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說,我認為這本書寫得非常糟,比我最近看過的網紅們的書籍還糟。內容看似一篇篇的小短文,但曲折或者寓意程度都遠遜於三隻小豬,內容結構鬆散像在寫日記及賣弄煽情,但卻又沒有帶出任何意義,許多心理諮商的書籍對於衝突的描寫及處理都比這本書更好,更重要的是,煽情程度還比諮商書籍差。唯一讓我喜歡的只有封面,畫得真好!
但我還是要寫一篇閱讀筆記,為什麼呢?因為在最近的時事之下,「衝突」本身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而且衝突確實是當代人在被「以和為貴」的教養下所缺乏訓練的內容。畢竟,大多時候人們下意識傾向避免衝突。然而,不管從事件結果或者是心理健康發展,避免衝突都並非指向好結果,更多是忍讓與不作為。
今天這篇就不把重點放在作者本身,而是聊聊某些書中的內容跟我自己對於衝突的理解。衝突
廣義來說,什麼時候會有衝突,就是內心意見不合的時候。A有 a 想法,B 有 b 想法,此時就有衝突。遭遇衝突有多種應對模式,像是服從、屈就、忍耐、協調、爭吵、冷戰、分離......各式各樣的,而這本書的「衝突」把狹義的「爭吵型衝突」跟廣義的衝突混合在一起說明,在不同段落意思都略有差異。
在這邊我們先理解廣義、狹義(爭吵)的想法後,我們來看看針對衝突我們要怎麼辦。
爭吵前
- 本益分析:在處理衝突以前,最重要的是要先分析這件事情值不值得爭論。通常可以先列出現狀及多種可能的結果,並進行利弊分析。如果爭吵得到的利益太少或有害,甚至根本難以促成改變或者有其他更好的選項,那麼不衝突、讓它無解也是種方法。如果爭吵確實對狀況有所改善,才會進入下個階段。
- 使自己冷靜:讓自己在進入爭吵以前先冷靜下來,確認自己的情緒是平穩受控的,並清楚自己想要表達的情緒。
- 準備說辭:準備好證據跟說辭,稍微思考一下要怎麼反應對方可能的回饋。
爭吵中
在過程中務必以尊重他人、奠基事實來爭吵,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吵贏,而是引起改變。同時,許多人會因為爭吵傷害關係而道歉,這件事情一定要避免。沒有人需要為了沒做錯的事而道歉。
- 我看到的事實:先陳述我觀察到的事實,讓雙方有個對話基礎。
- 共通點:在談話過程中建立共通點,有助於拉近與對方的關係,讓對方建立同理心。
- 我的感受:向對方說明我的感受,讓對方也能夠同理。
- 傾聽:試著保持沈默,聽聽對方是怎麼想的,同時確認對方看到的事實並同理對方。
- 解方:針對眼前的困境,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通常最重要的是根據他人反應來調節對話,注意對方的行為、姿勢、儀態,藉此進行情緒控制。大部分其實就是心結、刻板印象...好啦!現實中還有對事物理解能力過差的問題。
特殊方案評估
不過上面講得都很理想,通常爭吵中最難處理的就是雙方的關係。
- 權勢關係:有些人自視甚高,所以純粹我們單方面想跟對方溝通,對方也溝通不來。這時候可以請權力更高位的人或者是外部聘來的第三者,對方更容易聽得下去。
- 情緒叫罵:雖然有人認為罵人是錯的,但我跟書中的作者想法相同,罵可以,但是要針對事情或行為本身,而非牽扯個人。而且足夠強力的叫罵有時才能將人震驚醒來,像那種大破大立的感覺,讓對方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不過也有些人會沒辦法把行為跟個人切開,這時可能要經過先叫罵再冷靜後解釋的步驟去處理,至少要讓叫罵過後處在上風,有立基點通常對方才願意靜下心聽人說話。
- 挑選戰場:如果可以,在爭吵前可以想想對方是什麼性格,來決定要在怎麼樣的場合進行爭吵。有些人多的場合,會讓對方稍微收斂,或者雙方會更理性而就事論事。
- 無法溝通的對方:像是某些中共網軍、小草,刻意批評某些事情、帶風向,即便一方拿出了證據,中共網軍還是會持續抹黑,所以你不可能純粹靠衝突獲勝,這時就要轉向到我下一個要講的重點。
爭吵的好處
人們通常都從衝突中有不好的感受,畢竟當人們意識到衝突時,會有認知失調。但實際上爭吵同時也能夠表達觀點,甚至讓人看出好壞。
就拿最近的政治作為舉例。藍白營通常都會做些賣國的事,不然就是向綠營潑髒水。然而最近幾年在小英總統的帶領下,漸漸地不是潑髒水回去攪和,而是用專業的態度拿出充足的證據來說明。這些事情一開始發酵的沒有很多,但隨著某些社群平台的出現,在沒有限流的情況下各大網友們都去看證據,看看誰比較符合倫理道德。即便有網軍在洗地,但有些地是真難刷,怎麼也洗不乾淨,漸漸就看破某一邊的手腳。這股民眾願意挺身而出或者說是自覺,可以說是衝突所帶來的好處。
所以,衝突的過程,同時展現自己的專業素養,贏得觀眾的信任,轉移了最初的目標。這就是我們為什麼一開始要做本益分析。如果對手本來就沒辦法說服,那或許,我們需要的是贏得更多人的支持,除了對手外,也引起我們周遭世界的改變。
同時,你也必須在過程中讓對方意識到「與你衝突的成本很高,絕對是對方不想看到的局面」。如果對方要動武,那自身也是必要拉幫結派去抵禦,甚至自己也要學習如何保衛自己,抵擋他人的攻擊。
結論
不要害怕衝突!站出來守護自己的信念!站出來守護自己的家園!
我們不必去攻擊別人,但我們要清楚的表達我們的立場,我們的存在才有意義。真正的中立並非不發聲、不表態,而是在證據充足的情況下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願每個人都能為自己所珍視的事情站出來發聲。這才是真衝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