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識甜文——不止是撒糖那麼簡單
提到“甜文”,很多讀者和作者都會眼前一亮。誰不愛看那些讓人心頭小鹿亂撞、嘴角忍不住上揚的甜蜜故事呢?但是,當我們拿起筆想要創作一篇甜文時,會發現它或許並不像想象中那麼“簡單”。
1.什麼是甜文?首先,我們要明白,甜文不僅僅是男女主角之間發生了一些甜蜜的情節,比如約會、送禮物、說情話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營造一種輕鬆、愉悅、充滿愛意的氛圍,讓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角色之間的情感流動和那種暖暖的幸福感。它是一種以“甜”作為核心情感基調的故事類型。
與其他類型相比,比如強調衝突反轉的打臉文,或是目標明確的復仇重生文,甜文的情節框架感往往沒有那麼強,尤其是那些偏向日常互動的故事。打臉文可能有“先抑後揚”的反擊邏輯,重生文有清晰的復仇或彌補遺憾的目標線,火葬場文也有“追妻火葬場”的明顯模式。但很多甜文,特別是短篇,可能更多地依賴於角色之間自然流淌的互動、一些生活化的細節來“撒糖”,情節推動不像其他類型那樣有明確的“必須怎樣”的步驟感。
2.甜文的常見分類
雖然都以“甜”為主,但甜文內部也可以大致分出幾種常見的側重點:
純甜: 這是最直白的一種甜。故事裡可能也會有一些小小的誤會或矛盾,但通常很快就能解開,整體基調輕鬆明快,從頭到尾都洋溢著幸福感。目標就是讓讀者放鬆心情,感受純粹的甜蜜。
打臉甜 / 甜寵: 這種類型在“甜”的基礎上,加入了“打臉”的元素。也就是說,既要有主角之間的甜蜜互動,也要有讓配角、反派或不看好主角的人被打臉的情節。通常,“寵”的元素在這種類型裡會更突出,因為有了反派或對照組的存在(比如,別人嘲笑女主,男主立刻出來維護),這種獨一份的寵愛和維護會顯得更加鮮明和令人心動 。
玻璃渣甜: 顧名思義,就是在甜甜的主線中,夾雜了一些“玻璃渣”——也就是一些讓人揪心、小虐的情節。但要注意,它的主基調仍然是甜的,虐只是調味品,目的是讓後續的甜更顯珍貴,或者增加情感的層次感。這種故事往往讓讀者“邊哭邊笑”,但最終一定是甜的結局。
需要強調的是,這幾種分類之間並沒有非常嚴格的界限。一篇打臉甜裡可以有純甜的日常,玻璃渣甜裡也可能有打臉的情節。區分它們更多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不同甜文側重點和常用“梗”(也就是後面會詳細講到的核心套路或橋段)的不同。創作時不必過於糾結“我寫得到底是哪一種”,更重要的是把握你想表達的核心“甜感”。
3.寫甜文的挑戰與建議
正因為甜文,尤其是偏日常的純甜文,其情節框架不如其他類型那麼清晰固定,很多日常向的劇情點和衝突點不太好把握,所以對於一些寫作新手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點難下手。不像打臉、虐文那樣容易找到強烈的矛盾衝突來推動情節,甜文的日常互動寫不好就容易變得平淡如水。
但這並不意味著新手就不能寫甜文。雖然日常劇情的“點”不好抓,框架不好搭,但甜文依然有它的創作技巧和可以依循的路徑。而掌握這些技巧的關鍵,就在於理解並善用甜文的核心要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梗”。下一部分,我們就來重點聊聊如何運用“梗”來驅動你的甜文故事。
二、甜文的核心驅動力——“梗”的運用
1.“梗”是甜文的靈魂
如果說甜文是一輛讓人心情愉悅的車,那麼“梗”(Gěng)就是驅動這輛車的引擎。這裡說的“梗”,可以理解為一些核心的創意點、情節橋段或者說套路。
