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歲以下的嬰兒發生異物阻塞,不只令人驚慌,也極易出現錯誤處置。
本篇一次整理:如何辨識、處理,以及避免常見誤區。
🚨 怎麼知道寶寶真的噎住了?
觀察寶寶是否有以下「完全阻塞」徵兆:
- 無法哭出聲音
- 皮膚或嘴唇發紫、發黑
- 喉嚨有急促聲音或哮鳴聲
- 劇烈掙扎後無力、反應變弱
✅這時就是「呼吸道完全阻塞」,需立刻急救!
🔄 口訣記法:有意識 → 拍背壓胸,無意識 → CPR 模式處置
▍🟡有意識的一歲以下嬰兒
👉 處置順序為「拍背+壓胸交替」,不做哈姆立克!
- 讓寶寶面朝下趴在你前臂上,頭略低於胸部,支撐好頭頸
- 用力拍背 5 次(在兩肩胛骨中間、下斜方向)
- 翻轉寶寶,面朝上,仍保持頭低
- 在胸骨下方(兩乳頭連線下方)壓胸 5 次
- 重複拍背+壓胸,直到異物排出或寶寶失去意識
🔁過程中不間斷觀察是否有異物排出或呼吸恢復。
🔴 無意識時:轉為 CPR 流程
如果寶寶已失去反應、無呼吸
▶ 立即放平在堅硬平面上(如地板)
▶ 施行 30 次胸部按壓 + 2 次吹氣 ▶ 重複循環直到異物排出、恢復呼吸或救援人員到場
📌注意:嬰兒的吹氣需口包住鼻與口,輕吹,讓胸部微微上升即可。

❌常見錯誤動作,千萬避免!
🔺 大力搖晃嬰兒 → 易造成顱內出血
🔺 用手指挖嘴巴裡異物 → 易推更深
🔺 做成人哈姆立克法 → 嬰兒內臟極易受傷
🔺 壓額抬下巴過度用力 → 嬰兒頸椎脆弱,易造成損傷
✅實用小提醒
- 📞 在急救同時,可請旁人幫忙撥打119(或放在擴音狀態與指導員通話)
- 🧸 平常可以使用玩偶演練正確抱姿與拍背點位
- 📚 建議新手爸媽參加嬰幼兒急救課程,實際上手感受壓力與正確力道
結語:
面對嬰兒噎到,是每個照顧者的夢魘。
但學會正確處理,不只能救命,也能讓你在緊急時刻保有行動力與冷靜。
這一份「手心的力量」,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發揮作用。
—
📌下一篇將進入【心肺復甦術的要訣】
📌歡迎留言你還曾聽過哪些錯誤說法,我們來一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