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蝸牛少女回憶錄】電影海報
【蝸牛少女回憶錄】(Memoir of a Snail)是澳洲導演Adam Elliot的第七部動畫作品,以定格黏土動畫的媒材呈現,講述一名經歷慘澹無比,失去乃是人生主旋律的少女Grace經過種種低谷掙扎,而後走出囤積癖和憂鬱退縮的牢籠,迎來新生的故事。
儘管劇情簡介我盡量寫的正面,然而【蝸牛少女回憶錄】卻是部不諱言談及人性、社會制度、宗教信仰、正向心理學…方方面面暗黑的作品,宛如85%黑巧克力的苦澀,是一部十足的「成人動畫」作品,那樣的心碎、悲慟、有苦說不出的壓抑,那些Grace的人生導師Pinky奶奶的遺囑和提點,非經歷過人生重大挫折、失去、苦痛掙扎的芸芸眾生則無從體會,並伴隨電影經歷一場寂靜中喧囂的哭泣,體驗它致鬱中帶著療傷與理解的獨特魔力。
【蝸牛少女回憶錄】劇照
事實上,長年引進歐洲佳作,選片風格就好像家族中開明傾聽晚輩心聲的溫柔大叔般的「好威映像」在五月上映本片,或許只是巧合,然而私心卻也以為是個美麗的安排。何以如此說?
因為五月是「精神衛生月」,五月在台灣是同時包含了「母親節」與諧音我愛你的「520」的 特殊月份—社群媒體、朋友、食品飲品百貨業者們…或是懷揣感恩的心,或是飽含商業考量的不斷提及「愛」這個詞彙—在一個親生母親正是七年以前的520因為車禍重傷腦部,器官衰竭拔管的女兒而言,無疑是刀刀不見血的心口凌遲。

筆者與母親、姊姊的合照
回歸【蝸牛少女回憶錄】本身,她何以能以黏土動畫的電影形式讓我聲淚俱下,不只在於她細膩到位的技術呈現,優美而恰到好處的配樂、關照人們普遍遭遇的豐滿故事結構…真正讓我這過敏體質、多愁善感的(後)少女哭到停不下來,眼淚鼻涕不用錢的如土石流傾斜而下,
正是因為女主角Grace這個人–
她的INFP特質
她以購買滿足心內空虛的行為
她人際關係的拙於應對、靦腆退縮
她躲在小說內的自我舔舐傷口
她對外表的不自信
她對球類運動的不擅長……方方面面實在太多重疊到我本人,經歷母親車禍驟然離世,親姊重病,從小學到大學每個階段都有的校園/同儕霸凌、排擠、訕笑,一路到出社會後的上級名為「學習」「幫助」實則「壓迫」「索求」的職場霸凌,我鮮少為自己站出發聲過。

【蝸牛少女回憶錄】劇照
那些長年傷痕包在身體內,讓我頭部鬱結、腸胃不適、身體緊繃…然而除非有機會提及,否則我鮮少以此去打擾身旁的親友們,更多時候是任由這些回憶纏繞心頭,獨自消化摸索。
很巧的是正是觀看這部電影的約一星期前(5/11),我參加怒怒心理師(癮君子)主持的〔創傷與復元—找到「回應創傷」的起點〕工作坊,認識創傷是甚麼,學習為自己的創傷正名,包容那個在壓迫當下經常噤聲的自己;

〔創傷與復元—找到「回應創傷」的起點〕工作坊活動照
而後一周(5/17),Pinky奶奶以蝸牛殼比喻牢籠的話正是恰到好處的溫柔懷抱,提醒我儘管受傷,儘管哭泣跌倒是我人生的行板,我們仍有能力徒手掰除自我限制與懼怕的牢籠,過去的傷痕還是在我們身上,暗藏在人生的結節,卻無法阻止我們往前的腳步。

【蝸牛少女回憶錄】劇照
人生,雖苦猶甜,就如片尾Grace與攣生兄弟Gilbert的相認相擁,苦痛的珠淚終能長出重生的果實,我們都是在人生匍匐前進的蝸牛們,挫折悲痛終如那發光的透明斑痕詮釋我們走過,並活得更勇敢、更通透、更強韌。

【蝸牛少女回憶錄】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