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月的到跌到現在大約過了一個月,這個月也經歷了股價的強勢反彈,讓我不經重新審視自己的判斷。
這篇文章會從聯準會的態度、美債、美中談判與結論,作為架構來展開討論。
聯準會的態度
0507的聯準會決議依然維持利率不變,繼續保持觀望態度,等待川普關稅政策明朗化。其中有幾個重點:
- 維持利率不變
- 關稅增加了經濟不確定性
- 重申不急於降息
- 維持經濟活動以穩健步伐擴張論調不變
- 維持量化緊縮步調
上次降息的時間點是2024年9月連續三次降息(共降息100基點)後,第三次維持利率不變。這表示聯準會對於降息維持觀望的立場,降息的時間點會被關稅談判進度影響。
針對6月份會議,FED並沒有給予降息的前瞻預期(Forward guidance),原因是面臨目前關稅的90天豁免期,靜待關稅可能帶來的總機影響比較合理。FED是基於目前美國經濟數據表現依然穩健,並且通膨僅約略高於2%,這些事實數據給予FED觀望的空間,可以不必冒險進行預防性的降息。
FED認為目前的失業率與通膨率都有上升的風險,但現在判斷哪一種情況上升的比較嚴重還太早。與此同時,企業避免關稅風險提前進口,導致目前GDP數據或許難以準確解讀。並且關稅也正在影響家庭的消費決定。
除此之外,公債高殖利率帶來的美國政府利息支出壓力,一定會使川普不斷施壓聯準會降息,來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美債
這幾天美國債券經歷了moody's降評、美國長天期債券殖利率持續上升,反映出市場對於美國財政赤字與通膨的長期擔憂。
美中關稅降溫可能緩解通膨的壓力,短期有辦法改善市場情緒,尤其是對於短期美債的信心,但對於長天期美債的正面影響有限。
聯準會對於降息與暫停量化緊縮保持謹慎的態度,短期內期待流動性改善或許過於樂觀。問題的關鍵依然是美國的財政風險,關稅稅收下降對財政缺口的直接影響有限,且減稅計劃還可能讓債務持續增加,推行公債發行的規模。這樣的效應可能會抵銷關稅降溫與貨幣政策寬鬆的正面效應。
我認為在下半年美債高機會被「貨幣政策」與「財政赤字壓力」兩者拉扯,因此要繼續關注這個議題就必須花更多心思在這兩者身上。
美中談判
- 美中正式達成協議,暫緩互加的關稅90天生效,美對中30%、中對美10%
- 市場優先反應關稅緩和的情緒,但上半年的提前拉貨有可能在下半年影響庫存安全水位
結論
- 我認為整體市場環境還是主要受到降息與關稅左右,但目前局勢逐漸明朗。或許四月的那個恐慌已經反映出最嚴重的情況,這也是近期市場轉向樂觀的原因。
- 台幣匯率走強的趨勢或許要在台美談判有初步結果後,央行介入才有可能有所改變。
- 除非見到失業率大幅上升,否則今年的降息預期已經被市場完整定價。但若發生失業率大幅上升,或許降息對於穩定市場也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