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爛攤子,但爛攤子總得有人收拾!
第一次來到位於新埔的垃圾場,刻板印象中,一定是成堆的垃圾山、滿天飛的蒼蠅、滿地爬的老鼠,或是空氣中瀰漫著腐爛的惡臭,怎麼想都會是個讓人退避三舍的地方。這些印象源自垃圾車每次在眼前經過,那陣陣難聞的氣味,有些人手中的垃圾袋中,已經滋生出會飛的小蟲,一袋又一袋的廚餘,已爛成泥的酸臭味。每當垃圾車的機器在後面翻滾要壓扁垃圾再吞進肚子裡,每壓爆一個垃圾袋,都能想像多少髒物小蟲飄散於空氣中。連垃圾車都這樣了,收集無數台垃圾車與回收車髒物的垃圾場,一定更恐怖。我們丟得遠遠不敢靠近的垃圾,到底誰為我們收拾這些無用之物?
我好奇,都是什麼樣的人會留在這裡工作,而是什麼一直支持著他們走下去。
我們一群人踏進垃圾場的那一刻,我本來做好心理準備要看到恐怖現場,結果根本是我想多了。原以為會充滿垃圾的場面,沒想到迎面而來的是算整齊乾淨的水泥地,地面上沒有想像中的污漬與黑水,也沒有隨意飛舞的小蟲與垃圾,每一台大大小小的垃圾車整齊地停好,空氣中也沒有我預期中的腐臭,只有機器運作時掀起的一波一波粉塵,這份秩序弄得我不知所措。垃圾場,不再只是我心中那個骯髒不堪的地方,而是一處有人用心打理、默默守護的場域。
當天有專人為我們介紹環境與垃圾分類和處理的流程。他們臉上總帶著笑,就像在迎接熟客,我原以為他們會一臉疲累或不耐煩,沒想到個個神情平和,又充滿活力,完全顛覆我對這份工作的想像。在這種常被人看不起的工作環境中,他們卻以一種令人尊敬的姿態迎接我們。
種種原因,讓我不得不更加好奇這些人的背景,為什麼來到這裡工作?那裡有一位組長說,他在這裡工作已經二十年了。聽到這數字我不免愣了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中待上二十年,每天與大量垃圾相處,我就想,是出於一片愛心與真誠?還是藏著某種改變世界的夢想?他們在疫情嚴重可怕時是如何度過的?是哪來的力量與勇氣?我只希望他們不是出於被迫的,因為他們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努力工作著,更是幫我們在默默收拾被我們從身邊丟棄的東西。
有位同學好奇地問:「在這裡,有什麼垃圾是對你們造成傷害或困擾的嗎?」他們笑了笑,說有些人亂丟尖銳物品、醫療廢棄物,甚至那些未分類的有毒垃圾,常常讓他們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受傷或曝露在風險中。至於平常我們在7-11吃完的垃圾如果不經過沖洗,對他們也是一種困擾,而且也沒辦法拿去回收,只好成為垃圾。
垃圾場的工作雖然平凡,卻承載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當人們把東西丟掉之後,就像把責任推給了別人,但這些被丟棄的垃圾並不會憑空消失,而是轉移到了另一群人手上。這些人日復一日處理這些我們不再需要的東西,但他們的工作卻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誤解。
不只是垃圾,世界上還有許多爛攤子,比如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球約有1800萬平民死於交戰中,還有1500萬至3000萬人死於戰爭相關原因,如災害、饑餓和疾病。即使是現代,像俄烏戰爭這樣的衝突,也已導致雙方軍隊傷亡總數約達100萬人。戰爭背後的代價,往往不是元兇自己承擔,而是平民百姓默默承受。
除了戰爭與垃圾,還有我們肉眼難以看見的污染。全球每年有1270萬噸塑膠流入海洋,這些失控的塑膠造成極大的海洋污染,傷害海洋生物,也可能透過食物鏈回到我們的餐桌上。塑膠微粒甚至已經進入我們的體內,根據研究顯示,嬰兒因為長時間待在地板附近,會吸入與攝入更多的塑膠微粒,其中含有像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酯這些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對發育造成潛在威脅。但那些嬰兒卻是無辜的。別說嬰兒,大部分的人都長期暴露在污染環境中而不自知。我們的生活周遭以及社會環境都是我們一步步建立起來的,很難想像我們未來長什麼樣子。
根據資料,全球每年產生約9200萬噸紡織廢棄物與22億噸都市固體廢棄物。雖然我們看不見這些廢棄物堆在哪裡,但它們都真實存在,並由世界上許多看不見的雙手在默默清理。
然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不是在於那些清理者,而是我們自己。如果我們願意從日常生活中做起,例如正確分類垃圾、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珍惜物資,就能減少這些爛攤子的出現。
就像那天參觀垃圾場的感覺一樣,我原本以為會看到可怕的場景,卻意外地感受到某種秩序與溫暖。那是一種面對現實、默默承擔的力量。不論是垃圾問題、污染、還是戰爭,總會有有心人或無辜的人在背後無聲地默默收拾與承擔,讓世界繼續的運作下去,但如果想要真正改變,就必須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
從少用一根吸管、少買一件衣服、不亂丟垃圾開始。當我們願意多一點在意、多一點改變,也許那些讓人頭痛的爛攤子,真的會少一點點也說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