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以為「惡」離我們很遠,以為它只存在於新聞、電影裡那些誇張的社會案件。
但現實是,惡意從來不稀有,只是它不總是戲劇化,有時候,它披著「熟悉」的外衣,在我們身邊出沒。
它可能是人群中一瞬間的扒手,也可能是某個笑臉迎人的熟人,暗地裡盤算著如何利用你。
更常見的是:那些你以為只是『遇到困難』的人,事後才明白,他們只是將『可憐』視為一種手段,把你的善良當作予取予求的提款機。
有些惡不是迫不得已,而是經過精密設計的「選擇」。
看著各種金錢糾紛的新聞,我的遭遇也隨之浮上心頭。
許多人會輕描淡寫地說:『你也太容易相信人了吧?』、『借錢本來就是有風險的啊!』
但這些話最令人感到沮喪的,並非其內容本身,而是他們輕易地將過錯歸咎於受害者,
彷彿信任他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錯的從來不是信任,而是那些踐踏信任的人。
明目張膽的惡比較好防,最難防的,是那些包裝得剛剛好的:
他們說話條理分明、行為處心積慮,甚至會在你心生疑慮之時,搶先一步展現懊悔:「我真的不是有意的,我也感到非常內疚……」,以此卸下你的心防,軟化你的態度,讓你一步步深陷泥沼。
而受害後最先崩潰的,往往是自己。你會開始懷疑:
「是不是我太笨?」
「是不是我太軟弱?」
「是不是我活該?」
然而最痛的,並非被欺騙的當下,而是隨之而來的漫長陰影:你開始築起高牆,不敢再輕易信任他人,凡事都習慣性地抱持懷疑。
曾經那個願意敞開心扉傾聽、伸出援手幫助他人的自己,逐漸變成一個凡事都預設惡意的版本,這種轉變所帶來的痛苦,遠遠超過金錢上的損失。
幸運的是,我不是一個人。
當我選擇反擊、選擇用法律討回公道的時候,有一群人站在我身邊。
讓我知道:不是每一筆損失都要自己吞,不是每一段委屈都要自己扛。
這條路很慢,很痛,但我不會妥協。
因為僥倖從來不等於無罪,未被揭穿的惡,也依然是惡。
勿以惡小而為之,
每一次的僥倖,都在為未來的後果慢慢埋下種子。
這件事,不會再困住我,剩下的,就交給法律收尾。
而我,繼續過我的人生,未來的每一步,都會更清醒。
- 所有內容為本人原創,圖片部分來自開放資源。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引用或改作,感謝理解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