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1971年11月,武打巨星李小龍出席電影《唐山大兄》的香港首映會同時也是為香港童軍舉辦的義演活動。李小龍1970年受邀加入嘉禾電影公司,隔年推出的《唐山大兄》這部功夫動作片在短短28日內創下超過100萬港元票房紀錄,成為當時全港最高票房電影。
李小龍打開國際知名度的同時,也把香港電影帶進國際視野。當時香港電影原本正處在低潮期。及時出現的李小龍電影熱潮將觀眾重新拉回戲院,為香港電影工業帶來生機。見證這段香港電影史轉折的重要場景、義演活動的主辦方同時也是《唐山大兄》主要上映戲院的海運戲院,則在昨天宣布將於6月2日正結束營業,理由是「租約到期」。
「租約到期」一直是香港電影院的死亡證明上最常見的「死因」。租金居高不下,使香港的電影院比起全世界其他城市的電影院更難維持收支平衡。海運戲院結業消息的討論串中,就有人稱「只要地產價格大跌,香港就可以重生。」
自1969年在尖沙咀海運大廈中開幕以來,海運戲院一直都是尖沙咀的重要娛樂地標。戲院歷經多次改裝升級,不僅有香港最大銀幕,也在十多年前就引進 D-Box 座椅系統。
作為好幾個世代看好萊塢大片的首選,香港影迷集體回憶因此經常包含了熱門電影上映時在廣東道上大排長龍買票的畫面。
這也是為什麼56年歷史的海運戲院即將關門的消息,會引發比香港其他戲院結業更強烈的情緒反應。男星杜汶澤今天就感傷地發文回憶他小時候考試合格的獎賞就是去海運看電影。因此稍後海運戲院因《低俗喜劇》的熱賣而頒獎給他時,對他來說更是意義重大。
2025開年以來短短5個多月時間內,香港已有5家戲院宣布結束營業。
和海運戲院一樣歷史悠久的老戲院太古康怡戲院也是在這個月因租約期滿而結業。此外,超過半世紀歷史的北角新光、有41年歷史的旺角新寶戲院,以及同屬嘉禾旗下的嘉禾黃埔戲院都在上半年的這5個月內倒下。這幾家今年結業的香港電影院裡頭,只有嘉禾黃埔戲院的原址確定由新光戲院接手,其他戲院暫時都還沒有復活重生的跡象。
去年香港的電影院結業潮,目前看起來看起來不僅沒有降溫,似乎還正在默默升溫。
業界人士擔憂這終會演變成一個螺旋式下降的惡性循環:
如果沒有足夠的戲院來放映電影,將壓縮了電影的盈利空間,使得進入戲院的新片數量進一步下滑。而吸引觀眾前來的新片供應不足,也會使他們越來越疏遠電影院,並連帶讓更多香港電影院因「租約到期」而揮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