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情報戰不是黑衣人潛入,而是你自拍的定位照、你社群的發文、你搜尋的紀錄,全部都可能成為「敵人情報庫」的一部分。
🎬 大家都以為情報戰是這樣:
- 特務穿西裝、喝馬丁尼、潛進敵國總部
- 偷出一張有紅圈圈的機密照片
- 然後從直升機跳走、引爆基地
但現代情報戰其實長這樣:

- 上傳一張軍人拍的打卡照
- 用 Google Earth 對比建築物陰影與地形
- AI 交叉比對聲紋、社群、IP,10 分鐘內鎖定位置
🛰️ 什麼是 OSINT?人人都是間諜的時代
OSINT(Open Source Intelligence)=開放來源情報也就是從非機密、開放公開的資料中收集情報。以下都是 OSINT 資源:
- Google 衛星圖
- Facebook、IG、TikTok 打卡與貼文
- YouTube 戰場影片(砲聲可判斷火砲型號)
- 招標網站、新聞稿、演習公告
- App 使用紀錄、車牌辨識、氣象站公開數據
❗關鍵不是資料機密,而是你會不會「連起來看」。
🧠 現代情報戰的 5 種實際玩法
- 社群資訊挖掘
→ 例:一名俄軍士兵在烏克蘭戰區自拍,背景牆壁與車型成為鎖定依據 - AI 模型識別交叉分析
→ 多組開源圖像輸入後,分析相同裝備、地形、光線與時間 → 推估部署地點 - 電台與通訊監聽(SIGINT)
→ 收聽未加密電台、低頻無線電;烏軍曾成功攔聽俄軍通話 - 假訊息辨識與回擊
→ 透過 AI 找出敵方假帳號、內容農場、自導自演影片並公開打臉 - 網路滲透與釣魚
→ 敵國用 App 或線上遊戲當後門植入惡意軟體,甚至透過 VPN 回傳資訊
📲 我們每天都在製造情報:你知道嗎?
- 發一張「演習現場」照片 → 敵人知道兵力、裝備、氣候
- 抱怨「好累,好冷,好餓」→ 敵人知道補給、士氣、氣候問題
- 無意中拍到的車牌 → 敵人找出部隊所屬、家屬、編制
而這些資訊,不需要潛入、不用衛星,只要一台手機+一點 OSINT 技巧就搞定。
🛡️ 那怎麼防情報戰?不是消音,而是「清醒」
- 軍事人員與公眾訓練:不洩漏、不亂拍、不炫耀
→ 訓練國軍與民眾辨識資訊敏感性(尤其在演習期間) - App 管控與地理封鎖
→ 限制高風險 App 存取定位與資料權限,避免自動化蒐集 - 建立 OSINT 防禦單位與 AI 偵測系統
→ 主動掃描可能洩密社群內容,提前清除或警示 - 媒體素養與假訊息識別教育
→ 不讓敵人透過輿論戰打亂信任與決策流程
🎯 真實案例:情報戰贏得不只是情報,還贏下戰爭節奏
- 🇺🇸 美國國防部曾用 TikTok 影片找出中國境內軍用機場擴建位置
- 🇺🇦 烏克蘭善用 OSINT 對俄軍進行精準打擊,甚至用 Telegram 公開徵求目擊回報
- 🇮🇱 以色列情報單位會即時掃描社群圖像,確認哈馬斯據點或飛彈位置
🧩 小結:你我都是情報鏈的一環,不分敵我
「在現代戰爭中,不知道自己在參戰的人,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你可能不是士兵,但你發的文、用的 App、轉的貼文、按的讚,都可能變成資訊戰的一部分。
而防禦的第一步,就是知道你其實正在前線。
📌 下一篇預告:
🔜《如果戰爭真的來了:你該躲哪?怎麼活?(民防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