當然,其他類型的小說也用梗,比如一些故事會用強烈的戲劇衝突、甚至“狗血”的梗來吸引眼球。但甜文的梗有所不同,它的核心目標是製造“糖”。評價一個甜文梗好不好用,關鍵就看它能不能有效地產生甜蜜感。可以說,梗裡的“含糖量”越高越好。這些糖分可能來源於一些有趣的烏龍事件、恰到好處的巧合,甚至是甜蜜的小誤會。總之,一切都是為了最終的“甜”服務。
2.不同類型甜文的常用“梗”解析
瞭解了梗的重要性,我們來看看不同類型的甜文通常會側重使用哪些梗。
純甜常用梗:主打“陰差陽錯”和“甜蜜誤會”
純甜文裡最常見的就是各種陰差陽錯的巧合和誤會。
但這裡的“誤會”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它和虐文或者追妻火葬場裡那種能把人虐得肝疼、需要費盡口舌去解釋、甚至造成巨大傷害的誤會有本質區別。甜文裡的誤會,更多是“甜蜜的誤會”。它們往往帶點戲劇性,有點可愛,甚至有點好笑,目的是製造意想不到的互動機會,讓角色的關係在輕鬆有趣(有時帶點小尷尬)的氛圍中展開。
案例1:網戀吹牛梗 比如,女主在網上認識了一個男生,男生自稱是所謂的“京圈太子爺”(頂層精英圈的人物),女主心裡不信,開玩笑說那自己還是“滬圈小公主”呢,反正網上吹牛誰不會。結果後來同學聚會,當年處處針對女主、踩著她上位的死對頭,正炫耀自己的男朋友在某某大集團(比如就叫“顧氏集團”)當經理,言語間還不斷貶低單身的女主。為了面子,女主只好求助網線上那位“京圈太子爺”來假扮男友救場。沒想到聚會當天,死對頭的經理男友一見到女主帶來的“假男友”,立馬嚇得變了臉色,畢恭畢敬地上來巴結——原來,他真的是那位“顧氏集團”的太子爺!這個由吹牛引發的誤會,不僅讓女主出了口惡氣(順帶打了臉),也開啟了她和太子爺之間甜蜜又搞笑的緣分。
案例2:租/拉錯人梗 這個梗還有變體,比如女主根本不認識什麼太子爺,只是為了應付聚會去租個男友,結果陰差陽錯,租的人沒來,反而把真正的太子爺給捲了進來,後續效果類似。
案例3:發錯消息梗(表白版) 再比如,女主暗戀男神A,堅持每天給他發“我愛你”,打算發滿100天。結果連發了99天后,才驚恐地發現自己一直髮錯了人,消息全都發給了男神A的同寢室友——學校裡出了名的高冷學霸B!女主羞憤欲絕,第100天當然不敢再發了。結果,到了晚上,高冷學霸B居然主動發來消息(甚至打電話)問她:“今天怎麼沒發?” 這發錯人的烏龍,反而成了高冷學霸B關注女主的契機,一段甜蜜的誤會就此展開。
案例4:發錯消息梗(認親版) 還有一種常見的發錯消息梗。比如女主想找老爸要零花錢,結果錯把消息發給了自己的老闆——一個平時看起來高不可攀、被大家稱為“高嶺之花”的男神級人物。可能是因為老爸和老闆的頭像有點像(比如都是深色風景圖),備註也接近(“老爸” vs “老闆”),忙中出錯就發過去了。等女主發現時已經晚了,更沒想到的是,老闆居然真的回覆了,還給她轉了個紅包!這種錯位又帶點寵溺感的互動,立刻就讓兩人之間產生了不一樣的化學反應。甚至可以設定成,女主一直以為在和老爸聊天(比如被朋友惡作劇改了備註名),聊了很多日常,結果對方其實是老闆,兩人信息居然還陰差陽錯地對上了,直到某天真相大白……
其他類似梗: 此外,還有像“睡錯人”(當然,要處理得當,符合甜文基調)、“相親走錯桌”**等等,都屬於利用陰差陽錯和誤會來製造甜蜜開端的常用手段。
打臉甜常用梗:結合“身份信息差”與“寵愛維護”
打臉甜的核心在於“甜”和“打臉”兩條線並行。所以它的梗常常圍繞身份梗(比如隱藏大佬身份、隱藏伴侶身份)和信息差來展開,目的是製造後續反轉打臉的爽感,同時凸顯主角(通常是男主)對另一方的維護和寵愛。
