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9|羨慕的力量
最近終於購入觀望已久的《心靈原形卡》
牌卡的質感真的很好!
研究時,心裡默默感謝有出版社願意以高品質製作、輸出中文版,以及左西人文空間的主理人盈君老師協助將牌卡中文化並大力推廣,讓英文不好的人( like me🤣)接觸時能快速跨越語言的隔閡。
作者凱若琳‧密思(Caroline Myss)以榮格的原型理論設計,有著原型的光明面與陰影面並列於74張卡面的特色,傳遞「原型特質本為中性,在於是否將它妥善輸出或處於失衡」的核心意涵。
我喜歡凝視牌面時,能同時反思自己正向輸出或過當使用時,分別可能產生的情境,助於檢查自己的狀態,對於自身特質和能力的駕馭,有了新的意識覺知⋯⋯
✦-
今早靜心後,突然想起一位久未聯絡的朋友,在社交帳號上回顧了對方的近況。
看著看著,察覺心裡萌生「羨慕對方而認為自己不如人」的情緒低壓,直到通勤路上仍可感覺內心為此持續悶悶不樂🫥
提醒自己不壓制、不評判,靜靜地感受它⋯突然有個靈感,對自己說:也許羨慕心的用意不是自我批評,而是內心在告訴我「真正的渴望」,對我是種指引——告訴我祂真正想要什麼,「朝哪個方向轉換會更貼近自己」的指引🧭
恍悟的同時💡,心中本來很低靡的緊繃感豁然鬆解⛓️💥,我也立刻聯想到原型卡,剛才想通的過程讓我對它的設計用意有了體感——
特質不會只有單一面向,光的側面存有暗影,但不需要排斥、偏執除去「覺得不好」的面向。
從感到苦惱、不擅長的力量中能找到光明(就像我剛剛意識到「羨慕」也可以是種助力,以往我只會自厭自責),也可能因過度追求或膨脹而引發黑暗⋯端看自己如何看待、如何施展。
我體會到:當「真心接受」自己是有黑暗面,而不「只允許」正向,並學習平衡兩者,是幫助我釋放、轉化痛苦的方法。
一直苦惱「要寫什麼?哪有什麼值得發表?」的我,也因為這個小小的意識轉換經驗,獲得記錄生活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