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股盈餘、EPS是什麼、EPS怎麼看
當你開始接觸股票,最常看到的財務數字之一就是「EPS」。但這串英文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又該怎麼判斷它好不好?今天這篇文章,我們用簡單例子,帶你認識這個重要指標,也提醒你,別只看它就決定要不要投資!
▌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賺錢
公司法第一條:本法所稱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本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人。公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商業倫理規範,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
如何快速判斷公司是否賺錢? EPS 是一個可以參考的指標
EPS(Earnings per share)就是每股盈餘,在企業的財報表示每一股替公司賺了多少錢。
EPS公式:
每股盈餘(EPS) = 淨利(NET) ÷ 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
這個數字可以幫助你快速了解一間公司是否有「實際在賺錢」,以及每位股東能分到多少獲利。
▌生活應用:一家在今年淨賺100萬元的雞排店,EPS要如何計算?

假設一家人包含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以及你共5人,一起開了這家雞排店,每個人都有股份,就當作每個人都持有1股,在扣除雞排店的經營成本、稅金、薪水等等之後在今年淨賺了100萬元,那麼EPS = 100萬元 ÷ 5股 = 20萬元。
也就是你手上若有一股,就等於這一年這家雞排店幫你賺了20萬元,所以EPS越高,通常代表公司越會賺錢。
▌EPS 高就代表好公司嗎? 小心三個陷阱!!!
雖然EPS是一個代表公司賺錢能力的指標,但仍要小心謹慎的閱讀財報以及長時間的觀察才能避開下面的陷阱。
1️⃣一次性收益拉高EPS
有些公司本業並不賺錢,靠販賣資產(例如土地),讓當年度的EPS數字很漂亮,但這種收入不能年年都有,可能是短暫的假象。
2️⃣公司回購股票,美化EPS
當公司把市場上的股票買回來,總股數變少,EPS 自然就會變高。但實際賺的錢可能沒變,這種「數學魔術」初學者要小心。
3️⃣單次突然升高的EPS往往不會長久
有些公司當年度EPS很高,有可能是遇到景氣循環的關係,隔年可能就會大幅下滑,所以要看至少5~10年的時間,觀察EPS是否有穩定與持續成長的能力。
▌從EPS延伸學會另外二個重要財物指標
1️⃣本益比(P/E Ratio)
公式:股價÷EPS
主要是告訴投資者,目前市場價格是公司每股獲利的幾倍價格。
舉例:如果一家公司 EPS 是 5 元,股價是 50 元,那本益比是 10 倍。
簡單理解:「假設公司獲利不變的情況下,本益比10倍代表10年可以將本金回本」。
低本益比≠一定便宜,還要看產業特性與成長性。
概略的準則:
本益比小於15==>代表公司價值可能被低估了
本益比介於15~20之間==>屬於合理的範圍
本益比大於20==>代表公司價值可能被高估了
現在網路資訊很多,現在網路上的圖表就能輕鬆看到公司目前和過去的本益比變化,下圖可以從不同的曲線顏色看出本益比從13倍~23倍,目前台積電本益比約在黃線19倍左右。(取自Goodinfo)
2️⃣EPS成長率(EPS Growth Rate)
這是觀察一家公司的EPS是否「持續成長」。
如果一家公司每年EPS都穩定成長,代表它獲利能力越來越強。
反之如果忽高都低就要更深入地去探討。
其實這是一個相當嚴格的指標,不管每年的成長率是多少,只要是正成長都是很不容易的,搜尋台股個股能夠每年EPS持續成長超過10年的,其實也就只有兩家而已。
▌總結:EPS是基本功,但不是全部
雖然我們無法只用EPS相關數據來選擇,但可以用來快速篩選一些競爭力不夠的公司,一家不賺錢的公司當然不會有盈餘可以分享給股東們。
📝重點筆記: 公司如果能夠連續五年EPS成長且本益比小於20倍,可以列入觀察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