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人若是搞「穿越」,回到台灣日治時期或更早期明明合情合理,卻往往直覺聯想到中國古代。(都是華國教育害的。)
第一次讀「穿越」題材的小說就讀到楊双子的《花開時節》,深感幸福。
看完楊双子的《臺灣漫遊錄》和散文《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後,意猶未盡想多讀點楊双子的小說,就讀起她的代表作《花開時節》,在不知道是穿越到日治時期下。
21世紀現代台灣女子有天忽然穿越回到日治時期的台灣——那究竟是什麼樣的光景呢?若穿越到平凡人家大概不符合浪漫小說的基本調性,降落到在地富裕大家族當起屘千金(ban tshian-kim),就有趣了,而且還從六歲開始,歷經大正跨昭和的少女時代。
原先單純以為是百合小說,但《花開時節》不單僅有百合,元素比我想的豐富太多了。
如同《臺灣漫遊錄》,《花開時節》讓我深深佩服作者對台灣歷史及風俗文化的扎實研究。本書對日治時代樣貌各種環節的描寫之立體,使讀者宛如置身昭和時代的台灣,身穿台灣衫、洋服西裝、和服的人及人力車伕從身旁經過,對話於日語及台語間切換自如。
大家族各房成員一一登場,角色多元,家族中的女性角色各個個性鮮明。大時代下的女性即使出生富裕人家,依然個個身不由己,嫁出招贅也好、獨身也好,皆以家族利益為最大考量。
即使最核心的主角以女性為主,對於家族男性角色的刻畫也意想不到的細緻,讓我一直默默期待神秘的惠風哥哥多登場,以及在現實中我會討厭但在小說刻畫下卻頗有趣的獻文哥。還有其他沒有太多戲份卻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如果有番外篇或續集我一定看。
台灣文學中的歷史小說,特別是日治時期的文學作品,讀起來往往沈重悲傷(畢竟台灣歷史就是如此悲傷)。讀《花開時節》感到耳目一新,關於那時代的故事,原來也可以這樣描繪,台灣文學也可以是那麼浪漫奔放、讀起來輕盈愉悅的。
前日凌晨三點四十分讀完的我依然深深沈浸在小說中。現在能讀到精彩的小說作品,是件很幸福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