能量負責創生物質,是一切的源泉。換句話說,物質來自能量;宇宙萬物的本質與來源就是能量。宇宙萬物的內在之中,擁有宇宙的本質,那就是能量,足以組成宇宙。
能量的本質、作用與工作就是「化」,即變化、變易、轉變、化合。
宇宙始終在變化、變易、轉變、化合。宇宙萬物靠著宇宙、能量在變化、變易、轉變、化合而運作。
宇宙的「能」很大,所以才會把宇宙稱為「大能者」,是巨大能量的來源、變化、運作。宇宙的「化」也很大,所以又把宇宙稱為「大化者」,是巨大的變化、運動、運作。
宇宙萬物都由能所創造,由化在變化、運動、運作,最後形成物質,終於完成宇宙的組合而成就出這個宇宙。
中國戰國時代趙國的儒家與思想家荀子(約公元前316年~約公元前237年至公元前235年)寫了一本書叫做《荀子》。
《荀子.天論》中說:「四時代御,陰陽大化。」
翻譯之後,意思是:「四時交替著向前進展,陰陽造化普及一切。」陰陽即二性。荀子認為「二性」、「四時」的一切,都是宇宙的大化。
什麼是大化?
就是大變化,這是宇宙、萬物、生命的重要過程。之所以有今天的宇宙,這一切均來自這個大變化。同時,這也是大運作、大運動、大進化。
宇宙有哪些大進化?
春秋時期鄭國的道家學者列御寇(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人稱列子,主張「貴虛」,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列子》。
《列子.天瑞》中說:「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翻譯之後,意思是:「人從出生到死亡,大的變化有四個階段:嬰孩,少壯,老耄,死亡。」
列子將宇宙的大化分成四階段,即「嬰、少、老、死」。這是人生的四大過程,他用這個來形容宇宙。
佛教將此「嬰、少、老、死」說成為「生、老、病、死」。同時,佛教說宇宙的過程是「成、住、壞、空」。宇宙居然回到了「空」。宇宙的大化,正是這個「成、住、壞、空」。
黃振輝/202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