案例:娛樂圈逆襲梗 比如,女主是娛樂圈一個被全網黑的小明星,而她的對家是個人美心善、備受追捧的清純玉女。兩人一起參加一個綜藝節目,節目組不知走了什麼運,居然請到了傳說中的“京圈太子爺”當嘉賓。觀眾譁然,對家立刻開始炒作,故意放出各種曖昧信息,引導大家以為她和太子爺關係匪淺,甚至暗示自己就是太子爺難以忘懷的“白月光”(初戀/硃砂痣)。同時,她和她的團隊繼續帶節奏黑女主。結果,節目播出後大家才發現,女主原來才是太子爺真正的“白月光”!在節目裡,太子爺處處維護女主,看她的眼神充滿深情(所謂“眼神拉絲”),甚至在女主不理他時顯得格外失落。之前的種種猜測和對女主的汙衊,瞬間成了笑話,狠狠打了對家和黑粉的臉。這種既有甜蜜互動,又有逆襲打臉的情節,就是典型的打臉甜。
玻璃渣甜常用梗:核心是“破鏡重圓”與“有原因的傷害”
玻璃渣甜的代表性梗就是破鏡重圓。一面破碎的鏡子重新拼合,雖然有裂痕(玻璃渣),但最終還是圓滿了。
寫這類故事,有幾個關鍵點:
a.必須重圓: 結局一定是好的,主角最終要在一起。如果破鏡了沒重圓,那就是虐文了。
b.分開的“隱情”: 當初的分開,尤其是如果女主在男主落魄時離開,還說了一些傷人的話(比如“你太窮了配不上我”),那麼她一定、一定要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或隱情。這個“原因”非常重要,它決定了女主的人設是否還能立得住,以及後續重圓的合理性。如果她當初真的是嫌貧愛富、無情無義,那讀者很難再接受他們複合。
案例:霸總與落魄初戀梗 比如,多年前,在男主人生最低谷時(母親去世、家道中落),女主因為某個隱藏的原因(比如被男主家人威脅、為了救自己家人等等),說了狠話離開了他。多年後重逢,男主已是叱吒風雲的霸道總裁,而女主家卻遭遇變故、負債累累,不得不在某個場合(比如高檔會所)打工還債。兩人在這種極具反差的場景下相遇。男主對女主既有怨恨(當初的“背叛”),又舊情難忘。他可能會帶著報復的心理接近女主,把她留在身邊,言語刻薄,甚至故意讓她看到自己身邊有其他女性(後來會澄清是妹妹、合作伙伴等,這是“玻璃渣”)。同時,他又會在女主被別人(比如當年知道內情的男主兄弟,想為男主抱不平)為難時,看似不經意地維護她,不允許別人欺負她。這種“虐”中帶“甜”的拉扯——男主嘴硬心軟,明明在意卻要裝作報復,女主忍辱負重又心存愛意——就是玻璃渣甜的張力所在。隨著情節發展,當年的誤會(比如女主看到的可疑女性、男主以為女主真的不愛他)會逐漸揭開,尤其是在某個關鍵事件(比如男主為救女主而受傷)後,兩人坦誠心意,最終解除誤會,甜蜜複合。
瞭解了這些不同類型甜文常用的梗,是不是感覺抓住了一些創作的脈絡?當然,梗的運用是靈活的,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基礎模塊巧妙地組合、變形,寫出屬於你自己的、獨特的甜蜜故事。
三、甜文創作實戰公式
瞭解了甜文的分類和核心驅動力“梗”之後,我們來看看有沒有一套相對通用的“公式”或者說流程,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條理地構建一個甜文故事。雖然前面提到甜文框架感不強,但這不代表它完全沒有章法可循。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個基礎的創作流程:
1.基礎公式拆解
這個公式可以概括為:
建立CP感 → 製造誤會(甜蜜型) → 誤會導致交集 → 交集加深(推劇情) → 誤會解開/反轉(加深甜度) → 結局
建立CP感: 這是故事的起點。你需要讓讀者在短時間內感受到主角們之間的某種聯繫或火花,覺得他們“有戲”。這可以通過身份設定反差、初遇的戲劇性、過去的羈絆等方式實現。
製造誤會(甜蜜型): 利用一個核心的、通常是輕鬆或帶點烏龍性質的誤會,作為推動情節發展的主要動力。記住,是“甜蜜”的誤會,不是製造痛苦的誤會。
