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一輩子的老人家,到了晚年,脾氣都變好,身段也柔軟,整個人慈祥又和藹,問起早年一起長大的兄弟檔或姊妹淘,都說早年才不是這樣,那時脾氣多大,說不得罵不得。這些老人家,除了脾氣變好,也相信鬼神了,若跟他們說,閒閒沒事多唸佛號,他們也很快就接受,因為他們用一輩子的時間證明跟命運爭不來,跟老天爺鬥不過,不如來唸佛,唸到一心不亂就能解脫,多簡單的事啊。
老智者常說,「未成佛之前,先結好人緣」,每一個人出生在這個世間,除了飽嚐人間疾苦、生老病死,以及愛別離苦的痛苦外,煩惱也是一層又一層,貪瞋癡剪不斷,惡習惡念斷不了,擔心孩子不學好,擔心另一半外遇,擔心房貸繳不出來,擔心被裁員,林林總總讓心境不安寧,智慧如何湧現。老智者說,「淨化人心」十分迫切,如何淨化,就是走入人群付出,去感受別人的苦,別人的痛,得到見苦知福的智慧。只有回頭看見自己所擁有的幸福,才能打從心底衍生出知足與感恩的覺知。
一個人知足了,懂感恩了,也懂回饋了,他的心也就淨化了,心清淨就知道如何為自己篩選正確的道路,做出自利利他的選擇。一個人懂得行善積德、修身養性,煩惱也會隨之消泯,人生最愜意的境界不是有,而是無。有錢、有房、有車、有地,有千百種煩惱,無憂、無慮、無病、無痛、無災、無難,無種種執著。每個人都以為人生要快樂就是要擁有很多,其實應該換一個心態,努力拼搏之後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擁有很好,得不到也不掛意,隨順因緣。
有些人走到晚年,覺得自己的一生頗不俗,對於世間的精彩十分留戀,就算來生再來一趟也無妨。有些人卻是一輩子的海軍陸戰隊,從年輕操到老,寄望宗教帶他們脫離生死、斷輪迴,所以他們願意唸佛求往生,去一個無眾苦而有諸樂的境界。信仰是很個人的事,但是煩惱恰似萬重山,看不開放下下的人就是少了貴人與福緣,想要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要先為自己植福,有福氣了,選擇也就多了,人生路走得比較順之外,將來的歸宿也能由自己決定。
總之,想上天堂的人就去造大善大功,想避開地獄就連一點點惡念邪思也不要起,想去淨土就做去不著相的功德。人生說短不短,說長不長,隨時擦拭心鏡,就是時時淨化珍貴的心靈。
#清淨心
#修行
#斷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