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跟多數人一樣,都知道要記帳,但其實沒有真正「利用」記帳。
一、30歲該有多少存款呢?
這個問題常常出現在我們的面前,要十萬?一百萬?甚至是三百萬,其實我認為我們與其跟別人做比較,與其給自己設限一個非常遙遠的目標,還不如試著跟自己做比較,試著從近的目標開始一步一步地達成,試著將目標依每年去設定並去完成它,其實你已經成功了許多,也超越了大多數人。但是這邊還是給各位讀者一個大概的概念,你可以運用以下幾個方法:
✅ 方法一:收入倍數法
📌 公式:理想存款 = 年收入 × 儲蓄年數 × 儲蓄率
📍範例:
- 22 歲開始工作,現在 30 歲,共工作 8 年
- 年收入:NT$600,000
- 平均儲蓄率:20%(每年可存 12 萬)
➡️ 理想存款:600,000 × 8 × 20%= NT$960,000
🟩 說明:這是你每年穩定存 20% 的結果,沒有計入利息或投資報酬。
✅ 方法二:年齡倍數法(美國 Fidelity 理財建議)
📌 公式:建議存款 = 年收入 × 對應年齡倍數(可設)
📍範例:
- 年收入:NT$700,000
- 30 歲 → 應有存款 = 700,000 × 1 = NT$700,000
- 35歲→ 應有存款 = 700,000 × 2 =NT$ 1,400,000
🟩 說明:建議每 5 年多存 1~2 倍年收入,累積到退休所需資產的 10 倍。這是針對退休規劃來設的階段性存款指標。
✅ 方法三:終生目標反推法(財務自由派/FIRE族適用)
📌 目標:希望提早退休,或 60 歲退休時擁有「25倍年開銷」的資產。
📌 公式:退休資產 = 年生活費 × 25
→ 30 歲建議存款 = 退休資產 ÷ 年齡倍數進度
📍範例:
- 年花費:NT$400,000
- 退休資產需求 = 400,000 × 25 = NT$10,000,000
- 30 歲 → 理想達成 10% 目標
- 所以應有存款 = 10,000,000 × 10% = NT$1,000,000
🟩 說明:這是 FIRE 思維中 30 歲應該完成總財富 10% 的概念。
二、明明也開始記帳,存款卻未增加?
我認為我是個很幸運的人,從大學選擇讀夜校,早上上班開始,我選擇住家裡每天通勤,所以省去了房租這筆花費,而每個月也只固定給家裡一萬塊的孝親費,雖然吃飯還是大多得靠自己,但我還是覺得自己已經比別人更能存到錢了,但我總覺得這樣不夠,會這樣認為,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好好地檢視過自己的存款,也沒檢視過自己的花費,所以當我買進第一台二手車時,我發現我身上似乎無法有效的負擔這筆開銷,所以我開始在想,我是不是該開始檢視自己的花費,所以我開始學會記帳。而我也是靠記帳讓自己的淨資產達到兩百萬。
記帳可能對於多數人來說非常簡單,甚至覺得不就是記錄自己的收入跟花費嗎?但其實很多人對於記帳的概念並不是非常深刻,所以常常紀錄一段時間後便放棄,為什麼會放棄呢?因為大多數是覺得自己的存款並沒有增加所導致的灰心感,剛開始記帳的我也有這樣的想法,但其實記帳跟投資是一樣的,化繁為簡、長期投入、隨時檢視,才能達到記帳的效果。
三、該如何有效的記帳?
✅ 一、選擇合適的記帳工具
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記帳工具很重要,這個記帳工具可以是手寫的記帳本或者手機裡的APP,但我認為這個工具不需要太過複雜,剛開始越簡單越好,而且也必須好上手,因為當你記帳不會太過麻煩的時候,你才會有持續下去的動力,像我自己本身是使用「天天記帳」這個APP,主要就是可以快速記帳並且區分自己的帳戶別,所以我建議各位開始記帳的時候,工具的選擇:快速、簡單、好區分,來達到自己持續下去的動力。
✅ 二、建立高效率記帳習慣
1.記錄當下
很多人會推薦固定時間去記帳,例如:每天晚上睡前、或每天早餐後花 2 分鐘記帳。或採用每週一次彙總記帳的方式,但其實我認為應該當每一次花費或者收入入帳時,就應該當下立即做好紀錄,並且持續下去,養成及時記帳的習慣,因為當你花費完,立即完成記帳時,你會立即看到自己的帳戶減少,才能有效的減少更多的花費,立即止血,而你也才會有效地並完整的記入自己的花費,有些人可能一整天花費完,到了晚上反而忘記自己總共的花費有多少,或者忘記要做記帳這件事,導致記帳的動作不確實,因此當下紀錄非常重要
2. 分類簡單明確
現在的記帳APP很方便,能設定很多種類別甚至名稱,所以很多人會區分非常多的類別,但分類太細反而會讓自己在檢視自己的花費時,反而不知道自己該減輕的花費是什麼,例如飲食相關的,有人會分類成早餐、中餐、晚餐,又或者分類不夠明確,例如將房租及通訊費都歸類成生活費,讓自己無法有效地去檢視自己的花費,記帳的目的是看出趨勢與比例,不是追求細節極致。建議以下幾個類別:
- 收入:薪資、副業、利息
- 固定支出:房租、水電、交通費、手機費
- 變動支出:餐飲、娛樂、購物、旅遊
- 儲蓄 / 投資:定存、基金、股票、退休金
✅ 三、設立目的與回饋
設定記帳目標非常重要,這個目標可以不需要拉得太長遠,可以先從每年的目標開始設定,例如:「我希望一年內存下 10 萬元」、「我希望一年內可以換車」等,接著就可以使用631法則或333法則來設定自己每個月可花費的額度及每個月必須存錢的額度,而我個人是推薦可以使用631法則:60%的生活費、30%的儲蓄、10%的自由消費,來達到讓自己的生活及儲蓄平衡,接著還必須每月檢視一次收支報表,如果你是使用 App的,多數其實會自動產生圖表幫助檢視,這時候就可以檢討自己的花費是否有「不必要支出」、「超出預算」等情形,並且分析自己距離目標還有多少的額度須達成,來重新分配自己的存錢規劃。
給各位讀者的信:
記帳這件事其實就像健身、學習語言一樣,一開始總有點痛苦,但做著做著會變成一種力量。很多人以為記帳是「限制自己不能花錢」,但事實上:記帳不是讓你變得「不能花錢」,而是讓你知道「花到哪裡去了」。掌握金流 = 掌握生活。你越了解錢的去向,就越能照自己的方式過生活,而不是被帳單追著跑,而記帳其實是一種習慣,不是能力,你不需要數學好,也不需要會理財,只要肯「花個幾分鐘」記錄就能達到,重點不是完美記帳,而是持續記帳,不需要從一開始就做對,很多人因為「怕記錯、怕太麻煩」而放棄,但其實一開始亂記也沒關係,你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開始,就算只有記「大項目」(房租、餐飲、娛樂)也比沒記好,錯了就調整,不需要一次到位,你會越記越準、越快,這就是建立習慣的力量。記帳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給未來的你一份負責的方式。每次記下支出的一刻,都是你和自己的生活對話。