誤會導致交集: 這個誤會必須能夠自然地引發主角之間的互動和接觸,讓他們不得不(或情不自禁地)產生聯繫。
交集加深(推劇情): 通過一系列事件或互動,讓主角們的關係在誤會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這期間可能會有情感的升溫、進一步的試探,甚至可能因為這個誤會產生一些小波折或新的次要誤會,但整體是圍繞著核心誤會推進的。
誤會解開/反轉(加深甜度): 這是情節的高潮。核心誤會被揭開,真相大白。這個過程往往伴隨著情感的爆發或確認,讓之前的曖昧、試探、甚至小小的“玻璃渣”都化為更濃郁的甜。有時這裡也會出現反轉,讓甜蜜感加倍。
結局: 通常是圓滿的結局,主角們確認關係,幸福地在一起,給讀者一個滿足的交代。
2.公式應用演練
我們用前面提到的兩個案例,來看看這個公式是如何實際應用的:
演練1:“玻璃渣甜-破鏡重圓”案例
建立CP感: 通過“破鏡重圓”的設定,他們曾經是戀人,自帶過去的羈絆和張力,重逢即點燃CP感。
製造誤會: 核心誤會是圍繞“當年的分手真相”和“現在的情感狀態”。女主誤會男主已不愛她、有了新歡;男主誤會女主當年是真拜金、現在也可能別有用心。
誤會導致交集: 重逢(女主送酒到包間)→ 男主朋友為難女主 → 男主看似報復地將女主留在身邊。
交集加深: 男主帶女主參加宴會、在別人欺負女主時出手維護(嘴硬心軟)、兩人在“報復”外衣下拉扯,關係在虐與甜之間推進。
誤會解開/反轉: 關鍵事件(男主為救女主受傷昏迷)→ 女配角(妹妹)出現澄清身份,並揭示男主多年深情未變 → 當年分手的隱情被揭開。
結局: 女主守候男主醒來,兩人徹底解開所有心結,重新在一起。
演練2:“發錯消息給老闆”案例
建立CP感: “高嶺之花”老闆的設定本身就帶吸引力,加上他收到烏龍消息後“居然真的打了錢”的意外反差舉動,立刻製造了戲劇張力和CP感。
製造誤會: 女主錯把給老爸要錢(還可能用了暱稱)的消息發給了老闆。
誤會導致交集: 女主發現後尷尬想躲避 → 老闆反而被勾起興趣,開始留意甚至“逗”女主(比如“叫完寶貝要完錢就想跑?”)→ 在工作中製造接觸機會。
交集加深: 老闆主動製造相處機會 → 女主逐漸心動,猜測老闆也喜歡自己 → 可能出現同事嫉妒陷害,老闆霸氣護短,感情升溫 → (可選波折)老闆母親安排“未婚妻”出現,製造新的小誤會,女主傷心。
誤會解開/反轉: 女主因“未婚妻”事件決定離職 → 老闆得知後不再隱忍,直接攤牌(“錢也要了,人也撩了,想跑?”)→ 澄清“未婚妻”是誤會(他不知情/是母親安排/他已拒絕)。
結局: 解決外部阻力(如母親、假未婚妻),兩人確認心意,甜蜜收尾。
3.寫好甜文的關鍵
通過上面的公式和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看似隨性的甜文,也有其內在的邏輯和節奏。想要寫好甜文,除了套用公式,還有幾點很重要:
梗的積累與活用: 公式是骨架,梗是血肉。平時要多看、多讀、多拆解優秀的甜文作品,注意積累各種有趣的梗和橋段。看得多了,記下來了,才能在自己寫作時靈活運用、融會貫通。腦子裡沒貨,再好的公式也只是空架子。
細節描寫營造氛圍: 甜文的“甜”很多時候是通過細節來體現的。一個眼神、一句無心的話、一個小動作、一個溫馨的場景,都能有效地營造出甜蜜的氛圍。不要只靠情節,要用細節去撩動讀者的心絃。
把握甜而不膩的尺度: 一味地撒糖,有時反而會讓人覺得膩味。好的甜文是在甜的主基調下,有適當的情感起伏和節奏變化。即使是純甜,也要注意情節的趣味性和人物的生動性,避免變成流水賬式的秀恩愛。
總而言之,寫甜文雖然有挑戰,但也充滿樂趣。掌握了基本的思路和方法,再加上持續的練習和積累,相信你也能寫出令人心動的甜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